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不仅能把地表烤成焦土,也顺带考验了纯电动车的各项硬实力。每当电量见底、烈日当头,各位车主关心的不止是电池续航,充电速度、空调制冷——这些夏天里真正的“续命法宝”,才是长途高速能否安稳抵达的定盘星。带着这份焦虑和关切,51车夏季续航测试应运而生,这次不玩虚头巴脑,充电、空调降温一概实测,成绩全公开,任由数据说话。
先来说说充电补能测试,毕竟高铁都可以临时提速,电车补能还得看插座脸色。测试选择180kW快充桩,而不是特地挑那种功率爆表的“超充”。理由很简单:连高速公路服务区都供养不起你家800V、1000V战神,实际出行场景就是这么朴素。哪怕你带着宇宙级快充功率,桩就在那里,榨干了都只有180kW。为保公平,一车一桩,杜绝“偷电分流”,测试区间定在车主最常用的Soc20%-90%,谁有工夫等涓流充满?服务区只求火速回血,95%足矣,剩下的不如留给下个桩。
榜单里39款车型斗法,没上榜的怨不得别人,测试过程中被分流等异常直接拉黑,结果得对得起车主钱包。实际成绩惊喜连连,满配800V车型几乎全程吃满180kW功率。电池包小,充电就像打完点滴转身回家,Soc20%-90%用时分分钟缩短。就算是带着100kWh以上巨型电池包的大块头,补能速度照旧能稳在每分钟2度以上。极氪7X更是一骑绝尘,十分钟充电三度电,速度不服不行。
榜单前二十,皆为补能急先锋。哪怕仰望U7这种搭载136kWh超级电池的“大胃王”,虽然每分钟补能2度电,但总包大,用时自然更长。反观高环高速里表现抢眼的A0级小车、紧凑型选手,快充速度就显得温柔许多。毕竟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小车多为城市通勤,电量不大也不指望长途续航,成本又限制了充电系统,能在三四十分钟填满已属难得。一些A0小车甚至每分钟还不到1度电,省钱没错,但别寄望高速补能能让你秒回满血。
结合整个续航达成榜和实际行驶数据,中大型SUV依然是长途出行首选。一方面空间舒适能躺平,另一方面,电池足、补能快,才是真正“续航焦虑终结者”。
说完电池,就要聊聊夏季的第二道试炼:空调降温。此次测试主要聚焦在那些全景天窗且无遮阳帘的车型,毕竟大玻璃才是夏天户外停车后的真杀手锏。暴晒一小时,车内温度瞬间登顶,好像随时能蒸出“人肉包”。测试模拟日常场景:提前十分钟远程开空调,能不能把座舱降回适宜温度?环环相扣,主副驾、后排、中央扶手五大点位,分别布置热电偶,做到降温无死角。
测试严格:正午静置一小时,所有车统一开启最大制冷、统一内循环,风口指哪打哪。实际结果简明:十分钟充足降温,大部分车型车内温度直接从“热烘烘”降回25℃左右,堪称人体舒适临界点。降温幅度能达到20℃以上,功力相当不俗。但即便如此,某些车型仍会因出风口设计、内饰颜色、天窗面积等细节,让不同区域挺住余热。比如特斯拉Model Y,中央扶手处实测“烤箱”温度高达63.8℃,十分钟后降了20.7℃,但依旧有43.1℃高温,黑内黑外设计加上风道分布,降温难以一步到位。这也是为何榜单只公布降温幅度而没放出绝对温度——降温效果不止拼空调,还看车身细节。
总结回看,这份夏季测试的意义不仅是让厂家秀肌肉,更是在告诉你:夏天出行,只有电池容量、补能速度和空调降温“三板斧”齐飞,才能从容应对长途高速下的不确定。中大型SUV成了最优选择,并非厂商鼓吹,而是现实试炼后的生存法则。至于更多细分项目及纪录片的内容,且等后续放出。唯有经历酷暑烤验,数据才不会说谎。而在这片烈日照耀的大地上,谁能让你少一次电量焦虑,谁就是那个真正的夏日英雄。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