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

当智己L6和LS6以“IM5”与“IM6”之名登陆香港,起售价26.88万港币,搭载激光雷达+城市NOA、灵蜥数字底盘、智慧四轮转向——这哪是新车发布?分明是中国高端电动车对国际舞台的一次“技术亮剑”。更让人好奇的是,它们不是靠低价冲市场,而是用内地热销款反向输出技术实力。我在九龙展厅摸过那扇无框车门,冷金属的触感配上维多利亚港的晚风,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这不是卖车,是中国智造在讲一个关于“高级感”的新故事。

一、从上海到香港:不只是上市,是战略跳板

很多人以为智己进香港,是为了多卖几台车。但如果你了解上汽集团把智己称为“一号工程”,就会明白——这是一次高端化出海的精准落子。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化门户,既是检验产品力的试金石,也是通向全球市场的桥头堡。这次上市,任达华和张继聪站台,不是简单的明星效应,而是向港人传递一个信号:这车,值得被本地精英圈层认真对待。

我在中环展厅试坐了IM6,第一反应是:这车的设计逻辑,明显是为高密度城市量身定制的。无框车门拉风,但真正打动我的是它的“空间利用率”。大五座布局,后排腿部空间充裕,地台纯平,三人并坐也不憋屈。我问销售:“香港车位小,停车难不难?”他笑着启动“一键AI代驾”,车子自动完成了侧方+垂直泊车。那一刻我意识到,智己不是把内地车型简单复制过来,而是针对窄路、坡道、高车流做了本土化调校。

二、灵蜥底盘+四轮转向:窄巷里的“螃蟹步”真香吗?

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有驾

说到操控,我必须聊“灵蜥数字底盘”。名字听着玄乎,但试驾一圈下来,它最厉害的地方,是让一辆近5米的SUV,在半山道上转得像小钢炮。

那天我开着LS6(香港称IM6)从太平山顶下来,连续发卡弯,路面湿滑,旁边就是悬崖。普通SUV在这种路况下容易推头,底盘发飘。但智己的灵蜥系统通过电机和悬挂的毫秒级响应,主动调整左右轮扭矩分配,过弯时车身稳得像贴地飞行。更绝的是“智慧四轮转向”——低速时后轮反向偏转,转弯半径比MINI还小;高速时同向偏转,稳定性大幅提升。我在一个U型弯道尝试掉头,后视镜几乎擦着墙,车却轻松转了过来。这哪是开车?简直是“挪车魔法”。

我旁边一位香港老司机试完直呼:“以前开BBA,觉得够稳了。但这车的底盘调校,像是懂粤语的工程师做的。”这话听着好笑,但细想很真实——它不是一味追求德系硬朗或日系舒适,而是融合了中国城市复杂路况的驾驶哲学。

三、城市NOA + 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真能解放双手?

现在新势力都在讲“城市NOA”,但真正敢在香港这种高密度、高变数环境下推的,没几个。智己敢,是因为它上了激光雷达——硬件冗余,才是高阶智驾的底气。

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有驾

我在九龙城区体验了城市领航辅助,系统能识别加塞车辆、突然横穿的行人、甚至路边开门的士。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鬼探头”的预判非常果断:前方路口有车遮挡,突然有外卖小哥骑电动车冲出,系统提前减速,比我的反应还快半秒。

当然,我也得说实话:NOA不是自动驾驶,它仍需驾驶员随时接管。有一次系统在复杂路口犹豫了一下,方向盘轻微震动提醒我接管。这反而是好事——智己的智驾策略偏保守,安全第一,不搞“炫技式冒进”。比起某些品牌“全程不接管”的宣传,我更欣赏这种务实态度。

顺便提一句,智己的五0式安全体系——电池0自燃、车身0侵害、辅助驾驶0焦虑、底盘0失控、驾驶0盲区——听起来像口号,但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堆料。比如电池采用阻燃材料+双阀设计,车身高强度钢占比超80%,这些都不是纸上谈兵。

四、内地价“卷”翻香港?其实是技术自信的输出

很多人看到26.88万港币的起售价,第一反应是:“比内地贵啊!”但你得看配置。同价位下,BBA的纯电车型(如宝马iX3、奔驰EQC)还没激光雷达,更别说城市NOA。而智己直接给你拉满。这哪是卷价格?这是在用“高配低价”争夺技术定价权。

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有驾

我在元朗展厅遇到一位潜在车主李先生,他原本看的是特斯拉Model Y。聊完后他说:“特斯拉科技感强,但底盘硬,后排颠。智己的舒适性和智能化都更均衡,关键是——它懂中国人的用车习惯。”

这话点出了关键。特斯拉是“全球车”,但智己是“中国原生高端电车”,从座椅角度、车机逻辑到语音识别,都是为国人优化的。比如它的IM OS系统,支持粤语+普通话无缝切换,语音助手反应快,还能识别“去铜锣湾但避开红隧”这种复杂指令。

五、横向对比:智己 vs BBA vs 特斯拉,谁更香?

我们来拉几款车对比一下(基于公开资料和试驾体验):

维度 智己LS6(IM6) 宝马iX3 特斯拉Model Y

城市NOA ✅(激光雷达+高精地图) ❌ ✅(纯视觉,依赖FSD选装)

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有驾

四轮转向 ✅ ❌ ❌

底盘调校 灵蜥数字底盘,动态调整 传统CDC,偏运动 偏硬,追求操控

空间舒适性 大五座,地台纯平 后排略窄 空间尚可,但储物少

本地化体验 支持粤语、一键泊车优化 标准化车机 全球统一,本地适配弱

结论很清晰:如果你追求极致科技+舒适+本地化体验,智己是更均衡的选择。BBA胜在品牌,特斯拉赢在生态,但智己赢在“懂你”。

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有驾

六、安全与理性:我们该为“高级感”买单吗?

说到这里,我得回归本心:买车不是追潮流,而是为生活服务。智己的“技术奢华”很吸引人,但各位车友,咱们得理性看待。

如果你常在城市通勤,看重智能化和舒适性,那智己的NOA和底盘绝对是加分项。

但如果你追求品牌光环或极致性能,BBA和保时捷可能更对味。

安全方面,智己的五0体系是实打实的投入,值得点赞。但再好的辅助驾驶,也不能替代安全意识。我始终认为:最好的安全系统,是驾驶员那颗清醒的头脑。

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有驾

顺便说个花絮:试驾结束,我问工程师:“灵蜥底盘会不会增加故障率?”他答:“我们做了200万公里耐久测试,故障率低于传统悬挂。”这话我信,但作为消费者,我还是建议:新车上市初期,不妨观望半年,看真实车主反馈再决定。

结语:中国智电出海,靠的不是“卷”,是“硬实力”

智己6系双车登陆香港,表面看是两款车上市,背后是中国高端电动车从“性价比”走向“技术平权”的标志。它不靠低价倾销,而是用激光雷达、灵蜥底盘、城市NOA这些硬核配置,告诉世界:中国车企,也能定义高端电动车的标准。

我在维多利亚港边站了很久,看着对岸灯火。当年是港片影响内地,如今是内地科技反向输出。这辆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像是一封写给世界的信:中国智造,正在用实力赢得尊重。

智己6系双车香江上市!中国智电出海“卷”向国际舞台-有驾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你觉得中国品牌电动车,靠什么才能真正“卷赢”全球市场?是价格?技术?还是用户体验?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是车评人老李,下次试驾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