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神话破灭,销量暴跌,到底做错了什么?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十几二十年前,当家里的亲戚朋友要买车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讨论,最后的选择往往会落到那几个熟悉的日本品牌上。

丰田、本田、日产,这几个名字仿佛就代表着省心、耐用和经济实惠,是工薪家庭最稳妥的选择。

“开不坏的丰田,修不好的大众”,这句顺口溜虽然是个玩笑,却也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当时日系车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日系车神话破灭,销量暴跌,到底做错了什么?-有驾

可如今,风向似乎变了。

我们眼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开上了比亚迪、理想、蔚来,甚至连过去稳坐钓鱼台的德系品牌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曾经风光无限的日系车,却好像慢慢淡出了主流视野,销量数据一年比一年难看。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个曾经的优等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尴尬境地的呢?

这第一个问题,就出在了思想的固执和决策的犹豫上。

当全球汽车行业开始朝着电动化的方向狂奔时,日系车企却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有些不合群。

他们手里握着混合动力这张王牌,这是他们花了数十年心血研发出来的看家本领,像丰田的普锐斯,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系车神话破灭,销量暴跌,到底做错了什么?-有驾

在他们看来,纯电动技术还不成熟,电池有续航焦虑,充电也不方便,而他们的混合动力既省油又没有里程焦虑,是当下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更有甚者,他们还把宝押在了更遥远的氢能源上,认为那才是终极的清洁能源。

这种想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过于执着于自己已有的优势,往往会让你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这就好比在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之际,诺基亚依然坚信自己耐摔好用的功能机才是市场主流。

丰田的前任社长丰田章男就曾多次公开表达对全面电动化的疑虑,这种高层的战略摇摆,直接导致了整个日系阵营在电动化转型上的迟缓。

当特斯拉用一款款充满科技感的产品席卷全球,当中国的比亚迪以惊人的速度迭代着自己的三电技术时,日系车企才后知后觉地推出了几款试水性质的纯电车型。

但为时已晚,消费者对于电动车的品牌认知早已被先行者们牢牢占据,日系车仓促上马的产品,无论是在续航、智能化还是在成本控制上,都显得毫无竞争力,最终沦为了市场的边缘角色。

其次,是对市场,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变化反应太迟钝了。

日系车神话破灭,销量暴跌,到底做错了什么?-有驾

中国市场的变化速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传统车企的想象。

短短几年时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就从个位数飙升到了超过百分之五十,这意味着现在在中国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

这是一个结构性的、不可逆转的转变。

在这样的市场里,产品策略如果跟不上,被淘汰是必然的。

当大众、通用等欧美老牌车企都纷纷调整战略,在中国投入巨资建立新的电动车平台、推出针对中国消费者喜好的车型时,日系品牌的产品线却依然以燃油车和混合动力车为主,纯电车型的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

这种产品布局的滞后,让他们在与中国自主品牌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更关键的是,他们没能理解中国消费者购车理念的变化。

现在的年轻人买车,早已不是单纯地买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

日系车神话破灭,销量暴跌,到底做错了什么?-有驾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他们希望车里有一块反应迅速、功能丰富的大屏幕,可以听歌、看电影、打游戏;他们希望语音助手足够聪明,能听懂各种指令,甚至能聊天解闷;他们希望车辆能通过OTA在线升级,不断有新的功能和体验。

而这些,恰恰是日系车最大的短板。

走进一辆新款的日系车,你常常会看到一个尺寸不大、分辨率不高、操作起来还卡顿的车机屏幕,界面设计仿佛还停留在十年前,这种体验与隔壁展厅里国产新能源车那种科技感满满的智能座舱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产品无法在智能化这个核心卖点上吸引消费者时,过去积累的那些关于发动机、变速箱的口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此外,在营销方式上,日系车也过于传统,依然严重依赖4S店体系,而新势力品牌们早已通过直营店、用户社群、线上APP等方式,与用户建立了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这种全新的服务体验也正在重塑着人们的购车习惯。

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一点,是品牌形象的固化和性价比优势的丧失。

过去,日系车最大的标签是“可靠”和“经济”。

日系车神话破灭,销量暴跌,到底做错了什么?-有驾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可靠”这个词在消费者心中的分量正在悄然变化。

一方面,随着工业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各大品牌汽车的质量稳定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日系车“开不坏”的神话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另一方面,当下的汽车消费,情感价值和体验价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可靠”背后也常常被贴上“保守”、“中庸”、“缺乏激情”的标签。

当一个品牌不再酷、不再代表潮流时,就很难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了。

而曾经引以为傲的经济性优势,则在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冲击下,被彻底颠覆了。

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将插电混动车型的价格打到了与同级别燃油车相当甚至更低的水平,并且在亏电状态下的油耗表现也完全不输给日系的混合动力。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一辆既能享受纯电的静谧平顺,又没有里程焦虑,同时还能享受购置税减免和绿牌政策的车型。

在这样的产品面前,日系混动车的价格就显得毫无吸引力了。

不只是在混动领域,在设计、内饰用料、配置水平、智能驾驶等各个方面,中国品牌都在飞速进步,用极高的“质价比”不断挤压着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

当过去所有的优势都被对手逐一化解甚至超越时,日系车所面临的困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