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马路变成修仙渡劫现场,只需要两条电动车新规

讲真,最近这个所谓的“2025年非机动车新规”草案,简直就是一场行为艺术。核心就两条:过马路你得下车推,速度超了25公里每小时,直接给你断电。我看完的第一反应是,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终于有答案了。答案不在特斯拉的FSD,也不在华为的ADS,而在我们楼下骑着“钢铁毛驴”去买菜的大爷,以及那些在车流中穿梭如闪电的外卖小哥。

这帮人,才是真正考验AI的“天劫”。

先说这个横穿马路必须下车推行。听起来特别文明,特别有秩序,充满了对规则的向往和对安全的呵护。我甚至能脑补出那个画面:红灯变绿,马路两边的电动车大军,所有骑士齐刷刷地跳下座驾,右手扶把,左手插兜,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以每秒0.8米的速度,庄严地、肃穆地、充满仪式感地推车走过斑马线。对面开车的司机都看傻了,以为是什么神秘的宗教仪式,纷纷摇下车窗拍照发朋友圈,配文:“家人们谁懂啊,今天遇到一群街头默剧大师。”

这画面美不美?太美了,美得像压缩毛巾,一泡水就不知道膨胀成什么鬼样子。

现实是什么?现实是十字路口就是一个黑暗森林,每个人都在进行着复杂的心理博弈。你以为大爷下车推是为了安全?不,那是为了进入一种全新的战斗姿态。一旦推车,他的身份就从“非机动车驾驶员”瞬间切换为“带装甲的行人”。行人是什么?是鄙视链的顶端。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招叫“降维打击”,从载具战瞬间切换成白刃战,就问你怕不怕?

所以这个规则的精髓,根本不是为了让你推车,而是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甩锅闭环。交警来了,一看监控,诶,你没推车,你骑过去了,你全责,666。你看,管理效率是不是一下子就上来了?问题没有解决,但制造问题的人被解决了,或者说,被定义为问题的全部原因了。这简直是管理学上的一个奇迹,堪比三体人看了都要气活过来的降维箔。

我作为一个每天也要骑着小电驴去买菜的中年人,对这种规定充满了敬畏。它让我悟了,原来交通的本质不是通行,是修行。每一次过马路,都是一次“渡劫”。你必须卸下你的法宝(电动车),以凡人之躯,走过这片“弱水三千”,才能到达彼岸。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这事儿比作修仙渡劫,好像有点过于中二了,但你仔细想想,还真就内味儿。

把马路变成修仙渡劫现场,只需要两条电动车新规-有驾

然后我们看第二条,超速25公里/小时强制断电。

我愿称之为“雷电法王杨永信模式”在交通领域的伟大实践。

这个设计,简直充满了后现代的解构主义精神。它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想象一下,一个外卖小哥,今天就差这一单就满勤奖了,他油门拧死,心中默念“为了联盟”,速度飙到25.1公里/小时。就在这时,BIU一下,车子“悟了”,决定进入贤者模式,动力瞬间消失。小哥在马路中间,面对着滚滚车流,一脸懵逼,心态直接就爆了。

这叫什么事儿啊!

之前车企们还在卷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想着怎么服务好用户。现在有关部门直接掀桌子了:服务?不存在的。最好的管理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谁也别吃了。什么叫掀桌子式竞争法则?这就是。它不是在解决超速问题,它是在用一种更极端、更混乱的方式,来惩罚超速这个行为。

这个规定背后隐藏着一个深刻的哲学思想:绝对的安全,来自于绝对的不可控。当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因为超速0.1公里/小时而被扔在马路中间时,你就会对速度本身产生一种源于灵魂深处的恐惧。这比扣分罚款管用多了,那是物理惩罚,这是精神摧残。

说真的,我最近在琢磨买个菜篮子,就是那种前面带个巨大筐的,感觉那才是公路霸主真正的形态。

当然,有人会说,这是为了倒逼生产企业,让他们从源头把车造合规。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问题是,市场永远有市场的办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来给电动车刷程序、破解断电模块的“民间大神”,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产业链。就像给手机越狱一样,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生意永远不会停。

把马路变成修仙渡劫现场,只需要两条电动车新规-有驾

所以,这两条规定,看似是在用铁腕手段重塑车圈,哦不,是“电驴圈”的秩序,但实际上,它是在逃避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我们的城市道路规划,真的为这些“钢铁毛驴”准备好空间了吗?当非机动车道被汽车常年霸占,当通勤距离远到不开快点就会迟到,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于“骑车的人不守规矩”,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装了、摊牌了的懒政。

把马路变成修仙渡劫现场,只需要两条电动车新规-有驾

归根结底,决定一个技术是神技还是鸡肋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而是街角那个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自动驾驶的未来,不在于能识别多少个红绿灯,而在于它能不能预判一个即将被强制断电的外卖小哥,会以一个什么样的诡异步伐,突然横在你的车前。

所以别再吹什么AI大模型了,真正的“道诡异仙”,每天都在我们的马路上演。而这个新规,不过是给这场大型荒诞剧,又加了一味典中典的调料罢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