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祺向往M8宗师24.99万起售配激光雷达和后窗气囊,老司机群里为何吵翻了天说这是花冤枉钱?
上周末陪朋友去4S店看车,销售小哥指着展车上那颗激光雷达说“这可是同级独一份”。我那哥们当场怼了回去:“二十多万的家用车,搞这些虚头巴脑的干嘛?”回去后我把这事发到车友群,结果炸锅了。有人说现在不上这些配置就是落伍,也有人说纯粹是厂家割韭菜的套路。争了两天没结果,倒是让我想起十年前大家讨论安全气囊的样子——那会儿也有人觉得没必要。
开了这么些年车,见的东西多了,看法多少有点变化。
那些看不见的较劲
MPV这个市场挺微妙的,买车的人基本分两类:要么全家出行,车上坐着老人孩子;要么商务接待,后排坐的是重要客户。这两种场景有个共同点——你在前排开车,后面坐的都是你在意的人。
向往M8宗师搞了个挺少见的配置:后风窗也装了气囊,还有条6米多的侧气帘。说实话,见过不少车祸现场,侧面和后方被撞的情况其实不少,尤其是高速上被大车追尾。传统气囊体系主要防正面碰撞,侧后方保护确实是个薄弱环节。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极端情况出现的概率确实不高。就像买保险,没出事时可能觉得多余,真遇上了才知道价值。
智能驾驶这件事
这车搭了英伟达的芯片,还有激光雷达,据说能处理九成以上的路况。我试过几次高阶辅助驾驶,说实话,技术进步确实挺快,但也别神化了。
城市里那些复杂路况——突然变道的电动车、闯红灯的行人、没信号灯的路口,这些场景对辅助系统都是考验。激光雷达在夜间和恶劣天气下探测能力或许会强些,但系统再聪明,方向盘还是得握在自己手里。
倒是遥控泊车功能挺实用,5米2的车身,在老小区那种窄车位确实够呛。手机遥控让车自己挪进去,这个功能大概率会用得上。
动力系统的门道
2.0T发动机配插混系统,这个组合在MPV里头不算常见。跑过几次长途后,我逐渐理解这套动力的意义了。
市区里可以纯电跑,安静省钱;上高速发动机介入,动力储备也够。关键是不挑油,92号就行,这对经常出差跑外地的人来说挺重要——有些偏远地方,95号油不一定好找。
馈电油耗据说6升多,以这么大的车身和重量来说,算是控制得不错了。不过实际油耗还得看驾驶习惯和路况,厂家数据多少有点理想化。
舒适度的取舍
一二排座椅能按摩,二排能躺平到160多度,这些配置听起来挺诱人。但说实话,这些功能用得最多的可能不是司机自己。
真正跑长途的人知道,驾驶最重要的是视野、坐姿和腰部支撑。那些花哨的功能,体验店里试一试挺新鲜,日常使用频率其实不高。倒是三排空间够不够大、坐垫够不够厚,这种基础体验更重要——逢年过节拉上一家老小,第三排坐得舒不舒服直接决定家庭和谐度。
还有个细节挺打动我:专门为小孩设计的拉手,位置低一些,孩子自己就能够到。这种设计看着不起眼,但确实是带过娃的人才会想到的。
价格与价值的博弈
24万多起步,这个价位在MPV市场处于挺尴尬的位置。往下看,十几万的车也能满足基本需求;往上看,那些合资对手各有优势。
配置堆得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关键看自己用不用得上。激光雷达、后窗气囊这些东西,有人觉得是“安全感”,有人觉得是“智商税”。就像有人买车要全景天窗,有人觉得多此一举,需求不同罢了。
倒是弹匣电池这个卖点值得关注。插混车最大的顾虑就是电池安全,跑了那么多公里的数据,某种程度上算是用时间证明了可靠性。
写在最后
车这东西,本质上是个工具,服务于不同的使用场景。有些人需要的是从A点到B点的移动能力,有些人需要的是承载家庭记忆的空间。
向往M8宗师这车,配置单拉出来确实挺唬人,但这些配置能不能转化成实际价值,还得看使用者的需求。就像一把好刀,到了不下厨的人手里也就是个摆设。
至于那场“过度配置”的争论,或许答案因人而异。在选车这件事上,别人的意见只能做参考,答案藏在自己的日常使用场景里。试驾一圈,坐进车里感受一下,大概就有数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