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交易量突破 3000 万辆的 2025 年,车辆抵押贷款已成为常见的融资方式。然而市场上暗藏诸多套路,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 "高价评估、低价贱卖" 的陷阱。本文将揭示五大核心风险点,助您守护车辆资产安全。
评估价虚高背后的猫腻
部分机构通过虚高评估价吸引客户签约,实际放款时却大幅缩水。某二手车平台 2024 年数据显示,31% 的客户遭遇过评估价高于放款额 20% 以上的情况。操作时应要求机构提供完整评估报告,重点核对车辆里程数、维修记录等核心参数,建议通过第三方平台交叉验证车价。
合同条款中的文字游戏
"综合服务费"" 贷后管理费 " 等名目可能隐藏超高成本。2025 年最新案例显示,某公司通过叠加 8 项附加费用,使实际年化利率达到 36%。务必逐条确认费用明细,要求明确标注年化综合成本。特别注意关于 GPS 安装的条款,避免承担不合理设备费用。
暴力拖车与强制处置风险
逾期处理环节是最易发生车辆贱卖的阶段。部分机构合同约定 "逾期三天即有权处置",但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需给予 60 天催告期。建议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拖车前必须书面通知,且需在车辆显著位置张贴告知书 48 小时以上。
处置权归属的关键细节
常见套路是合同约定 "债权人可自行选择处置方式"。某法院 2024 年判决案例中,债权人未经车主同意即以评估价 60% 拍卖车辆被判定违约。应要求补充条款注明处置前需双方协商定价,或约定不低于市场价 90% 的处置底价。
正确操作流程指南
选择持有《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正规机构,查验其在车管所的抵押登记备案资质。签约时坚持 "三核对" 原则:核对评估公司营业执照、核对放款账户与合同一致、核对还款计划表盖章版本。建议优先选择允许自主赎回的机构,避免车辆进入流通环节。
保存好车辆交接时的 360 度环影视频、内饰细节照片等证据链。若发生纠纷,可向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投诉,或通过司法鉴定确认车辆实际价值。记住:合规机构不会要求签署空白合同,也不会阻挠客户查阅评估原始数据。掌握这些要点,即可在融资周转时有效守护爱车资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