九万提了零跑B10,我开着挺香,德国同学却气得跳脚

你要是跟我说,花九万块买个车,能把一个远在德国慕尼黑的大老爷们儿给气出内伤,我以前肯定不信。

但现在,我信了。

我那老同学,最近在微信上找我的频率,比债主都勤,中心思想就一个:“凭啥?!”

他那个“凭啥”后面,跟的是一连串的柠檬表情包和愤怒的德语单词。

凭啥他花二十五万人民币在那边提的“德意志工业结晶”,连个像样的智能大屏都没有,而我这台九万多的零跑B10,车里那块14.6英寸的屏幕,滑溜得跟刚从油锅里捞出来似的。

这事儿真得从头说。

一个月前我就是想买个代步工具,揣着十万预算进了车市,感觉自己跟进了菜市场一样,满眼都是“大减价”“跳楼甩卖”。

现在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那不叫竞争,那叫“养蛊”,所有车企都被扔在一个坛子里互啃,能活下来的,都是怪物。

零跑B10就是这么个小怪物,价格便宜得让我一度以为销售把小数点点错了。

提车那天,我都没太大感觉,发了个朋友圈,配文:“新玩具,还行。”

结果,就是这条朋友圈,捅了慕尼黑的马蜂窝。

我同学一个语音电话直接飙过来,上来就是灵魂拷问:“你这车有激光雷达?禾赛科技那个?还有高通骁龙8295芯片?你是不是被人坑了,买了个模型?”

我当时都乐了,我说大哥,你是不是在欧洲待久了,忘了咱们国内的土特产是啥了?

那就是“内卷”啊。

卷到最后,就是我们这些消费者得了天大的便宜。

他沉默了半天,给我发来一张欧洲车市的报价截图。

我一看,好家伙,同款车型,配置还没我高,卖25万人民币。

九万提了零跑B10,我开着挺香,德国同学却气得跳脚-有驾

那一瞬间,我坐在车里,摸着方向盘,心里那种感觉,怎么说呢?

就好像你一直以为自己只是在吃沙县小吃,突然有一天老板告诉你,后厨颠勺的是米其林三星大厨,今天给你做的这碗拌面,在国外是顶级会所专供。

这事儿就彻底变味了。

我开始重新审视这台被我当成“代步工具”的零跑B10。

开着它等红灯的时候,我偶尔会走神,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做到把成本压到这个地步的?

一方面,它简洁到有些“抠门”,外观没啥花里胡哨的设计,就是个老实本分的理工男形象。

可另一方面,它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又大方得吓人。

就说那个智能座舱吧。

我爸,一个固执的山西老头,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现在最爱干的事,就是上车用他那口谁都听不懂的方言跟语音助手“小零”唠嗑。

从“今天天气咋样”到“晚上给额做个油泼面”,小零居然都能接上话,甚至还能给他放一段他爱听的山西梆子。

这背后是通义千问和DeepSeek两大AI模型在撑着,这玩意儿放在几年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技术。

还有它的驾驶辅助。

我这人开车,属于那种“路怒症”早期患者,尤其是在早晚高峰。

现在上下班,我基本就开启辅助驾驶,让车自己跟着走。

高速上11个摄像头、十几个雷达再加上那个激光雷达一起工作,给人的信心,比我自己握着方向盘还足。

这套东西,你要是放在合资车上,不得给你整个十几万的选装包?

所以你看,这事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咱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却是奢侈品。

九万提了零跑B10,我开着挺香,德国同学却气得跳脚-有驾

这就像我们天天喝豆浆吃油条,觉得再正常不过,可在外国人眼里,这就是神秘的“东方力量”。

这股力量,就是咱们国家那条长得有点吓人的完整产业链。

从电池到电机,从芯片到雷达,我们几乎都能自己搞定,成本自然就打下来了。

这一个月开下来,我对这台车的续航和动力也有了底。

后驱单电机,160kW的功率,零百加速6.8秒,虽然算不上性能猛兽,但在市区里,红绿灯第一个窜出去的永远是它,超个慢车也就是一脚油门的事。

续航也实在,官方标多少我忘了,反正我市区里随便开,表显跑个500公里问题不大。

这对于我这种懒得天天充电的人来说,简直是救赎。

现在,我那慕尼黑的同学已经从愤怒变成了好奇,天天追着我问这车的各种细节。

我感觉我快成零跑驻德国的义务宣传员了。

我琢磨着,这台小小的零跑B10能火到国外去,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力问题了。

它像一个探路先锋,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撞开了世界对中国制造的旧有认知。

它在告诉那些老牌汽车巨头:时代变了,朋友们。

过去你们用品牌和技术壁垒收割我们的日子,可能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当然,我也不觉得这车就完美无瑕。

有时候车机系统会有点小小的卡顿,内饰的用料也确实对得起它九万块的售价。

可当你想到它的价格和它给你的东西,这些小毛病,你也就懒得计较了。

九万提了零跑B10,我开着挺香,德国同学却气得跳脚-有驾

下次我那同学再跟我抱怨,我准备直接问他:“哥们儿,要不我帮你从国内弄一台过去?邮费你自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