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电摩圈被增程式技术刷屏了!
大环境引入这事儿得从2025年10月说起,那会儿新能源两轮车市场被续航焦虑卡得死死的。
天气一转凉电池就开始掉电快得吓人,通勤族每天抱怨充一次电撑不过半天,外卖骑手们为了抢充电桩急得跳脚。
就在大伙儿都快被这事儿整emo的时候,增程式电动摩托车异军突起。
宗申森蓝推出的ES5增程版搞了场实测,满油满电综合续航近300公里,纯电模式也能跑70公里。
这消息一出电摩圈热度起来了,到处都是讨论声。
真能扛还是吹牛?
有人说这是技术突破,有人质疑实用性如何,反正关注度是彻底起来了。
今天咱就来扒扒这事儿到底咋回事,看看增程式电摩凭啥敢喊出这么硬气的口号。
增程式电摩?宗申ES5凭啥敢这么"刚"?
得从2025年增程式技术在电摩领域的应用说起,宗申森蓝推出ES5增程版引发行业关注。
这款车采用油电混合方案,搭载1组60V 31Ah锂电池,纯电续航70公里,加上增程器发电后综合续航近300公里。
这数据让很多观望的消费者看到了希望,以前电摩充一次顶多跑100公里,冬天更惨能跑个七八十公里就不错了。
现在有了增程器加持,续航直接翻倍还多。
为啥以前电摩总被续航卡脖子?
这事儿得从电池技术说起,以前电摩续航短是电池技术拖后腿。
铅酸电池重得要命容量还低,锂电池虽然轻但冬天掉电快得吓人。
再加上很多车为了省成本电机效率低,电路损耗大得离谱,充一次电跑个七八十公里就得找充电桩。
外卖小哥一天得充两三次,通勤族周末都不敢骑远门怕半路趴窝。
宗申这次用增程式方案,明显是在技术路线上找到了新方向。
那这次ES5到底刚在哪?
据宗申工程师透露,ES5的核心是增程式技术。
装有增程器的ES5,可以在行驶中持续给电池充电,从而减少充电等待时间。
纯电模式下续航70公里,适合日常通勤。
当电量不足时,增程器自动启动,边骑边发电,综合续航近300公里。
这个方案兼顾了纯电的环保和油车的续航,给用户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
电机方面也做了优化,采用无刷电机设计,电能转化效率提升。
相当于每度电能跑更远的路程,这可不是小数目,积累下来续航差距就拉开了。
智能电源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量分配,刹车时自动回收能量。
类似电动汽车的动能回收,连仪表盘的亮度都根据光线自动调节省电。
从技术角度看这次突破不是单点优化,而是系统性创新。
电池+增程器的组合,电机效率的提升,能量管理的智能化,三个方向同时发力才有了这个成绩。
以前电摩厂家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要么只升级电池要么只换电机,结果效果都不明显。
宗申这次算是找对了方向,把增程式技术引入两轮车领域。
300公里的综合续航意味着什么?
对普通通勤族来说,纯电7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就够了。
以前每天都得惦记着充电,现在可以解放了。
对外卖骑手来说虽然一天跑150公里,但有增程器加持不用中途找充电桩了,加个油就能继续干活。
这给整个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原来技术突破真的能解决痛点,不是只能慢慢挤牙膏式地进步。
增程式技术+智能系统?这些配置到底有多"能打"?
很多人听到增程式可能觉得是概念炒作,但这次宗申用的是成熟的量产技术。
增程器作为发电装置让电池持续充电,纯电模式环保安静,增程模式续航无忧。
官方数据显示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1.5升,这个数据在同级别车型中算是很优秀了。
冬天在北方骑也不怕半路趴窝,夏天在南方暴晒也不会出问题。
增程式到底有啥特别的?
增程式的核心是用增程器给电池充电,而不是直接驱动车轮。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电池容量可以做小一点,降低成本和重量。
同时有了增程器保底,不用担心半路没电。
ES5这套系统可以在行驶中和驻车时持续给电池充电,使用场景更灵活。
智能系统有多聪明?
