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个话题特别火:为什么大家觉得20多万的电车不贵,但20多万的油车却“肉疼”?
有人说电车充电便宜,有人说电车科技感强,还有人觉得“开电车就是省钱”……
但年前我开着朋友的电动车回了一趟老家,乡间土路跑了两天,充电桩找不到、续航蹭蹭掉,突然就明白了——电车和油车的差距,根本不是“省不省钱”那么简单。
很多人光盯着“一公里电费才几毛钱”,却忽略了电车的前期投入。
比如安装充电桩,市面上一套靠谱的家用桩至少要7000元起步,便宜的杂牌你敢用吗?
再说电池,开了五六年后续航明显打折,换电池的费用动辄大几万,这钱够油车加多少年油了?
更别提電車的保险比油車貴30%以上,一条轮胎贵200块(電車重、提速快,輪胎磨損快),这些“碎银子”攒起来分分钟掏空钱包。
油车加油5分钟,而電車充電半小时——这差距在城市里不明显,但到了偏远地区就是“致命伤”。
乡道坑洼,我还得空调不敢开;导航显示最近的充電站50公里外,而我的電量還剩20%……这时候你才会发现, 电車省下那点燃料费根本买不回“随时出发”的自由。
油车成本透明:加油、保养、保险明码标价;而对於電動汽車来说,其成本却像是一个“不确定性的问题”——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陷阱在哪儿。
有些人说:“最终还是会被替代。
”这话没错,但现在技术距离“完美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如果你开的传统汽车十年还能转手卖个三四成价,那对于电子车辆呢?
由于锂离子蓄能器衰减直接导致保值率腰斩,更扎心的是,在表面上看似节约燃料,却未必真能让你的荷包轻松——那些节省下来的燃料费可能全都补贴给贬值和维修以及安装充满设施上的花销。
归根结底,不少人的心理战正是如此:利用高科技与低耗能来吸引消费者,再通过隐形消费逐渐消耗他们的钱财。
我并不是反对购买电子车辆,但在购置之前一定要算清楚这一笔账——到底想要的是一种看似经济实惠的方法, 还是想真正体验到无忧无虑驾驶带来的便利?
如果您也经历过驾驶电子车辆在农村的不适应或者对比分析有自己的见解,非常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
点赞超过千次,我们下期将深入探讨:哪些类型的人适合购买电子车辆?
又有哪些情况下应该坚决避免呢?
(偷偷告诉您,我已经采访过10位修理工,他们给出的答案非常真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