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收费到底会不会全面取消,其实这事儿大多数人都心里没谱,但谁还没在拥堵高速收费站排队时憋过一句“这么多年了,啥时候能不要钱”,对吧?咱们都习惯在放假前后刷到“某某高速免费了”的消息,也习惯了每次跑远路,总要掏点通行费。那问题来了,高速公路收费真的有可能全部取消吗?我觉得,这跟大家希望的不太一样,虽然有的高速已经免费了,但距离真的彻底免费,还有不少门槛。而且这里头除了钱,还有债,还有关政策的那一堆堆的“老规矩”。今天就想带着大家想一想,这收费的事儿,未来真能一扫而光吗?
先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哪些高速已经免费了?其实并不是你想的路一通就能免费,主要分两路。一种是合约到期自然免费,比如很多人大呼过瘾的沪嘉高速、广佛高速,最近几年到期后就自动免费了。比如你要去成都,2025年成绵高速、城北出口高速也会停止收费。可见这事儿不是说国家一拍脑袋就免,而是走政策流程。还有一种更稀罕,是地方政府有钱,直接回购经营权,比如深圳梅观高速那回,直接花了27亿赎回来,大家提前享受免费福利。但你想想,这得多有钱,别的地方往往根本干不动。
那有些高速合约到期了,怎么还老收费?大家路过的时候是不是很纳闷?其实还是跟钱有关。早年搞“贷款修路”,账算得太细,负债一堆,一路修下来,后续还债也是个“无底洞”。养护费用积累起来也不少,毕竟那么长的公路,风吹日晒雨淋,不好好维护分分钟变成坑沟沟坏路。同时现在燃油税这块儿因为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又补不上以前的养路资金,造成一直得靠通行费来填补窟窿。有的高速还会在扩建升级的时候,申请延长收费期,不然再修还得再举债,钱从哪儿来?所以这一系列“钱循环”成了高速收费迟迟不退场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国际都免费了,我们为啥还收?这个事儿其实很多人都搞错了。德国其实小车不收,但通过燃油税把钱换了个名义,还不是老百姓的腰包出钱。美国大多数高速免费,看着很爽,但其实靠联邦税收不过来了。还有日本,几乎全员收费,不给你留一分钱的缝。法国那边搞特许,谁愿意掏钱上高速就进收费道,想省点就走国道,自己选。但无论是哪种模式,最后该出的钱谁也少不了,只是有的是直接让你掏,有的是间接把你兜里的钱转一道手再拿走。在中国,主要还是贷款修路政策留下的大包袱——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个道理谁都懂,再急,也不能把欠下的债一扔就理直气壮上免费道。
其实大家更想问的是,要是真有一天高速变成免费,咱普通人到底能得到什么?是不是以后跑长途就再不用掏过路费?是不是物流成本就能降下来,菜价也能跟着便宜?能不能少点货车司机半夜抢时间,就为了省点费用?不过,这背后养路的钱谁来出——免费了,维护的钱是不是会从别处找补?财政一紧张,会不会推高了别的税?原本高速收费还是个“见得到头的费用”,真要都免费了,养路的钱变成“大家平均分摊”,是不是还会让多用高速的人反而成为“沾光户”?想想没那么简单。
当然,眼下的趋势也挺明显:免费的高速正在越来越多了,全国不少地方都进入了到期退场的阶段,按流程到期就免费。前一阵有新闻统计,一年之间好几个大城市的环城高速都相继免费甚至拆了收费站。这种变化,对老百姓来说是实打实的方便,特别是上下班或者进城通勤的车,一年能省不少冤枉钱。而且政策层面也在不断优化,比如某些时段、群体能直接打折收费,比如货车、集装箱、ETC车通行费都有优惠,节假日部分高速也有免费通行。这意味着将来大家出行会比现在更灵活,不那么死板。
既然大家都关心省钱问题,那问题来了,假如某一天所有高速公路都免费了,这些养护和运营的钱应该谁来掏?靠财政拨款?还是靠全民税收?还是重新搞个“高速维修专项税”?目前来看,大规模取消高速收费有两个大BUG——一是历史债务没法还,“一刀切”一免费,旧账还得大家来买单;二是后续养路的钱如果没了清晰来源,说白了也会拖垮运营,反而路面养护质量下降,损失更大。你想想,如果上了个烂路,修高速的钱跟不上,安全谁来保障?所以这个事儿不能简单地下命令“一律免收”,而是得有计划地慢慢把历史问题一点点解决,新的融资渠道一点点完善。
再想一步,其实高速公路的未来有不少新玩法。比如有城市在试点按车流量、时段、车型精准收费,也有地方准备把部分费用转成类似燃油税的税收,这样用的多的人多交点,少用的人少交点,这也算公平。还有一种方案,是进一步拓宽ETC和智慧交通的整合,把便利和费用分摊做个更细致的区分。但这些新玩法,最后还是绕不开钱。如果将来智能化、无人驾驶大面积普及,出行效率大大提高,议价空间也会随之改变,也许高速不再是稀缺资源,费用也会进一步压缩。
有人说,咱中国地大路广,高速其实已经像自来水、供电一样,变成了现代生活的“必需品”,从公共服务属性来说,有人觉得彻底免费也是大势所趋。可谁都知道,这种必需品维护起来也是砸钱的活儿,政府要有充足的财政,公路本身还得不断升级。这时候政策要干的,就是把“能免尽免,能降尽降”,剩下的部分用其他更合理的方式让大家一块分担。高速公路不是简单的“天上掉馅饼”,而是各方博弈下的现实选择,有的地方经济好了,能提前赶上免费,有的地方经济还差点儿,只能慢慢还债,慢慢迭代。
仔细想吧,现在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各种交通资源配套越来越完善,公路收费已经从“刚需”慢慢变成了“优化项”。未来等债务压力变小,财政杠杆硬气了,再加上新能源、智能交通的发展,到了那个时候,也许全面免费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常态。那是否全免费,还得看公共资金的分配、基础设施升级的投入,还有大家对公平和效率的共识。
所以啊,看到每年某处高速免费了、收费站拆了,大家转发点赞,看来高速免费确实是大家心里的痛点。但说到底,高速公路全面免费这事儿不是简单求快,更不是说停就停、说免就免,而是政策、经济、基础设施交错下的一个长期课题。“等到哪一天,咱真的开车到哪儿都不收一分过路费了”,不仅仅是政策的胜利,更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从粗到细、从紧到松的一次大升级。有这个愿望当然好,可一边想着“让利于民”,一边要考虑“运转安全”,还要留点空间给未来交通升级,这才是长远之计。
你说,有啥事能比一家人自驾出行,省钱又省心更开心的?可这好事得慢慢来,一点点优化,一步步升级。就像修路砌墙,不能只看眼前,还得想到十年、二十年以后。高速公路免费了,大家都开心,但只有钱和路能永远持平,只有公共服务不断进步,才不会让这份开心变成下一个“新的痛点”。所以啊,愿未来大家奔跑在不用买票的路上,也能走得放心,跑得安心。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