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倍!新能源车自燃率高于燃油车,背后竟与电池热失控和充电习惯密切相关,车主应养成良好用车习惯防患未然

这段时间常听到有人抱怨新能源车太不靠谱,自燃率明显比燃油车高。去年官方统计,新能源车自燃率在0.05%左右,油车大概在0.03,比例看着不大,但换算成实际案例数,这个差距还是挺明显的(估算:百辆新能源车每年可能多出一两起自燃事件)。我自己也琢磨,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跟电池热失控脱不开干系。

一天在维修厂碰到一哥们,他刚买的新能源车,满心欢喜,问我:这车稳定不?我天天晚上充电,一点也不敢懈怠。我笑着说:你惯晚间充电很正常,但要注意时间别太长。尤其是快充,短时间发热快,潜在的危险奇高。他皱了皱眉,仿佛觉得我有点杞人忧天。

3倍!新能源车自燃率高于燃油车,背后竟与电池热失控和充电习惯密切相关,车主应养成良好用车习惯防患未然-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发现——充电这个环节真容易忽略细节,尤其是在快充的加持下,这个隐患变得更真实。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充电时间是不是都超过了10小时?我估算,绝大部分普通家庭夜充半天很正常,大概占比77%,但其中不少人根本没意识到满电后还继续充也是个陷阱。

可能有人会问,难道每天只充到80%、90%就亏了吗?其实不一定。反正我自己用车多了,也就感觉:安全第一。你有没有想过,用水用电其实都一样——都存在潜在隐患。车子涉水行驶可能导致电池进水,短路炸裂的概率并不低。前两天,朋友圈有人晒底盘磕掉漆,又担心底盘磕到电池会炸,那场面我想象了下,挺吓人的。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看到一张旧照片:车底躺着一片碎玻璃,是去年冬天的,踩到阴湿地段后有点担心水分长期浸泡、电池生锈啥的。有人问:这车还能用吗?我说:大部分时候,只要没严重损伤,问题不大,但风险就在这里,埋藏在平时生活的小点滴中。

3倍!新能源车自燃率高于燃油车,背后竟与电池热失控和充电习惯密切相关,车主应养成良好用车习惯防患未然-有驾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电池的安全设计和制造工艺还不够成熟,跟多年燃油车的工艺比,会发现差一点点抗冲击力。比作做菜,燃油车就像用刀片切肉,稳妥;而新能源车的电池就像在煮汤时,得不停搅拌,火候得把握得好,否则就会糊锅。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感觉新能源车的热失控更猛?因为,电池一旦开始发热,那温度飙升的速度快得不可思议(估算:从几十度到百倍恐只有几秒钟),在那个瞬间,燃烧温度远超油车,达到1000多度都不奇怪。而且有毒气体的排放,也让我有点担心这些黑天鹅事件。

我有个猜测,或许跟电池里面的电解液密不可分。像生活中,液体存放不当就会爆炸,电解液虽不是液态,但一旦引发了热失控爆炸,比方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引爆。很多自燃事件都发生在充电时——估算,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事故都在充电阶段出现(样本少,估算偏高)。是不是你也有点担心家里大会充一晚上,怎办?

3倍!新能源车自燃率高于燃油车,背后竟与电池热失控和充电习惯密切相关,车主应养成良好用车习惯防患未然-有驾

我还记得一位修理工曾告诉我,他碰到很多车充着充着就冒烟。最令人烦恼的,还是那种带快充的惯——对于车主来说,快充方便又快,但缺点就是容易带来热量积累。你会不会觉得,车主惯上为了赶时间,忽略了哪怕一点点的体感危险?像我,通常充电都愿意放慢一些,毕竟那点小慢,也算积攒点安全感。

说到这,我还在想,除了充电惯,有没有一些奇怪的操作也会引发事故?我认识个朋友,私自把充电器改快充头,车一开始没什么事,后来某次暴温就出问题了。可不可以说,这是自作孽不可活?我自己也曾想:盗用电线、换非原装设备,既方便又省钱,但背后隐藏的风险有没有想过?估摸着,比起这种改变,还是遵循厂家的充电指引靠谱。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一直在想:新能源车整体的安全改善空间有多大?技术上的突破,比如固态电池,听起来像是未来的事,但其实我更关心的是,现有什么【放大】办法,让普通人也能做到我能跑得不出事?

3倍!新能源车自燃率高于燃油车,背后竟与电池热失控和充电习惯密切相关,车主应养成良好用车习惯防患未然-有驾

你有没有用过一些小工具,比如带温度监测的充电器,这玩意儿监测电池温度还行?虽然也不算未来技术的黑科技,但至少能早知道火苗在哪里。在生活中,温度感知其实很重要——就像早晨体感冷暖决定穿啥衣服一样。

新能源车的火不是偶然的。它背后,电池、充电惯,甚至日常用车的细节都藏着潜伏的炸弹。只是,这个炸弹什么时候爆,没人敢保证。现在多点小心,不只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朋友。

你是不是也觉得,买一辆车,安全真的像传说中那么神秘难以掌控?守住那些小惯,比如别太贪快、别乱改充电设备,或许就比什么高科技更靠谱一些——你自己会不会也因为每天小心翼翼而觉得反正出问题就等着毁了,我也不能事事都能预料?

3倍!新能源车自燃率高于燃油车,背后竟与电池热失控和充电习惯密切相关,车主应养成良好用车习惯防患未然-有驾

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想。毕竟,小细节,才是最真实的安全门槛。而我,不经意间翻到的那块斑驳的底盘,恰恰提醒我:真正的平安,往往藏在眼不见为静的角落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