除了基础的动能回收,ES5还能学习你的骑行习惯。
比如你平时喜欢猛加速,系统会提前调整功率分配,避免瞬间大电流损耗电池。
如果你常走拥堵路段,它会优化低速状态下的电流输出,减少频繁启停的能量浪费。
这套系统能让实际续航比理论值更接近,普通电摩通常实际续航只有标称值的七八成,ES5通过智能管理能保持更稳定的表现。
动能回收到底能省多少电?
这个功能在电动汽车上已经很成熟了,但在电摩上应用的不多。
ES5的动能回收系统在刹车时能把动能转化为电能存回电池。
别小看这个功能,300公里续航里有一部分是回收来的。
对外卖骑手这种频繁刹车的场景来说,回收效果更明显,实际续航可能比测试数据还高。
对比同行为啥别人没先搞出来?
其实增程式技术不是新鲜玩意儿,在汽车领域已经很成熟。
理想和问界都凭借增程式大卖特卖,那么在电动摩托车上搞增程动力就成了新方向。
但之前要么成本太高普通消费者买不起,要么技术不成熟可靠性差。
宗申这次是把汽车的增程技术适配到两轮车上,专门针对两轮车的使用场景优化了配置。
说白了不是技术做不到,是宗申把成本和实用平衡好了。
ES5还提供纯电版本,可选装2组或3组60V 31Ah锂电池,续航分别为110公里和180公里。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增程版还是纯电版,这种灵活的产品策略也是一大亮点。
技术创新的意义在哪?
这次宗申的创新不只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是给行业打了个样。
以前大家都觉得电摩续航只能慢慢提升,一年进步个十公里就不错了。
现在用增程式方案综合续航直接到300公里,证明换个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其他厂家看到这个成绩肯定也会跟进,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都会被带动起来。
消费者也有了新的期待,以后谁再拿续航短当借口糊弄人,用户可就不答应了。
增程式电摩,真能终结"续航焦虑"吗?
表面看ES5的数据确实漂亮,但续航焦虑的根子真被拔了吗?
未必。
增程式虽然综合续航到了300公里,但纯电续航还是只有70公里。
如果你每天通勤距离超过70公里,还是要靠增程器,也就是要加油。
这跟纯电动的环保初衷有点偏离,虽然油耗低但终归还是要用油。
对于追求纯电体验的用户来说,增程式不是理想方案。
他们更希望看到纯电续航突破200公里甚至更高,而不是靠增程器。
所以说增程式是解决续航焦虑的权宜之计,不是终极方案。
实际使用中纯电模式下70公里的续航,在理想条件下才能达到。
日常使用你可能要爬坡要急加速要在红绿灯前频繁刹车,这些都会增加电耗。
所以70公里的续航在实际使用中可能要打个八折,也就是50多公里。
当然这个数据对于市内通勤已经够用,但没有宣传的那么理想。
充电设施的普及度也是个问题。
要是小区充电桩不够,就算车能跑300公里,找不到地方充还是白搭。
现在很多老旧小区根本没有充电桩,业主要么私拉电线要么推到楼上充电,安全隐患很大。
新小区虽然有充电桩,但数量不够高峰期要排队。
这些基础设施问题不解决,再长的续航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但为啥说这事儿意义重大?
因为它给电摩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纯电续航短期内很难有大突破,那就用增程式来补短板。
让用户既能享受纯电的舒适和环保,又不用担心续航问题。
这种务实的技术路线可能更符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从行业角度看这次创新会引发连锁反应。
其他厂家看到宗申的成功,肯定也会推出增程式车型。
竞争一激烈消费者就受益了,产品性能会越来越好价格可能还会降。
以前电摩行业有点像温水煮青蛙,大家都在舒适区里混日子,没人愿意砸钱搞技术创新。
宗申这次算是打破了平衡,逼着其他厂家也得动起来。
续航焦虑的本质是什么?
