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车规级芯片的研发是典型的"三高"工程:
首先是高投入:单项目研发费用投入至少从10亿元人民币起跳,项目研发周期至少2-3年,所需项目团队动辄就是300-500人。单颗芯片的测试成本就能达到普通消费级芯片的5-7倍。
其次是高风险:车规级芯片的流片失败率远高于同制程的普通芯片,量产能够接受的不良率却又远低于同制程的普通芯片。手机芯片可接受的不良率是万分之二,而汽车芯片的不良率则不能高于PPM(百万分之一)。
最后是高门槛:投入规模和风险水平,决定了只有具备不俗实力的公司才可能涉足这个领域,全球也不过十几家公司能做,而先进制程的智驾芯片更是其中难度最高的,聚集了全球最顶尖的高手竞争。
而实际的难度,往往还要比想象中更大。在超大算力的5nm智驾芯片领域,蔚来是中国独立主机厂中第一个成功破局的。只不过破局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既要技术底蕴,又要巨额投入的。
这条路可不是那么好走的,蔚来李斌在7月初的工厂直播中提到,当初蔚来在自研芯片初期就制定了三个目标:蔚来的自研芯片必须要达到以下这三大能力才算成功——“最高的算力,最高的安全等级和超强的图像处理能力”,算力方面彼时国际巨头英伟达垄断高端芯片市场,而蔚来神玑芯片的算力一颗抵得上四颗英伟达当时的旗舰芯片算力;超强的图像处理能力特别是暗光能力出众,发布会现场李斌甚至关闭了现场灯光,屏幕上黑夜中的屋顶依旧被神玑芯片完美洞悉。
而蔚来做芯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从自身出发,自研芯片或者说大点,自研诸多核心技术一定是为了企业以后的茁壮成长,毕竟就连企鹅都知道,要想跳得越高,你必须蹲的更低。但更多的,是中国汽车行业需要一家蔚来这样,坚定研发投入,去中国汽车企业没有到过的地方“开疆扩土”,给中国汽车行业留下更多的“技术话语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