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携Iron机器人于上海车展高调亮相,行走能力非常出色,它不仅能够稳健地正步前行,甚至可以倒退行走,整体姿态和步态更加接近人类,显得自然而自信。
这种快速的进化,直观地展示了小鹏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平衡算法以及环境感知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
小鹏IRON机器人身高178cm,体重70kg,全身62个主动自由度,22个手部可动关节,720°环境感知能力,搭配自研的3000T算力图灵AI芯片。动力系统采用“谐波+行星减速器+滚柱丝杠”的方案。
小鹏在机器人领域已有多年的布局。2020年收购四足机器人公司鹏行智能;2024年11月发布IRON。何小鹏将机器人分为L1-L5五个等级,当前行业整体处于L2阶段,小鹏目标到2026年实现L3级机器人的量产,将智驾的感知算法以及智能座舱的语音交互功能迁移到机器人身上,未来将应用于小鹏汽车工厂的制造环节。
Iron机器人已经可以应用于工厂制造环节,包括焊接作业,汽车最后总装阶段的拧螺丝、装车门以及物流仓储中的搬运和抛光作业。目前Iron机器人在小鹏工厂中部署近300台,部署这些机器人主要有3个目的:
根据工厂反馈问题(硬件软件故障等)进行持续升级;
约40%进行实际生产,收集数据用于模型训练;
测试机器人的机械性能,对零部件进行物理世界测试。
其“工业级L3量产野心+国产化技术突围”的双重逻辑,叠加特斯拉Optimus G3轻量化与灵巧手技术迭代,催生两条核心主线:小鹏链与轻量化材料革新。
1、 小鹏链:国产化突围,线性执行器与丝杠需求爆发
小鹏Iron以“谐波+行星+丝杠”方案实现关节模组创新,单机丝杠用量超20套,超特斯拉Optimus的14根,且国产化率突破80%。其核心设计对标Optimus但成本低30%-40%,量产目标锚定2026年5万台,工业场景(汽车制造、3C电子)落地确定性高。
- 旋转执行器:美湖股份(小鹏潜在供应商,技术对标特斯拉T链);
- 丝杠&减速器:新剑传动(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五洲新春(新剑供应商);
- 电机&控制:方正电机(低成本方案适配)、鸣志电器(空心杯电机技术储备)。
轻量化:“以塑代钢”开启,PEEK材料引领续航革命
政策端: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PEEK用量标准,国产替代加速;
技术端:小鹏自研3000T算力芯片+AI鹰眼视觉,复用自动驾驶技术降本,L3级“手眼脑协同”验证商业化可行性;
-场景端:工业搬运、设备调试需求明确,2025年全球PEEK市场规模预计2243亿,人形机器人贡献超60%增量。
Optimus G3“减重增能”逻辑明确,轻量化成为续航与安全刚需!小鹏Iron机身70kg(与Optimus Gen2相当),但马拉松赛事暴露的散热与能耗短板加速“以塑代钢”趋势,PEEK材料(强度媲美金属、重量减轻30%)成为核心增量。
小鹏Peek材料概念企业:
- 上游材料:中欣氟材(全球氟酮龙头,绑定特斯拉)、中研股份(PEEK全球第四,医疗&机器人双场景突破);
- 结构件:肇民科技(特种工程塑料精密件,切入小鹏供应链)、恒勃股份(汽车轻量化经验迁移)。
其他小鹏汽车受益标的:禾川科技、美湖股份、威孚高科、凯众股份等。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依据。
文中所有信息和数据,均不保证准确性。
如果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记得为南雅点亮“赞”和“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