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6 回应高铁 “面壁座”:“靠窗”≠有窗,建议已上报

最近刷到一则新闻,真是把我看乐了,同时又觉得挺无奈的。有位网友提前买了广州南到茂名的高铁票,特意选了 3 车厢 1A 号座,这不就是大家公认的 “黄金靠窗位” 嘛,估计她也想着路上能看看风景,说不定还提前构思了发朋友圈的文案。结果上车一看,人直接懵了 —— 座位正对着一堵冷冰冰的车厢隔板,别说看风景了,连窗户的影子都瞅不见,全程跟墙壁 “面面相觑”,最后实在受不了,干脆站了一路到目的地。

12306 回应高铁 “面壁座”:“靠窗”≠有窗,建议已上报-有驾

这事儿一出来,评论区立马成了 “面壁人” 聚会现场,好多人都晒出了同款经历。有人说自己坐过北京到上海那趟车的 2 车 1A 座,还有人吐槽杭州到福州的某班次 4 车 1F 座,也是一样的 “待遇”。最逗的是有个东北网友,说他那座位的窗户在座椅正后方,想看风景得把脸贴在靠背上,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跟列车 “贴贴” 呢。看来这还不是个例,经常出差的人都总结出规律了,一般 1A、1F 这种端头座位,还有最后一排,最容易遇到这种 “名义上的靠窗座”。

其实这事儿真不能怪乘客太矫情,主要是期待值和现实差得太远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高铁车型设计的问题。像 CRH 系列动车组的端部车厢,因为要装设备、设车厢连接处这些,有些座位虽然在靠窗的一侧,但前面刚好被结构部件挡住了,就成了这种 “面壁座”。说白了,就是座位位置在 “靠窗侧”,但并不真的 “紧邻窗户”,可咱们普通人买票的时候,谁会这么咬文嚼字啊?肯定都觉得 “靠窗” 就是能挨着窗户看风景的座位。

有人把这问题反映给了铁路部门,12306 客服说现在售票系统和票面上只能标 “靠窗” 或者 “过道”,查不了座位到底有没有窗户,会把建议往上报。12327 监督热线更直接,解释说 “靠窗” 就是靠近窗户那一侧,不是说一定紧挨着窗户。这答复一出来,网友更懵了,合着大家买票都跟开盲盒似的,能不能选到真靠窗的座全看运气?

有律师说这其实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明确说了,消费者有权知道服务的真实情况,铁路部门这种模糊的标注,等于没把座位的实际环境说清楚,变相影响了大家的选择权。他还建议,可以把座位分成 “窗户旁靠窗座” 和 “两窗间靠墙座”,这样大家就能按需选择了。

说真的,这事儿解决起来真不难。你看人家航空公司,早就能让乘客在购票时看到可视化的座位图了,哪有窗、哪是过道、座位间距多少都清清楚楚。咱们高铁现在连 WiFi 都普及了,在购票界面加个细分标识,或者给座位配个简单的实景提示,技术上肯定不是问题,关键还是有没有真的把乘客体验放在心上。而且有意思的是,也不是所有人都讨厌这种座位,有商务客说短途坐这个座睡觉特安稳,不用担心被过道的人蹭到;还有宝妈觉得带娃选这座位正好,孩子摸不到窗户,家长能省点心。你看,要是标注清楚了,想观景的能避开,想安静休息的能主动选,这不就皆大欢喜了?

现在大家出门早就不满足于 “能到地方就行” 了,都想体验好一点。希望铁路部门能早点把这事儿落实了,别再让大家花着靠窗的钱,却只能 “面壁思过” 了。你们坐高铁的时候遇到过这种奇葩座位吗?

12306 回应高铁 “面壁座”:“靠窗”≠有窗,建议已上报-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