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亿辆,本田摩托车市占率高达31.4%,年收入超1700亿元,持续领跑行业成为最赚钱业务

去年全球摩托车销量达6180万辆,增长了2.7%(体感)。听一位老销售笑说,你说这数字,真没想到车子还能卖这么多,骑摩托的人还真没少。别看现在电动车铺天盖地,燃油摩托还是稳稳地领着市场。

本田今年全球销量接近1940万辆,市场份额31.4%。换句话说,差不多每三台摩托车里就有一台本田味儿的。之前我总觉得电动车一风起,燃油摩托就得挤挤边,结果看这数据,我得收回点激进言论——燃油摩托依旧有它死忠的地盘,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估计这跟成本和基础设施有关(体感,样本有限),毕竟电动车不是哪里都能普及。

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亿辆,本田摩托车市占率高达31.4%,年收入超1700亿元,持续领跑行业成为最赚钱业务-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本田摩托的全球产量已经破了5亿辆大关——你想想,从1948年建厂到2024年,整整76年,这是个什么概念?像堆满你家后院的老旧摩托车山。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街头喊着我是本田迷,还有多少车主和维修师傅天天忙着换油、调节链条,给这台机器续命。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要是没有那些后勤保障,这5亿辆车还能撑住吗?

说回车型。拿超级幼兽C100和它那个大名鼎鼎的竞争对手雅马哈YBR125一比,价格差不多都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估算)。但实操体验上,C100的发动机调校更省油,城市上下班更合适;YBR125则底盘稳,走国道、跑郊区更得劲。你平时出行多吗?你会更看重油耗还是操控?这点细节就影响你拥簇哪个品牌了。

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亿辆,本田摩托车市占率高达31.4%,年收入超1700亿元,持续领跑行业成为最赚钱业务-有驾

本田的供应链和研发,说白了就像做饭。零部件就是各种配料,厂家的协调就是厨房里主厨和帮厨的默契。如果炒菜时掉了一味调料,整锅味道就跑偏了。说得轻松点,组装一台摩托实际上是在拼一场味道——多少供应商,多少环节,都得精准到位。早年间本田就把这事儿做得极致,这也是它能成为市占率领头羊的重要原因。

某次和车间的技术大哥聊天,他吐槽供应链遇到芯片短缺,零件调配就像玩拼图,缺一块都不行。真是,坐办公室的人哪知道这有多麻烦?但也怪不得,行业里任何一条链条一旦卡了,影响能放大十倍。你们有没有关注过这背后的琐碎繁忙,供应链就像城市的血管,堵了,整辆车都不好使。

本田在印度投产的第四工厂,产能规划听着挺牛,计划年产600万到700万多辆摩托(估算),预计2027年能全面爆发。印度市场真是本田的重中之重,毕竟那边摩托车需求天生旺盛。其实我也没细想过,这么大产能,能不能一直卖得出去?市场饱和了可怎么办?

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亿辆,本田摩托车市占率高达31.4%,年收入超1700亿元,持续领跑行业成为最赚钱业务-有驾

我之前说本田汽车业务挣得多,实际看数据,摩托车业务收入3.63万亿日元,而汽车只有2438亿。从营业利润率来看,摩托车高达18.3%,汽车业务却只有1.7%。我当时有点车企都重视汽车,怎么业务反倒是摩托车最赚钱?的疑问。其实想想,摩托车技术成熟,生产成本控制得更细,利润空间自然就大;汽车则竞争激烈,投入研发和营销庞大,利润被稀释,这么理解更合理。

别忘了国内市场的状况,本田和嘉陵合作历史悠久,那个闻到汽油味就能跑的JH70,多少人的青春回忆。这两家合资企业最近选择独立运营,是为了啥?说实话,看着两家公司走各自路,有点像两个兄弟决定不共用家里车库,未来打算靠自己的招数闯市场。你觉得这是聪明的分家,还是潜在的分裂风险?

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亿辆,本田摩托车市占率高达31.4%,年收入超1700亿元,持续领跑行业成为最赚钱业务-有驾

提问又来了,全球摩托车销量激增,是不是也反映了某种交通拥堵无解或者经济压力?还是说消费者真的越来越偏爱这种灵活便捷的移动方式?电动车和燃油车两条赛道到底谁会是下半场的主角?说到电动摩托,本田最近动作频频,这段先按下不表。

无论如何,看到一台台本田摩托车在路上飞驰,总会有种机械与人心共振的感觉。那声音、那震动,还有发动机微微的颤动,好像和骑士的脉搏同步。你有没有注意过,摩托车后视镜里偶尔一瞥的风景,竟然比车窗外更吸引人?

全球累计销量突破5亿辆,本田摩托车市占率高达31.4%,年收入超1700亿元,持续领跑行业成为最赚钱业务-有驾

最后想问你,假如你现在手头有辆本田摩托,是更愿意天天骑着它穿梭城市,还是把它当个收藏品偶尔周末出游?尤其当你听见那个引擎声时,心里究竟是怦然心动,还是一声叹息?这种感觉,可能比数据更真实,也更难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