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销量预测,交付首月或破万,能否持续热销成关键

最近汽车圈里,小鹏汽车的动静确实不小。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他们之前推出的P7+车型,在市场上卖得相当不错,算是给小鹏自己打了一剂强心针。

这股热乎劲儿还没过去,小鹏又紧锣密鼓地推出了一款全新的SUV,名叫G7。

小鹏G7销量预测,交付首月或破万,能否持续热销成关键-有驾

这下子,大家的好奇心又被勾起来了。

很多人都在问,这款新车G7到底怎么样?

它能不能延续P7+的好运气,甚至更进一步,一上市就能实现每个月卖上万台的“小目标”?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大胆,毕竟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但它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咱们今天就来掰开揉碎了,好好分析一下,看看小鹏G7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这个月销过万的预测,究竟是美好的愿望,还是一个可以触及的现实。

要想看明白G7的前景,咱们得先回头看看它的“老大哥”——小鹏P7+。

可以说,G7的很多底气,都是P7+给的。

P7+这款车,在今年的新能源轿车市场里,算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

它基本上能稳定在每个月卖出六千到八千台的水平。

这个成绩放在整个汽车市场里,可能不算最顶尖的,但你要知道它是在哪个环境里打拼出来的。

现在10万到20万价格区间的国产新能源轿车,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新车型层出不穷,各家都在拼命降价、堆配置。

在这样一片“红海”里,P7+能够稳稳地站住脚跟,每个月都有这么多人愿意掏钱买单,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产品力是得到了消费者认可的。

P7+的成功,就像是小鹏找到了一个正确的“配方”,证明了他们在新阶段的产品思路、技术方向和市场策略是走得通的。

既然有了一个成功的配方,那最聪明的做法,自然就是把它用到更多的地方。

小鹏G7的出现,就是这个思路的直接体现。

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G7就是一台把P7+的成功经验,原封不动地搬到了SUV车型上。

它继承了P7+在智能化、设计感和性价比等方面的优点,然后把它做成了一台空间更大、视野更好、更符合中国家庭主流需求的SUV。

小鹏的想法很明确:既然轿车这条路我已经跑通了,那我就把这套打法复制一下,去SUV这个更大的市场里再闯一闯,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小鹏G7销量预测,交付首月或破万,能否持续热销成关键-有驾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G7到底能卖多少台?

这个月销过万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比较简单直观的方法来推算一下,虽然不一定百分之百精确,但能给我们一个大概的参考范围。

我们来看看权威机构乘联会发布的数据。

根据统计,在今年1月到5月这五个月里,全国10万到20万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轿车,总共卖出了大约59万台。

而小鹏P7+在同样的时间段里,卖出了将近3.8万台。

我们简单算一下,P7+的市场占有率大概是6.4%。

也就是说,在它所在的这个细分市场里,每卖出100台车,就有超过6台是小鹏P7+,这个比例其实相当可观了。

接下来,我们再把目光转向SUV市场。

同样是10万到20万这个价格区间,同样是今年1到5月份,新能源SUV的总销量是多少呢?

答案是惊人的108万多台。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级别的SUV市场,整体容量是同级别轿车市场的1.8倍还要多。

这个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大得多的“蛋糕”。

现在,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假设:如果小鹏G7也能像它的兄弟P7+一样争气,在SUV这个更大的市场里,也能拿到和P7+差不多的6.4%的市场份额,那它的销量会是多少?

我们可以用P7+的平均月销量6300多台,乘以这个1.834的市场倍数,得出的结果是大约13892台。

这个接近一万四千台的数字,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上限。

现实情况肯定要比这个计算复杂得多。

小鹏G7销量预测,交付首月或破万,能否持续热销成关键-有驾

首先,SUV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比轿车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家车企都把SUV当成必争之地,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好产品非常多。

而且,这个市场里还有像小米SU7那样,还没上市就已经万众瞩目、自带巨大流量的“明星选手”在旁边盯着。

所以,G7想轻松地复制P7+的市场份额,难度非常大。

但反过来想,G7的下限也不会太低。

我们可以把P7+的月均销量,也就是6300多台,当作一个比较可靠的销量下限。

因为G7作为一款新车,本身在技术上就有升级,比如它搭载了更先进的智能驾驶芯片,这个在宣传上就是一个很大的亮点,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

再加上SUV车型本身在国内就更受欢迎,潜在的客户群体比轿车更广。

所以综合来看,小鹏G7在上市后半年内的实际销量,很有可能会在每月6300台到13892台这个区间里波动。

它的销量走势也很可能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刚开始交付的第一个月,因为消化了之前积累的大量订单,销量可能会猛冲一下,甚至真的突破一万台。

之后随着市场热度回归正常,销量会慢慢稳定下来,最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波动。

当然,我们分析一款车的销量,不能只看车本身。

一款产品的成功,背后往往是整个公司的体系能力在支撑。

小鹏的创始人何小鹏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小鹏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进行内部的“组织升级”,要打造一个更高效、反应更快的2.0版本的小鹏。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说白了,就是小鹏在对自己进行一次彻底的梳理和优化,从怎么定义一款新车,到怎么把它造出来,再到怎么把它卖好、服务好客户,整个链条都在变得更顺畅。

P7+的成功,其实就是这次内部改革成功的一个外在表现。

它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公司这部机器升级换代后,高效运转所产出的结果。

现在,G7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预定数据,这就像是给小鹏的这次改革又投了一张信任票,让整个团队的信心更足了。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汽车品牌正在走向成熟,它们不再仅仅是依赖一两款“神车”来打天下,而是开始构建一套可以持续产出好产品的强大体系。

这套体系的建立,远比一两款车的成功,来得更有价值,也更能保证一个品牌在未来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