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走重庆的路,简直是给辅助驾驶出“期末考卷”——上坡接急弯、窄路藏行人、立交桥绕到导航失灵,连老司机都得捏把汗。但最近汽车博主陈震在这儿开完深蓝L06,直接对着镜头喊“受不了”:“中国辅助驾驶根本不用对标国外了!”
这话要是放三年前,估计得被骂“吹牛”。可看完深蓝这套DEEPAL AD Max的操作,再对照行业数据,才发现咱们的智驾早不是“跟跑者”了。
先说说陈震拍的那场面有多离谱。在重庆古木峰附近的窄路,对向车连续侵占车道,深蓝L06没等陈震反应,方向盘就轻轻微调,既没蹭到路边护栏,也没跟对向车剐蹭,整个过程比老司机还稳。后来过铜锣山隧道前的连续弯道,系统提前识别了藏在弯道后的行人,减速动作线性得像脚踩油门的老司机,没有半点机械刹车的顿挫感。
最绝的是掉头场景。重庆很多路口又小又陡,一般辅助驾驶要么磨磨蹭蹭不敢动,要么猛打方向“画龙”,但深蓝这套系统一把就过,陈震在视频里反复说“这动作太丝滑了”。要知道这还只是测试版软件,正式版11月随车上市后据说还要优化,想想都让人期待。
能在重庆“封神”,核心是深蓝玩明白了“一段式端到端”这个黑科技。别被名词唬住,说白了传统辅助驾驶是“流水线干活”:摄像头看路、算法规划、刹车执行,环节多了就容易“掉链子”,比如变道时突然犹豫、遇到障碍急刹。但深蓝这套系统是“一个学霸包办全程”,从传感器看到东西到车轮动起来一步到位,中间没有多余环节。
官方说这是深蓝、长安、地平线三方联手的成果,用了全国22个复杂城市的40万公里数据训练,还靠长安实验中心每天数百万公里的数据“刷题”。硬件上更舍得下本,全系标配激光雷达,加上毫米波雷达、摄像头一共27组硬件,360度无死角探测——夜间能识别穿黑衣服的行人,雨天也不怕摄像头“瞎眼”。这配置放在同级别车型里,简直是“降维打击”。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车好不代表整个行业强”,但数据不会说谎。乘联会统计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L2+辅助驾驶装车率已经冲到67.8%,今年前四个月更是涨到77.8%,也就是说每三辆车就有两辆带高阶智驾。更狠的是德国P3机构的测试,华为ADS、小鹏XNGP在城市道路的评分都超过4.6分,远超欧洲平均的3.6分,连宝马、奔驰都被甩在后面。
再看曾经的“标杆”特斯拉,现在反而有点“水土不服”。欧洲测试里它的Autopilot连限速标志都经常认错,评分才3.5-3.7分,跟比亚迪汉都差一截。国内用户更吐槽特斯拉FSD老压实线、闯黄灯,纯视觉方案在暴雨天还容易误判。反观咱们的系统,光华为ADS就能在200个城市实现无图通行,立交桥错路率才3%,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这两年行业里一直吵“自研还是合作”,深蓝这套系统其实给了答案。地平线提供芯片算力,长安出数据和工程经验,深蓝做整合优化,刚好踩中了地平线CEO余凯说的“20%自研+80%合作”的行业稳态。不像有些车企要么全靠自己烧钱研发,要么直接买国外现成方案,结果不是进度慢就是不服中国路况。
现在再回头看陈震那句“不用对标国外”,其实不是盲目自信。从深蓝L06在重庆的表现,到华为、小鹏在权威测试里的领先,再到L2+智驾的全民普及,咱们已经从“抄作业”变成了“出考题”——毕竟没有哪个国家的路况比中国更复杂,能搞定重庆的辅助驾驶,去全球任何地方都能打。
11月深蓝L06正式上市后,要是能把测试版的表现再优化升级,说不定真能改写15-20万级车型的智驾格局。你觉得这套系统能打过特斯拉FSD吗?或者你用过最丝滑的辅助驾驶是哪款?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