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说尊界S800这车首月交付就卖出去1006辆,我心里头其实挺复杂的。为啥呢?谁不喜欢我们自己的高端品牌崛起?可同时我也得问一句,这么贵的车,一下子就能卖出去一千多,是市场认可,还是某种炒作?买车的真都是个人用户,还是机构采买?这数字怎么算出来的?每次看到咱国产高端品牌冲击高价车市场,总有种既自豪又担心的感觉。你说这事儿怪不怪?高不成低不就,低不成高不就,国产车想翻身,这条路可真不算平坦。
70.8万起,最高超百万,你说是便宜吗?真不是。以往咱国产车都是15万以内打天下,拼的是性价比,可这一次,跟华为合作的江淮汽车硬是把尊界S800打造成了国产的天花板。其实我头一个想法就是:买得起这车的人,得对华为和国产品牌有多大的信心?毕竟,这价位上徘徊的主儿,基本都是奔驰、宝马、路虎、特斯拉这种国际大牌。为啥有人敢出手?是不是国产车真的做到了跟国际品牌掰手腕?
想想几年前,大家眼里的国产车还是什么样?一说买车,亲戚朋友都劝:合资的吧,省心,质量好。国产?要性能没性能,要配置没配置,还贬值快。可现在,不得不服,很多人看车的时候,国产甚至成了“首选”。这是市场给的机会,也是国产品牌这么多年打拼积累下来的资本。而尊界S800卖价超70万,其实就是国产车给自己定的新“坐标”:不光是便宜货,也能做“高级货”。
再说说为啥是华为和江淮一起搞。现在科技企业造车,已经成了车圈大运动。华为想证明自己智能驾驶、车联网这些玩得溜,联手江淮,一直被低估的本土车厂,俩家合体,你说分开看好像都差点啥,拼到一起突然有了点化学反应。这种搭配,也很中国。既要技术、要创新;也得落地、量产,不然容易变“PPT造车”——只在发布会帅,马路上消失匿迹。
按公开数据,8月卖了1006辆,带来了7-10亿元营收,这其实相当大的一块蛋糕。每车带来的产值不低,能不能持续下去是个事。房地产不行了,经济需要新故事,新能源汽车就成了香饽饽。有人说,这其实是资本和政策想捧个新风口,纯市场行为还没那么大份量。我不完全同意,但也不能说没道理。新能源,确实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环境。这个环境,是政策护航、舆论助推,更是老百姓渐渐提上日程的消费升级愿望。
说回到这个车本身。尊界S800的定位,是智能网联、高端豪华。也就是说,买车不是为了从A开到B,而是希望体验“未来”。买家肯定在意智能驾驶的实际体验,这部分正好安徽省工信厅有个数据,车子已经在多条高速上高速路试了8万多公里,跑了700多个小时。这算什么水平?换句话说,这帮人不是光喊口号,是真上高速实地测试。对老司机来说,我最怕的不是新技术,而是新技术不上路、光玩ppt里的“未来感”。这一把,好歹凑合算有些“真材实料”。
不过话说回来,高端电车扎堆,不只是这一家在做。理想、蔚来、腾势、比亚迪都盯着高价市场,不光拼车好不好开,更拼你这品牌能不能撑得起“豪车”那两个字。人家买路虎、奔驰,是买了个100年历史,顺便买个面子。你说买尊界S800图个啥?“第一辆70多万的国产”?还是“科技力拉满的中国智造”?我要是老板级人物,这车开出去,面子到底够不够?心里还是有点嘀咕。这不是对自己没信心,这叫用户真实心态。
有人可能会说,只要体验好、技术牛,凭啥不能卖高价?是,这话没毛病。但是一台70多万的新能源国产车,拼的不只是“体验”,更是整个供应链、售后体系,以及品牌沉淀积累下来的信任。这种东西,不是一年两年能补上的事。
再看整个市场:目前明显能感觉到国内消费者心气儿高多了,对国产不再唯唯诺诺。中国车市从“学徒”到“一哥”,这二十年来谁都有点共鸣。可是做高端、卖高价,还是容易掉坑。卖爆了怕生产跟不上,卖不动又得尴尬打折促销,这种选择题绕不过去。新能源市场高速扩张,很多厂家愿意押宝高端,大部分看到的使用体验、智能系统、软件交互可玩性这些本来就是消费升级下的新宠。技术研发能力、用户口碑积累、售后体系、品牌调性和长期投资,这些变量全掺一起,谁都不敢拍胸脯说稳赢。哪怕上险量数据漂亮,我也会留个心眼:到底多少是终端用户真掏钱,多少是被渠道消化,多少是合作方恐怕只有厂家最清楚。
换个角度,我们是不是该鼓励国产车冲击豪车价格带?我的看法是,得分阶段。前些年猛拼低价,结果惨烈陪跑,人家外资品牌吃肥肉,国产啃骨头。现在大家硬着头皮往上冲,探索高端,是一种自信和必走之路。但这条路不是抄捷径,更得精打细算。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智能生态、操作系统、软件服务、产业链整合等,这恰巧是国内新技术企业的强项。国人需求变化太快,年轻一代消费观念转折得比我换新手机都频繁。别把70多万当终点,这其实是新角力场的起点。
其实也想问一句,假如你手里真有70、80万,愿不愿意配一台尊界S800?你会拿去买保时捷、特斯拉,还是支持国产新势力?这可真是一份深层次的选择题。你要外观、配置、科技感,再加上民族自豪感,那买尊界S800没毛病。如果你要那种源远流长的“豪车气场”,那现在来买国产还得等再发展。人心里那点认知和执念,靠一两次产品发布、几千台上险量,没法迅速打破。但话又说回来,苹果刚出来那会儿谁信国产能搞成今天这样?中国品牌,历史太短,但未来机会多。
另外啊,现在全球车厂都盯着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全场景互联这些趋势。尊界S800能跑上公路实测8万公里,高速上能“自己开”,这说明华为、江淮是不准备只是喊半天口号。敢试错就有可能出头。谁也不敢保证一把成名,跌跟头再爬起来也算积累经验。关键是用户最新的需求拉着大家往前跑,市场格局变天的时候,总得有人敢第一个吃螃蟹。
最后还是得说一句,尊界S800哪怕只卖了1000台,都算给了中国车企和市场一个信号:不再光盯着低端市场,也别总觉得高端只能老外玩。卖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敢不敢做、做得成,才更值得琢磨。想让国产车真成为马路上的“次世代标签”,光靠一次销量爆发还不够,还得一代一代用户用得爽、用得久。下回你路上真看到尊界S800跑过去,不妨多留心看看,这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未来中国车”。只说三句话:故事远没完,期待继续卷,别让情怀变口号。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