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

近些年来,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过去我们一提到百公里加速三四秒,脑海里浮现的肯定是那些动辄几百上千万,造型夸张的超级跑车。

那曾是普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有驾

可现在,风向全变了。

打开汽车网站,你会发现,三十万左右的国产电动车,很多都把“3秒破百”当成了标配,有的甚至更快。

比如极氪、小米、比亚迪等品牌推出的车型,马力数据一个比一个惊人,纷纷突破了千匹大关。

这种曾经属于顶级奢侈品的性能,如今被我们的中国品牌拉到了寻常百姓家的价位,这无疑是技术进步的体现。

于是,很多消费者在选车时,都被这个叫做“零百加速”的参数给深深吸引了,销售人员也总会把这个当作最大的卖点来宣传,仿佛加速越快,车就越高级,开起来就越爽。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有驾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以家庭使用为目的的普通人来说,过分追求这个极限加速数据,可能不仅带不来多少实际的好处,反而会带来不少麻烦。

我们首先得弄明白,厂家宣传的那个“零百加速”成绩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测出来的。

这个数据,通常是在一个近乎完美的理想环境中得出的。

想象一下,测试场地是专业级的赛道,路面平整、干燥、没有任何杂物。

当天的气温和湿度都控制在最有利于车辆发挥的范围。

车上除了一个体重经过标准化的专业驾驶员,没有任何多余的负载,甚至连一些不必要的内饰件都可能被拆除以减轻重量。

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有驾

使用的轮胎也往往是经过预热、抓地力极强的专用轮胎。

在这一切准备就绪后,驾驶员会使用一个叫做“弹射起步”的特殊模式,这个模式在日常驾驶中几乎永远不会被用到,然后一脚将加速踏板踩到底,用最极端的方式榨取车辆的每一分动力,最终得出一个漂亮的数字。

现在我们再回到现实生活中。

我们每天开车面对的是什么?

是早晚高峰期走走停停的拥堵车流,是小区里需要小心翼翼挪动的狭窄道路,是周末带着全家老小,后备箱塞满了行李和露营装备的长途旅行。

在拥堵的市区,你和前车的距离可能只有几米,你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胆量去体验所谓的“弹射起步”,你的右脚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地控制着加速踏板,生怕一不小心就追尾了。

当车上满载家人的时候,整车重量比测试时重了好几百公斤,这对于加速性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有驾

更不用说在冬天,气温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开着暖风又会消耗大量电能,车辆的实际动力输出会大打折扣。

所以说,那个在宣传册上光鲜亮丽的加速时间,对于日常用车来说,参考意义其实非常有限,它更像是一个实验室数据,而不是一个生活实用指标。

有经验的老司机都明白,在城市里开车,一年到头可能都找不到几次机会能把油门踩到底。

那么,如果说用不上也就算了,为什么说加速太快的家用车反而会“坑”人呢?

这主要体现在日常驾驶的体验、用车成本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试想一下,你驾驶着一台零百加速三秒多的“性能猛兽”在市区跟车,由于动力响应过于灵敏,你只是想轻点一下油门往前挪动一点,车子却“噌”地一下往前蹿了一大截,吓得你赶紧踩刹车。

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有驾

在走走停停的路况下,你的右脚需要不停地在加速和刹车踏板之间精准切换,一天下来,不仅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也会感到疲惫不堪。

这种“神经质”的动力表现,对于追求平顺舒适的家庭用车场景来说,显然是一种折磨。

很多车主反映,自从换了这种高性能电车,带孩子出门都得格外小心,生怕突然的加速把后排安全座椅里的宝宝吓到。

甚至在停车入库这种低速场景下,过于灵敏的动力也会让驾驶者难以控制,增加了剐蹭的风险。

从用车成本来看,这些高性能版本的车型也并不划算。

首先是能耗,虽然电动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但大功率电机在低速、拥堵工况下的能量效率并不高,走走停停反而比匀速行驶更费电,实际的续航表现往往会比官方宣传的打不少折扣。

其次是保值率,对于二手车市场来说,这种定位比较极端的性能版车型受众面很窄。

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有驾

真正追求驾驶乐趣的玩家可能会选择,但更多的家庭用户会因为其难以驾驭的动力和不理想的经济性而却步,转而选择更均衡的中低配版本。

这就导致了性能版的二手车价格往往不如普通版坚挺。

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安全。

一辆车跑得快不难,难的是在快的同时还能稳得住、刹得住。

那些售价数百万的超级跑车,其高昂的成本不仅仅在于那台强大的发动机,更在于为了匹配这种强大动力而配备的一整套顶级硬件。

比如,它们会使用价格高昂的碳陶瓷刹车系统,以确保在高速下反复制动也不会出现性能衰减;会配备尺寸夸张、配方特殊的宽体轮胎,以提供足够的抓地力;其底盘和悬挂系统也是经过精心调校,能够在极限状态下依然保持车身稳定。

别被车企忽悠,3秒破百没用,家用车加速快反而坑-有驾

可以说,造一辆快车,可能一半的成本花在动力上,另一半甚至更多的成本要花在如何控制这股力量上。

而现在的一些平价高性能电动车,为了将成本控制在消费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又能做出一个亮眼的加速数据作为卖点,就可能会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刹车系统的规格、轮胎的等级、悬挂的用料和调校上做出妥协。

这就好比给了你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却没有给你配上厚实的手套,虽然看起来很厉害,但使用起来却充满了风险。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在选择家用车时,真的有必要回归理性,想清楚自己的真实需求。

我们买车,是为了让日常生活更便捷,是为了能安全舒适地带着家人去往目的地,而不是为了在红绿灯起步时秒杀旁边的车来获得短暂的快感。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零百加速在7到9秒的区间,已经完全足够,甚至可以说是黄金动力区间。

这个水平的动力,既能保证在高速上超车时干脆利落,提供充足的信心,又能在日常驾驶中保持平顺和舒适,同时还能兼顾良好的经济性。

我们不应该被单一的、被过度营销的参数所绑架,而应该更全面地去考量一辆车的综合素质,比如它的乘坐舒适性、空间实用性、主被动安全性以及整体的操控质感。

毕竟,一辆好的家用车,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否让你和你的家人,在每一次出行中都感到从容和安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