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

现在造车的,都快被逼成搞社会学的了。

以前大家聊车,张口闭口就是三大件,发动机轰不轰,变速箱顺不顺,底盘扎不扎实。简单粗暴,像是健身房里比卧推,谁力气大谁牛逼。

现在你再看,画风完全变了。车企们不跟你聊马力,开始跟你聊“用户共创”,不跟你谈扭矩,开始跟你谈“品牌温度”,动不动就搞个“回家之旅”,拉着车主去工厂,吃个饭,游个江,恨不得当场跟你拜把子。

你以为这是车企们突然良心发现,幡然醒悟要跟用户做家人了?

想多了。

这背后藏着的,是一场关于“心智”的血腥攻防战。在技术和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甚至成为你免费的“野生销售”,靠的已经不是钢板有多厚,而是关系有多铁。

东风柳汽最近搞的这场“用户回家”,就是这个新时代战场上一次教科书式的阵地战。

咱们把这事儿扒开揉碎了看。

第一层,是秀肌肉,建立最基础的信任感。

任何关系都得有个起点,对于车和车主来说,这个起点就是“这车靠不靠谱”。

所以,请用户进工厂,就是最直接、最粗暴的建立信任的方式。这就像一家你常点的外卖,突然有一天老板把你拉进后厨,让你亲眼看看他们家锅刷得有多亮,肉洗得有多干净。你看完之后,下次点单是不是会更放心?

东-风柳汽这套操作,就是这个逻辑。

从研发大楼里挂满墙的历史,到设计师跟你掰扯一根0.1毫米的曲线为什么要死磕三个月,再到冲压车间里咣咣作响的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车间里136台机器人挥舞着手臂上演赛博朋克。

这一切,都在传递一个核心信号:我们是专业的,我们是认真的,我们是值得信赖的“央企品质”。

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有驾

尤其是那些硬核测试,什么四通道模拟测试跑20天等于现实跑10万公里,什么车身经过30次碰撞测试符合欧盟标准,这些冷冰冰的数据,在用户亲眼见证之后,就变成了热乎乎的信任感。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是立竿见的。用户的感慨——“亲眼看到,更放心了”——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请注意,这只是第一步。在今天,能把后厨给你看,只是基本操作。真正的硬菜,还在后头。

第二层,是搞“共创”,进行一场高段位的“心理按摩”。

参观工厂建立的是理性信任,而“共创座谈会”这种东西,瞄准的就是感性认同了。

这是整个活动里最妙的一环,也是现代商业里“用户中心论”的精髓所在。

你想想这个场景: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用户,被请到公司的核心腹地,对面坐着的是平时只能在PPT上见到的研发和营销高管。高管们拿着小本本,一脸虔诚地听你吐槽,听你提建议。

“这个车机能不能加个‘宝宝睡眠模式’?”

“那个性化配件能不能多开发几种?”

这种感觉是什么?是被尊重,被重视,是从一个单纯的消费者,升级为了品牌的“共创官”。

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有驾
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有驾

这就好比你玩游戏,不仅能花钱买皮肤,还能直接跟策划提意见,说这个英雄的技能得这么改。你的建议一旦被采纳,那种成就感和归属感,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有驾

当然,我们得现实点。用户提的建议都很好,非常具体,非常实用。那企业真的会全盘接受吗?

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有驾

想多了。

这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田野调查,免费的,还管饭。企业通过这种方式,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最真实的用户需求和使用场景数据。这些数据,比任何市场调研报告都值钱。

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有驾

企业收获了宝贵的建议,纳入产品改进计划,这是“快种快收”的敏捷开发模式。用户感觉自己的声音被听见,品牌忠诚度“Duang”一下就上去了。

你看,没有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企业把原本需要花大价钱做的市场调研,包装成了一场给用户的专属福利,把服务“喂到嘴里”,这操作,是不是比单纯的打折促销高明多了?

第三层,是建“圈子”,把商业关系升华为情感连接。

如果说参观工厂是亮出“体检报告”,共创座谈是“心理咨询”,那么晚上的家宴和夜游柳江,就是真正的情感升华,是把商业活动变成了一场“团建”。

在璀璨的江景和轻松的氛围里,大家不再是“厂商”和“用户”,而是“朋友”和“家人”。聊的不再是产品参数,而是生活趣事。

这种非正式的、带有温度的交流,杀伤力是巨大的。

它把一笔冷冰冰的交易,变成了一段有温度的关系。用户买的不再仅仅是一台车,而是一个“圈子”的入场券,一种“被自己人罩着”的感觉。

这种情感连接一旦建立,护城河就形成了。

下次这车要是出了点小毛病,或者网上有人黑它,这些参加过“回家之旅”的用户,很可能就是第一批站出来维护品牌的人。他们会说:“你根本不了解,我去过他们工厂,跟他们工程师聊过,他们真的很用心。”

看到没,用户从消费者,变成了品牌的“自来水”,甚至成为了“野生护卫队”。

所以,别再以为现在的商战还是价格战那么低级了。真正的商战,早就打成了拳击比赛,比的不是谁拳头硬,是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这一记闷拳,就叫“用户关系”。

东风柳汽这波操作,本质上就是在重塑它的用户关系。从过去“我生产,你购买”的单向模式,转向“我们共同拥有,共同成长”的双向互动模式。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清醒。

在新能源的浪潮下,所有传统车企都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过去那种靠渠道、靠品牌光环就能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是刺刀见红的存量搏杀,谁能抓住用户的心,谁才能活下去。

造车的都被逼成社会学家了,你还以为他们在跟你聊三大件?-有驾

不这么做会死吗?短期不会,但长期来看,一定会被那些更会跟用户“谈恋爱”的新势力们,一点点蚕食掉市场。

所以,你看懂了吗?

这场从“硬核智造”到“用户心声”的旅程,表面上看是一次用户回馈活动,实际上是东风柳汽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一次主动的、深刻的战略进化。它不再仅仅把车当成一个工业产品,而是当成一个连接人与人的社交节点。

现代商业最硬核的,从来不是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而是对人性的洞察。

而你我,作为用户,享受这种“上帝”般的体验挺好,但心里也得跟明镜似的:所有的“家人”,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为这份温度付出的,是未来更持久的品牌忠诚。

这,就是一桩你情我愿的阳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