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燃油车还在搞,真的有必要吗?大家天天说新能源,电车、混动、插混,全都乌泱泱一大堆,似乎谁还在关注油车,谁就是跟不上潮流。但中国星这波操作,硬是在新能源浪潮下怼出两个燃油旗舰新版本,价格还定得美滋滋,感觉有点不按套路出牌。难道燃油车真的就应该被打入冷宫,不管升级还是降价都没人搭理了吗?
咱们先聊聊这个价格。新的星瑞最低到9.37万,星越L也就是14.57万起,这一看就属于“你不买我的车,我都替你急”的水平。你要知道,这个数字放在几年前,买个国产燃油旗舰还真得掂量一下钱包。现在碰到新能源市场拼疯了,燃油车买家仿佛变成了稀有动物,吉利选择降价不是简单的策略,而是一种态度:我这技术还在升级,价格还给你实惠,你敢不敢试试?
可是,大家都知道,技术不是摆设。你以为便宜就得减配,结果中国星在智能驾驶这块是玩了真的。什么“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H3方案”,11个高清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和一堆超声波雷达,配套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语音变道听着就挺唬人。甚至不用啥高精地图,直接视觉搞定高速路段领航。你说,这不就是新能源车最嘚瑟那套吗?
再往下细抠点,泊车这块也是够豪横的,APA自动泊车、RPA遥控泊车,分分钟让你告别那种“倒车入库两分钟,老婆等急三十年”的尴尬。你得承认,这种因为科技带来的便利,没人会拒绝。智能化已然融到骨子里,别管用不用得多,先把配置拉满再说。
那要说这SUV星越L,直接是智能座舱的头等舱。25.6英寸HUD、12.3英寸液晶仪表、二块14.6英寸中控屏,屏占比就是妥妥的视觉盛宴。三指滑屏、主副驾切换,搞得跟iPad似的,家里人都能抢着玩。智能座舱里还塞了Flyme Auto和DeepSeek大模型AI语音系统,你想的用车、问路、聊天、娱乐,全都一句话解决。你说,谁不想有一个能秒回你“今天天气怎么样”的大聪明朋友在车里陪着自己?
有些人可能还会说,花里胡哨有啥用,动力和驾驶感才是硬道理。行,那咱们就看下两车的心脏——2.0TD高功率发动机+爱信8AT,最大200千瓦,顶400牛米,就算上了高速也能轻松超车。从省油到提速都能给你答案。星越L还带博格华纳第六代四驱系统和CCD悬架,三种模式一切换,不管你开泥地还是城市大道,总能找到舒服点,运动、标准、舒适随你选。是不是很多人以前都幻想自己的车得有这种黑科技,现在国产车一股脑给你堆上了。
你可别以为这就完了,外观和内饰同样拿捏得死死的。星瑞玩“月牙青”,星越L来个“丹青”,共同点是主打“莫高蓝”,这些颜色,全都玩起了敦煌文化元素,车漆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还自带点历史感,好像文化自信也能体现在汽车颜色上。车内用“鸣沙流金环保麂皮”那种材料,256色氛围灯和水晶挡把,这些东西听着有点浮夸,但谁不喜欢氛围好的座舱呢?你喜欢温柔点就点个桃粉,晚上跑高速点个蓝色,看着就觉得心情稳定,都有点开创“坐在东方美学里的油车新生活”的味儿了。
问题又来了,这一套技术升级、价格下放,吉利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们就不怕新能源卷死燃油车?为啥还要这么用心继续琢磨油车呢?是不是弄错了市场方向?油车真的还有未来吗?
咱们别急着下结论。你想想现在新能源车最大的问题是啥?续航、充电、冬天掉电、三年以后车价跳水,维修还贼贵,二手车没人要。油车虽然这两年看起来没那么风光,但在很多地方,习惯就还是油车。加油快,维护容易,二手保值率高,而且不挑环境、不怕冬天。你说,新能源车动辄就几十项智能化配置,油车不升级还真容易被淘汰。中国星这波升级,就是“咱们不跟你比省油减排,但我比你耐操实用,还能智能懂你”,你新能源敢做的,我燃油也能卷起来。
这里还有个事情值得琢磨。为什么中国厂商现在能把油车、智能化、东方美学全都结合起来?这背后的底气是什么?其实就是这几年中国汽车产业彻底爆发了,从技术到设计,硬件到软件,自己能做的东西越来越多,已经不再需要进口品牌来指路。你可以说现在的燃油车升级是“最后一波晚霞”,但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制造开始主宰游戏玩法的信号。
而且,油车该降价了就降价,配置则是实打实去把“科技感”补齐,“智能化”也直接拉到了和电车一样高甚至更高。你不能否认,有一批老车主、实用用户根本就不想手里车变成“大号充电宝”,他们只需要一辆开着放心、养着便宜的靠谱座驾,但也不介意方向盘能聊天、车灯能变色,甚至泊车能自动完成。“智能化”这条路,没有绿牌也能走到头,这才是中国星这次升级的底层逻辑。
当然,问题又来了——这么便宜、配置拉满,会不会让其他车企很尴尬?新能源卷价格卷得狠,油车不更迭技术真的就要被边缘化吗?或者说,燃油车真正的敌人其实不是新能源,是自己不思进取?这几年我们看到太多“佛系老坛风”的合资车在中国市场逐渐失势,就是因为觉得自己靠品牌就能混。吉利这套油车升级,反倒是给整个燃油车阵营打了鸡血,有点“后发制人”的意思。
你再看看这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以前都是电车的看家本领,现在油车一样能搞。其实大部分人买车的时候还是会因为实际使用场景决定,大家没必要只因为“跟风”而买新能源,也不用老抱怨“油车没有未来”。选择应该是“你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时代需要什么”。中国星这几款车,显然就是为那些依然信任燃油技术,同时又想体验智能科技的购车人量身定制的。如果市场上依然有足够多的人在用油车,那厂商就必须继续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
这让我想问一句,科技升级到底是为了市场还是为了面子?传统优势到底能不能与新潮并存?中国汽车的出路是“去油化”还是“多元竞合”?现在看来,答案很简单——由用户决定。你喜欢电车,市场给你卷到极限。你喜欢油车,只要需求没消失,用户群体没消失,技术升级就不会停。
最后你会发现,吉利中国星这波东方曜新版本,除了价格够杀器,科技够新潮,甚至连美学都挺中国。它在告诉所有人,新时代并不意味着旧时代就必须一刀切的淘汰。无论是油还是电,你能卷、能创新、能让用户快乐,这才是根本。如果中国能把油车做到智能化、数字化、艺术化,哪怕再过几年都新能源占主流,燃油车依然能活得像样子。这不是逆潮流,而是在技术浪潮里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选择。
买不买你自己的事,但燃油车升级绝不是鸡肋,如果你信它好,它就会一直好下去。选择其实不是一场站队游戏,而是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新老交汇,而不是简单取代,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汽车进化路线。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