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咱们身边开绿色牌照新能源车的朋友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大城市里,停车场里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感觉燃油车好像马上就要被淘汰了似的。
新闻里、网络上,到处都在说电动车是未来,环保、省钱、开起来还安静,各种政策也是一个劲儿地推。
可就在大家以为燃油车的时代马上要翻篇的时候,风向好像悄悄变了。
一些之前把话说得很满的国际汽车大厂,比如奔驰、奥迪,都开始放慢全面电动化的脚步,不再提那个硬性的时间点了。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这到底是咋回事?
不是说好了要全面替代吗,怎么突然就踩刹车了?
其实,这背后有几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比我们当初想的要严峻和复杂得多。
首先,咱们得聊聊最贴近大家生活的一件事,就是充电。
现在的新能源车,技术进步确实快,以前大家担心的续航短,现在很多车充满电跑个六七百公里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而且快充技术也越来越厉害,有的车宣传充电十来分钟就能增加三四百公里的续航,听起来跟去加油站加个油的时间也差不了太多。
但问题是,这都是理想情况下的数据。
现实生活里的体验,可就没那么美好了。
你只要经历过一次节假日高峰期开电动车上高速,就能体会到那种“里程焦虑”有多折磨人。
服务区里,充电桩前面排着长长的车队,好不容易排到了,发现这个桩是坏的,或者那个桩充电速度慢得让人着急。
人家燃油车三五分钟加满油就走了,你这边最快的超级快充也得等上大半个小时,一家老小在车里等着,那种心情可想而知。
这种不确定性,是加油站那种标准化、高效率的服务完全没法比的。
所以,虽然电动车在城市里日常上下班代步确实很香,可一旦涉及到长途出行,充电的便利性和可靠性,依然是它一个巨大的短板。
只要加油还能做到三分钟解决问题,燃油车就始终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次,就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钱袋子问题。
买车是个大事,除了买的时候要花钱,后续的使用和转手也是一笔账。
电动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现在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二手车保值率太低了。
一辆燃油车,开个三五年,卖出去还能值不少钱。
可同样年份的电动车,价格可能就要打个对折甚至更多。
说白了,就是大家对它最核心的那个部件——电池,心里没底。
电池这东西跟手机电池一个道理,用久了性能会下降,续航会缩水。
手机换块电池几百块钱,可汽车换一套动力电池,那可是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差不多能买一辆新的小车了。
二手车买家一想到这个风险,自然就不敢出高价。
这就导致很多想尝鲜电动车的车主,一想到几年后卖车时要亏掉那么多钱,就犹豫了。
除了保值率,维修成本也是个“天坑”。
燃油车的结构大家都很熟悉了,小剐小蹭修起来价格相对透明。
但电动车不一样,它的电池包通常都铺在车子底盘上,有时候一个不小心磕了底盘,可能就会伤到电池。
一旦伤到电池,出于安全考虑,维修店通常会建议你整个更换。
这一换,维修费立马就能让你目瞪口呆,有时候甚至比车损本身贵得多。
这种“撞不起”的娇贵属性,也让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再往深了说,还有一个我们平时不太注意,但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和环保。
我们选择新能源车,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它环保,没有尾气污染。
这个初衷是好的。
但实际上,事情没那么简单。
制造电动车电池需要大量的锂、钴、镍等稀有金属。
这些矿产资源在世界上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开采和定价权都掌握在少数国家和企业手里。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命脉是握在别人手里的,原材料价格一波动,整个产业链都要跟着抖三抖。
另外,电池的生产过程本身也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且会产生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虽然电动车在使用的时候是零排放,但如果把从矿石开采到车辆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都算上,它的环保优势就没那么绝对了。
而且,将来数以亿计的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处理,也是一个巨大的环保难题。
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汽车厂家和国家层面肯定比我们考虑得更清楚,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简单地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纯电动这一个篮子里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咱们国家太大了,各地的用车环境千差万别。
在像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道路平坦,充电设施也比较完善,电动车作为城市通勤工具,体验非常好。
但你要是把场景换到东北的冬天,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里,电池性能会大打折扣,续航里程可能直接腰斩,连暖风都不敢使劲开。
或者是在新疆、西藏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跑几百公里都见不到人烟,更别提充电桩了。
在这些地方,还是那些皮实耐用、一箱油能跑上千公里的燃油车,才是最让人放心的伙伴。
同样,对于那些需要跑工地、拉重货的特殊行业用户来说,电动车的动力和可靠性,目前也还比不上传统的燃油车。
所以说,技术再好,也要看用在什么地方。
电动车是个“偏科生”,在它擅长的领域里是学霸,但要让它应对所有复杂的场景,确实还有点力不从心。
正因为纯电动车有这些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一种更折中的方案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那就是混合动力汽车。
这种车可以说是集合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点。
在城里开,就用电,和纯电车一样安静、省钱;要跑长途,就用油,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加油也方便。
这种“可油可电”的模式,既享受了电动化的好处,又规避了它的短板,非常符合我们国家复杂的用车国情。
市场上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车型的火爆销量,就证明了消费者是用自己的钱包在投票。
那些国际大厂放慢纯电脚步,也并不是要放弃电动化,而是看到了混合动力这个巨大的市场,开始调整策略,采取一种更稳妥、更现实的过渡方案。
说到底,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是一个非常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它不是一场简单的革命,更像是一场持久的拉锯战。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的景象,不会是“电”吃掉“油”,而更可能是“电”和“油”在路上并驾齐驱,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服务于我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