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摩托车轮胎不值一提?只有摩托车轮胎跟地面亲密接触,咱们人多半是死死抓着把手,只求别和地面亲吻太快。偏偏轮胎的命也挺苦,风吹日晒,坑坑洼洼,各种奇葩操作全都得靠它兜底。轮胎状况不行,骑行安全妥妥打对折;数据摆在那儿,摩托车事故里,差不多有五分之一跟轮胎本身就脱不了干系。多数车友平时还真没怎么花心思在轮胎上,等到路上打滑、爆胎,才明白“亡羊补牢”这回事。
要说摩托车轮胎保养,入门的事其实就两样:胎纹深度和裂纹。听起来不起眼,其实关乎小命。不管你是新手还是老司机,轮胎随时都得盯着。这篇文章,咱们就来聊聊到底怎么检查胎纹深度、识别裂纹,省得哪天马路上玩命。
先说胎纹深度。轮胎没花活,胎纹深度够,才能给你正经抓地力。钞票都花在刹车和避震上?不好意思,胎纹不够,一到雨天,地面滑得能当溜冰场。至于怎么查胎纹深度,办法挺接地气——深度尺,硬币法,和TWI标记。深度尺谁家都能买得起,直接捅轮胎缝里,看数字就行。多数地方规定最小深度是0.8毫米,但人话说完了,低于1.5毫米基本宣告退休。不想买深度尺,拿一元硬币,竖着插进胎纹,看币边露出的多少。如果硬币外圈都露出来,那胎纹就危险了。这招麻雀虽小,关键时候绝不掉链子。别光看正中间,左右也要瞧瞧,磨损说不定不对称。
TWI标记算是轮胎生产商贴心一笔,侧面一看,三角标记或者有“TWI”字样,和胎纹齐平时就是极限红线,别再犹豫了,换。千万要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铁打的两周一次,别指望轮胎能自己报警。
磨损模式说起来也是门学问。中心磨得厉害,大概率是你胎压太高或懒得拐弯;两侧不均衡,多半跟胎压太低或者骑行习惯有关。如果左侧磨得猛,别想太多,有可能是路面斜坡捣的鬼。种种花样,全靠自己用心发现,别把锅丢给天气。
聊完胎纹,说说裂纹识别。轮胎本质就是橡胶+帘线,日子久了,风干日晒,裂纹相当于岁月的烙印。有些裂纹看着不太显眼,却可能已经钻到了轮胎内部,你还拿它当宝?那是和幸运女神赛跑。日常看轮胎,记得找个亮堂地方,用手电筒一对,别只瞄胎面,中缝和胎侧更得仔细。有细密裂纹,摸上去要是能搓出凹陷,基本是老化搞的鬼。
裂纹主要分几种。太阳晒得太猛,紫外线能把橡胶虐成零碎网状纹。长久停着不动,橡胶干硬发脆,干燥裂纹就上来了。还有一类,骑到坑里猛地一怼,结构直接裂开,大裂口那种,危险指数爆表。碰上这些情况,千万别拖,修修补补不如直接换新。
怎么预防?停车时有条件盖个车罩,免得轮胎见了大太阳就闹情绪。轮胎不嫌脏,定期洗刷刷,用硅基类橡胶保护剂适度保养弹性(请千万记住,保护剂不要糊胎面,滑起来就是自己坑自己)。一天到晚放着不动,也别让轮胎负责全车重量,支架该上的要上,轮胎有机会转一圈就转。裂纹超一毫米或者遍地开花——省钱不是这时候,轮胎直接扔了安全。
轮胎综合保养更是老生常谈。每月查查胎压,最好在车没跑过的冷胎状态下,热胎不靠谱。胎压太低直接磨损增加;胎压太高,抓地力下滑,骑得跟漂移似的。具体压力手册都写明白了,一般前胎二点二到二点五巴,后胎二点五到二点八巴。用气压表别偷懒,传统用手摁,摸不到门道。
轮胎清洗说白了就是常规操作,别把油往橡胶上倒,选中性清洗剂,软刷慢慢撸。储存时轮胎别长时间负重,尤其是冬天,橡胶更易变形变硬。有多余支架用起来,轮胎轮流地贴地,让压力不至于一边倒。长期不用,给轮胎动动身,别让它孤芳自赏变形。
说到更换,标准其实不复杂。胎纹深度撑不到一毫米五,再恋恋不舍也是断舍离的时候。裂纹尤其是胎侧区域,出现深纹或鼓包,基本就是帘线断了,命门都亮出来了。还有就是年头,出厂超过五年无论怎么看都得考虑换新。别抠字眼,胎侧壁刻着生产日期,四位数字,比如“3521”就是二零二一年三十五周。不用想得太复杂,轮胎橡胶天然就会老化,再好也抗不过时间。
此外,轮胎要是被钉子戳穿、边角割伤、补胎次数一多,承受力就等同古董,赶紧让“退休干部”下岗。每次骑之前,花半分钟随便瞅一眼轮胎,发现裂纹、嵌异物或者胎压不对,很多大麻烦都能提前规避,何乐而不为?
面对轮胎检查,其实没那么多高深莫测,麻烦不全靠仪器。很多小技巧简单实用,关键是你做不做。多数意外从轮胎开头,少数车友等到翻车才去后悔,时间和安全才是硬道理。
如果你觉得胎纹深度和裂纹只是小打小闹,等到真上路出问题,肠子悔青都没地撒。检查胎纹够不够、裂纹重不重,是每个骑士的必修课。别指望别人替你盯,这玩意儿很少给第二次机会。
三句话总结:轮胎深度低于一毫米五,别犹豫直接换;裂纹一旦深入,犹豫就是抠门;骑行安全,用点心省心省事。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