说到底还是技术不够成熟,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电动汽车刚出来的时候也被续航焦虑困扰,现在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充电桩普及,焦虑感已经大大降低了。
电摩也一样,增程式的出现证明技术创新是可行的,接下来就看纯电技术能不能有大突破。
如果锂电池能量密度能再提升,纯电续航突破200公里,那续航焦虑自然就消失了。
消费者心态也在变化。
以前大家对电摩的期待不高,能跑个五六十公里就满足了。
现在生活半径越来越大,通勤距离越来越远,对续航的要求自然就高了。
增程式ES5的出现踩中了这个需求点,所以才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未来电摩可能会像智能手机一样,续航从痛点变成基本配置,大家关注的重点会转向智能化、舒适性等其他方面。
网友炸锅了!这些质疑靠谱吗?
增程式到底算不算环保?
这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毕竟还是要烧油。
但客观讲增程式的油耗确实很低,百公里1.5升的油耗比传统摩托车省多了。
而且纯电模式下可以完全零排放,只有电量不足时才启动增程器。
对于大部分市内通勤用户来说,每天充一次电纯电模式就够用,根本用不到增程器。
所以说增程式不是纯环保,但比燃油车环保多了。
这么厉害的车价格不得上天?
目前市场上增程版的价格相对纯电版会高一些,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考虑到使用成本低,不用频繁充电也不用担心续航,长期算下来还是划算的。
而且现在各地都有新能源补贴政策,实际到手价格会更优惠。
如果你是外卖骑手或者通勤距离远,这个投入是值得的。
冬天真能扛住?
这个担心很正常,毕竟锂电池低温性能差是老问题了。
但增程式的好处就是有增程器保底,即使电池低温掉电,增程器还能继续发电。
不像纯电车冬天掉电严重直接趴窝,增程式至少能保证你不被撂在半路。
当然低温时油耗可能会稍微高一点,但总比纯电车冬天只能跑一半距离强。
综合续航是理论值还是实际值?
官方给出的300公里是在理想条件下的综合续航,包括纯电和增程。
日常使用中可能达不到这个数据,但250-280公里是没问题的。
如果你骑行习惯好多用动能回收,可能还能跑得更远。
总之不要指望每次都能跑300公里,但200公里以上是稳的。
充电速度快不快?
增程式的优势就是不完全依赖充电。
如果你每天纯电模式跑70公里以内,晚上慢充就够了。
如果跑长途可以直接加油,增程器会持续给电池充电。
这种灵活性是纯电车比不了的,不用像纯电车那样必须找快充桩。
售后服务怎么样?
宗申是老牌摩托车厂家,售后网点比较多。
ES5提供质保,电池单独质保年限也比较长,这个政策在行业里算厚道的。
当然具体执行得看各地经销商,买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当地的售后情况。
结语:续航焦虑要结束了?增程式电摩算是"支棱"起来了!
从充一次跑半天到综合续航300公里,增程式电摩用实际表现证明电摩的续航问题不是无解。
关键是要找对技术路线,不能总想着在纯电上死磕。
虽然增程式可能不是完美的,比如还是要用油环保性打折扣,纯电续航也还有提升空间。
但至少给行业打了个样,以后谁再拿续航短当借口糊弄消费者,用户可就不答应了。
这次创新的意义不只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是改变了行业的思维方式。
以前大家都觉得电摩就是低端代步工具,续航差点无所谓。
现在消费者的期待提高了,厂家必须跟上节奏。
宗申用增程式方案证明了国产电摩也能做到长续航,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个激励。
下次再有人跟你说电摩跑不远,你可以告诉他试试增程式电摩啊人家综合续航三百公里不用担心没电。
技术在进步市场在变化,那些还停留在老思维里的厂家该醒醒了。
宗申这次算是开了个好头,接下来就看其他厂家能不能跟上了。
续航焦虑会不会彻底消失还不好说,但至少现在看到了希望。
随着技术继续进步充电设施继续完善,电摩的使用体验会越来越好。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回头看会觉得现在的续航焦虑就像当年手机电池不够用一样,是个阶段性的问题。
增程式电摩的出现就是一个信号,电摩行业的春天可能真的要来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