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西高速上那个SUV侧翻,把人跟甩麻花一样甩出去的视频,估计大伙都刷到了。

讲真,那画面,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
官方通报说,雨天路滑,务必慢行。是是是,道理都懂,正确得就像每天都得喝八杯水一样,但没几个人真能做到。
这事儿的本质,根本不是雨天路滑,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现代病——“移动堡垒综合征”。
这病啥症状?
就是你一旦坐进一台SUV,特别是那种又高又大、看着就虎实的SUV里,你会瞬间产生一种错觉,一种“金钟罩铁布衫”附体的玄学自信。
你觉得你开的不是车,是个移动的客厅,外面风雨再大,里面我自岿然不动。车身高,视野好,感觉自己就是整条高速的上帝,俯瞰着那些在水里扑腾的小轿车,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这种心态,就是现代车企最成功的产品,比车本身成功多了。
他们卖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种“我很安全,我比你强”的心理按摩服务。
你看,这位司机师傅,大概率就是这种心态的重度患者。
高速、下雨、路面有积水。这三个词凑一块,在物理学上约等于“龙王爷开席”,是所有牛顿定律出来集体团建的时刻。但在他眼里,这可能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周五,甚至还想秀一把车技,来个排水渠过弯。
结果呢?物理学不惯着任何人。
积水不是你的粉丝,它只会忠实地执行“水滑效应”,让你那四个据说抓地力爆棚的轮胎,瞬间变成四块在水上漂的肥皂。
然后,整台车就开始了它的自由体操表演,托马斯全旋接空中转体两周半,难度系数拉满,可惜没有水花,只有火花。
最骚操作的,还是那个被直接发射出去的乘客。
我看到视频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揪心,是迷惑。
这操作,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这不比我们的水滴厉害?直接实现了无工质驱动的人体弹射。
后来大家都在猜,没系安全带。
这还用猜吗?这简直是写在脸上的标准答案。
安全带这玩意儿,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是车里唯一一个成本几乎为零,但救命效果堪比修仙小说里护体法宝的配置。
但总有人觉得它勒得慌,觉得它是束缚自己自由灵魂的枷锁。
我作为一个跑过不少高速的中年人,早就悟了。
在车里,尤其是后排,任何一个不系安全带的人,都不是你的家人或朋友,他是一个潜在的人形炮弹。
一旦出事,这个炮弹就会在你的“移动客厅”里疯狂弹跳,先是把前排的你砸个七荤八素,然后再自己选个最帅的姿势破窗而出,完成生命的升华。

这他妈简直是谋杀!
所以说,上车第一件事,不是连蓝牙放音乐,而是回头确认一下,你车里的每个“炮弹”,是不是都已经被“保命绳”给封印好了。
写到这我得停一下,我感觉我这个比喻有点缺德,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
这起事故,其实也暴露了另一个更深层次的皇帝新衣——我们对于汽车“安全”的迷信。
现在的新车发布会,不聊个L2+、不吹个激光雷达、不秀一下麋鹿测试80公里不翻车,你都不好意思上台。
各种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吹得天花乱坠,好像你买了这台车,就等于给自己买了条额外的命。
消费者也吃这套,买车前对着配置表逐项对比,为了多两个气囊、多一个AEB,愿意多花两万块。
然后呢?然后上车就把最基础、最关键、最有效、最便宜的安全带给扔到一边。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艺术?
这就好比一个修仙者,花光所有积蓄买了一身神装,结果出门渡劫的时候,最基础的护身咒给忘了念。
坏了菜了,典中典了属于是。
你那些高科技装备,什么车道保持、主动刹车,在物理定律开始掀桌子的时候,屁用没有。它们是君子,物理定律是流氓,君子是打不过流氓的。
真正的自动驾驶,其终极考验,根本不在于能识别多少个红绿灯,而在于能不能处理好山西高速上的一个积水潭,和菜市场里一个横冲直撞的老头乐。
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激光雷达再多,也得乖乖认栽。
说起来,我昨天点了个外卖,那个汤洒了一半,心情跟这路面上的水一样,稀里哗啦的。
其实也不能全怪司机,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合谋,给你灌输一种“技术万能”的迷魂汤。
他们把车越做越大,壳子越做越硬,让你觉得安全感爆棚。但他们很少大声告诉你,决定你生死的,往往不是碰撞测试拿了几颗星,而是你那颗在高速上依然妄想自己是雷电法王的心,和你那根随手就解开的安全带。
汽车工业发展了一百多年,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
不是涡轮增压,不是智能座舱,是三点式安全带。
这玩意儿简单、粗暴、有效,它不跟你讲道理,它就是在你即将起飞的前一刻,用最野蛮的方式把你死死按在座位上。
它在用行动告诉你:别装了,摊牌了,你就是个肉体凡胎,老老实实待着。
所以,这起事故的教训是什么?
雨天慢行?系好安全带?
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
真正的教训是,你要从心底里承认,你买的那个几十万的“陆地堡垒”,本质上就是一个塞满了沙发和屏幕的铁皮罐头。它既不能帮你对抗物理,也不能让你超凡入圣。
在高速上,尤其是在下雨的高速上,所有车都只有一个属性,那就是“凡人”。
所以,下次雨天踩在油门上的时候,不妨多一丝敬畏。
这种敬畏,不是为了遵守交规,而是为了向牛顿、爱因斯坦这些物理学界的老祖宗们,表达最基本的尊重。
毕竟,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亲自下场,给你免费上一堂你一生只能听一次的物理课。
就问你怕不怕?
到头来你会发现,我们做的一切安全措施,都不是为了100%保证自己能活下来,而是为了在那个最坏的时刻来临时,让自己的死法,能显得不那么愚蠢。
你看,求生,最后就变成了维护最后的体面。
这事儿,真的很黑色幽默。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