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电动车要有新政策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心里都犯了嘀咕,感觉自己每天代步的“小电驴”好像马上就要骑不成了。
不少人都在问,说从10月1号开始,路上好多电动车都不能上路了,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自己的车还能不能骑?
如果不能骑了,又该怎么办?
今天,咱们就用最平常的大白话,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给大家说清楚,让大家心里有个底,别再跟着瞎着急。
首先要明确一点,所谓的“10月1日新规”,并不是说国家突然颁布了一个新法律,然后从这一天起全国所有不合规的电动车就地报废。
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容易引起误会。
真实的情况是,早在2019年4月15日,我们国家就已经正式实施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新国标”。
这个标准就是给电动自行车划定了一个清晰的界限,什么样的车算自行车,什么样的车算摩托车。
但是,考虑到当时市面上有几亿辆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如果立刻全部禁止,那会影响太多人的正常出行和生活。
所以,国家给了各地一个缓冲的时间,设置了3到5年不等的过渡期。
现在,很多城市的过渡期陆陆续续到期了,所以才出现了集中整治和禁止上路的情况。
也就是说,这不是一个突然袭击,而是一场早就通知了考试日期的“期末考试”,只不过现在到了交卷的时候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车在这场“考试”中会被判定为不合格,不能再上路行驶了呢?
主要有两类,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自己的车属不属于其中。
第一类,就是那些在过渡期结束后,还没有上牌或者只上了临时牌照的“非标车”或“超标车”。
这些车是历史遗留问题,它们在“新国标”出台之前生产和销售,普遍存在速度快、车身重、功率大的问题。
比如,有的车轻松就能跑到每小时五六十公里,重量也远超新国标规定的55公斤上限。
这些车虽然用着电,但从性能和危险性上来说,已经完全是摩托车的范畴了。
它们既没有摩托车那样稳固的车架和可靠的刹车系统,又常常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对行人和遵守规则的骑车人构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据统计,我国电动两轮车的保有量已经超过了4亿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这类超标车。
每年因电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数量触目惊心,这些超标车是主要的肇事者之一。
因此,为了所有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淘汰这些车辆势在必行。
比如江西抚州就明确规定,到2025年10月1日,所有非标电动车将彻底禁止上路。
而像山西陵川等地,给非标车备案上临时牌照的时间在今年9月30日就已经截止了,之后再骑着没有牌照的非标车上路,被交警查到就要面临处罚了。
第二类不能上路的车,是那些经过“非法改装”的车辆,哪怕它本身是一辆符合新国标的车。
很多朋友为了追求更快的速度或者更方便,会自己动手或者找维修店对车辆进行改装。
最常见的几种改装行为包括:拆除限速装置,让原本最高时速25公里的车能跑得更快;更换更大功率的电机或者更大容量的电池,以追求更强的动力和续航,但这也大大增加了短路和自燃的风险;还有就是加装又宽又大的遮阳伞、挡风被,这些装置在行驶中会严重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驾驶员的视线,遇到大风天气极易导致翻车。
这些改装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现在各地都在严查,比如湖南新化等地已经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不仅处罚违规骑行的车主,更要追查提供非法改装服务的商家,从源头上杜绝这种危险行为。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一辆合规的车被你这么一改,也就变成了不合规的违禁品。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警惕,那就是所谓的“伪国标车”。
有些不法商家为了清库存或者牟取暴利,会把超标车进行伪装,贴上假的3C认证标志,冒充成符合新国标的车辆来销售。
消费者如果一不小心买到这种车,不仅上不了正式牌照,日后被查处,还要自己承担损失。
因此,大家在购买新车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仔细核对车辆的合格证、3C认证等信息,确保买到的是真正的合规产品。
说了这么多不能骑的,那到底什么样的车才能让我们安心地在路上跑呢?
其实选择还是有的,政策的目的不是不让大家骑车,而是让大家骑上更安全的车。
目前来看,主要有四类车是合法的。
第一类,就是完全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
这种车有几个硬性指标:最高设计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整车质量(含电池)不能超过55公斤,电机功率不能超过400瓦,而且必须具备脚踏骑行功能。
这种车上的是绿色的正式牌照,它被划分为非机动车,不需要驾驶证,只要年满16周岁就可以骑行,是目前最方便、最普适的代步工具。
而且现在很多新款国标车还增加了防篡改芯片和北斗定位等功能,安全性更高。
第二类,是合规的电动摩托车,包括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
这类车虽然也用电,但它们被明确划分为机动车进行管理。
所以,要骑这种车,手续就和摩托车一样了。
首先,车辆本身必须在工信部的产品公告目录内,有3C认证。
其次,车主需要去车管所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悬挂蓝色或黄色的机动车号牌,并且要购买机动车交强险。
最关键的一点是,驾驶人必须持有相应准驾车型的摩托车驾驶证(F、E或D证)。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限制条件,就是你所在的城市是否“禁摩”。
如果在禁摩区域,即使你的车和证件都齐全,也是不能上路行驶的。
第三类,是那些在过渡期内办理了备案登记、悬挂临时牌照的非标车。
这是各地政府为了平稳过渡采取的人性化措施。
在设定的过渡期内(比如有的地方到2026年,有的地方到2028年),这些车辆依然可以合法上路。
但是大家要清楚,这只是一个“缓刑期”,一旦过渡期结束,临时牌照就会作废,这些车同样会被禁止上路。
所以,如果您骑的是这类车,就要提前规划,及时置换成合规车辆。
第四类,是一些特定行业的专用车辆。
比如我们常见的外卖、快递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特殊,一些城市比如广州,就允许他们使用统一外观、统一编号的专用电动车,并核发专用号牌。
但这属于行业内部的规范管理,普通市民是无法使用的。
总的来说,这次全国范围内的电动车规范化管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虽然短期内,淘汰旧车、更换新车会给一些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和不便,但从长远来看,一个更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
马路上少了横冲直撞的“小飞车”,无论是走路的、骑车的还是开车的,大家心里都会更踏实。
所以,大家不妨抽个时间,好好检查一下自己的电动车,看看它属于哪一类,如果是不合规的,就尽早做好更换的准备,选择一辆符合标准的安全座驾,这样才能骑得安心,行得安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