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你和我一样,听到“京东上拍出了一辆7819万的车”,第一反应一定是瞠目结舌:一匹能跟超跑肩并肩的“战马”?而当谜底揭晓,那辆拍出天价的“神器”竟然只是一台埃安UT Super,瞬间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天大的秘密?有人惊叹,也有人直呼遗憾:为什么不是一辆真正意义上的“京东牌汽车”?京东造车岂不更香?别着急,上面的信息才是“前菜”,后边可还有主菜等着您往下细细品读。
要说埃安UT Super这车吧,其实并不差,甚至还颇具亮点。这是一台“京东定制版”车型,不少内行人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500公里续航的电动小车、99秒换电技术,甩开了市场同级竞品一条街;还有2750mm的超长轴距,让它比A级车更有逼近B级车的空间享受;更别提它内置的“全球首个广汽华为云车机”,简直是要让车主随心所欲地享受智能出行。再加上“京东限定潮品车衣”,每季都能焕新,小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
但它也是广汽埃安全新的一个衍生型号,不是京东自己造的车。一些车迷就不乐意了,纷纷在网上吐槽:“我们可不想每买一台东西都贴上‘定制’的标签!”、“京东那么大的平台,自己造个车会死吗?就这么轻轻松松挂个牌子算数?”这些论调看似很酸,但仔细却没毛病。如果京东真下场造车,或许不仅能靠超低价格戳中咱们的钱包,还能通过其自家布局的维修网络,让车主享受更方便的售后服务。这也难怪网友们的呼声越来越大。到底怎么回事?京东这回到底“几斤几两”?且听我下面慢慢道来。
所谓“京东拍车”,其实本质上也是玩了一波聪明营销。从商业角度来这里面绝不是随便拍拍脑袋,让大佬花7819万炸出个话题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从当下局势以及数据说话的角度来挖掘下这件事的深层动机。
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群雄并起。从比亚迪、特斯拉,到蔚来、小鹏,再到传统车企中如吉利、长城等,这片红海早已是腥风血雨。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切入新能源汽车领域,难道只是为了给埃安稍微提个档次?显然不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京东通过与广汽、宁德时代联手,直指新能源汽车销售、维保和配套服务的新模式。你在京东买辆车,电池坏了直接换,用不着维修浪费时间。这和手机电池换新不是一个套路?
有幸参与此事讨论的网友们观点五花八门,有人酸溜溜地说“京东这是在给自己找工作”,也有人赞美称“终于有大平台站出来刷市场了,汽车经销商要颤抖了!”京东亲自下场造车是一种可能吗?从目前京东的各个产业链布局这其实不是个滑稽的想法。毕竟京东已有本身的供应链自足体系,无论是物流运输端的把控,还是与宁德时代这样的电池巨头合作,硬要说,它制造一辆自有品牌的车也不会面临多大的困难。聪明的商业巨头却选择了这次定制手法,是因为没有决心,还是另有打算呢?
一眨眼间,眼前的汽车,风波结束,埃安UT Super的价格似乎让大家暂时没了争议。按照目前预测,这辆车定价是10万元上下,这和比亚迪秦L等竞品打了个平手。看似平静的敲锤背后,隐藏的矛盾却让人心头发痒。
先看普罗大众的态度吧,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价格,还敢自称爆款?!同样花这钱,凭啥要买这么一台“定制版”埃安,直接去换台成熟市场口碑的车型不香吗?有网友尖锐指出,“换电技术是不是有点鸡肋?花钱买电池还不如一次补齐多跑些年。”而不少车主提出的最大痛点,是对换电站的布局深度担忧——现阶段全国普及率根本不成气候,说好的99秒换电更像是个听着很厉害却没太多实用价值的噱头。
再有,中国车迷对自主造车的热情和期待是共识。京东作为电商领域巨头,为何遮遮掩掩,非要搞个合作定制?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虽是红海,但也正是大佬们摩拳擦掌博弈的时候。京东是否太过保守,迟迟按兵不动,只想在局外分一杯羹,却没敢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慢慢琢磨。
就在大家纷纷把矛头对准京东的“不亲自造车”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再次让舆论炸锅。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埃安UT Super其实不仅是一款定制版车型,更可能是京东造车的“试水”。没错,它的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京东的造车大计,拍7819万背书这款车的意义可就深了去了。
我们顺着这一线索往下扒,发现京东这些年虽然没有亲手造车,但却早已在成体系地布局相关领域。它在汽车电商平台上广泛布局,从卖车到提供养车服务,覆盖了消费者买车、用车到后续维护的全生命周期;在储能以及充电服务方面,京东也多有动作,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步子迈得十分紧密。这样绝不仅仅是为了推出单一的互联网合作品牌车型,极有可能是在为未来更大的战略做铺垫。这背后以“定制”为名,实则是京东试图找到更接地气的造车路径,用数据和消费者唾手可得的需求打破现有行业生态壁垒。一次“交个朋友”的工作,可能会演变为整个行业的格局重塑。
显然,这车定价10万元上下放出来,不只是探路,而是一个信息释放信号。京东并没有停止自己进军新能源领域的步伐,而是真切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重新评估和利用市场资源。消费者的一个个呼声,或许正在告诉京东:打造独有品牌也许不是梦。
大风起兮云飞扬,京东造车要说容易,还真不一定。面对当前强手如云的市场,京东若要亲自造车,势必得面临巨头间的角逐。无论是比亚迪、电气化完美的特斯拉,还是逐步发力技术储备的传统燃油车企业,京东的竞争压力无疑不小。而造车并不仅仅是把几个零件拼装起来这么简单,没有孰优孰劣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会让不少品牌吃尽苦头。
另作为一个没有造车历史沉淀的电商巨头,京东若想赢得大家的心,是否真的能藉由商业模式取胜?虽然换电站网络在理论上是颠覆传统的突破口,但从实际角度铺开需要的资源投入之巨,难以想象。更别说,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多少技术迭代的进一步难题。未来对这辆车的优化达标,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
还有一个尴尬的“意外障碍”让京东更显无奈,就是消费者情绪和期待的变化。老百姓盼望着“大鳄们”砸钱搞点真创新,可熬了这么久,换来的是定制产品,你说大部分人有没有些许心灰意冷呢?看似事态缓解,实际的僵局才刚刚开始。
京东搞定制版汽车,乍一看是掀开了全新篇章,但深究一下,不少人会觉得这事“高不成低不就”。一边说是市场创新,结果还是挑了个现成车型贴个标;一边又豪掷7819万拍卖大爆款,结果人们期待的“京东牌车”,却还停留在理想。不知道是审时度势不敢放手一搏,还是为了避免落入造车鸡飞蛋打的局面,京东这次算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搁置的问号。
又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埃安UT Super的亮点技术,还是京东联合宁德时代、广汽的资源整合能力,确实很带感。深挖底层逻辑,京东造车也许已有所图,事件像是提前释放了一个信号,给市场反复打了几轮“预防针”。至于未来能不能擦出让你我都心动的火花,那就不是单靠一次拍卖可以改变的了。
你怎么看京东这次的痛快试水?定制版车型是一种低风险的聪明之举,还是一种保守拖沓的商业尝试?更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你会为这辆车买单吗?如果不是京东造车,你还愿意等吗?欢迎评论区畅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