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大众迈腾众享款上市,13项配置升级+L2辅助,B级车圈层体验再进阶
上个月和几个老同学聚会,有人聊起最近换车的事儿,说家里老人开了十年的迈腾还不舍得卖。我插话问:“你们发现没,这些年身边买迈腾的人年龄跨度挺大,从刚工作的小年轻到退休叔叔阿姨,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这不,大众又给出了新答案——2025款迈腾众享款,两种动力、两种配置,一波13项增配,还把L2级驾驶辅助也安排上了。
说实话,我对大众这种“闷声发大招”的风格已经习惯。朋友小王前阵子去4S店试驾新迈腾,他回来跟我吐槽:“外观变化不算炸眼,但细看下去,全车线条更顺滑,中网的镀铬条和LED灯组搭起来,比老款更显宽厚。”他特意提到后门上的小窗,说有点像豪华品牌那味道。晚上路过停车场,看见尾灯亮起时那个熏黑处理效果,辨识度确实高了一截。
内饰部分是我个人最在意的地方。记得第一次坐进上一代迈腾的时候,被中控台正中的机械钟表吸引住了,那股低调里的精致感让人舒服。这次2025改款依然保留这个设计,小王说现在还有全景天窗、三温区自动空调、座椅加热通风这些舒适性装备。他老婆夏天怕热,冬天又手脚冰凉,这类功能简直救命。而且新一代娱乐系统用起来流畅不少,不管导航还是听歌都比以前顺手。
要说圈子里最关心的话题,无非就是配置到底值不值票价。这回280TSI豪华型直接多出13项增配,比如全车无钥匙进入、超纤皮质座椅,还有XDS电子差速锁这种提升操控的小心思。有意思的是AQS空气质量自动控制系统,以前总觉得是噱头,上周雾霾天开着它明显感觉鼻子没那么难受。此外主副驾头枕支持4向调节,对于经常跑长途的人来说脖子不会僵硬,是个贴心细节。
如果预算够,再往上选330TSI豪华型就有L2级驾驶辅助加持,包括主动刹车和车道偏离预警这些安全功能。去年我表哥高速自驾时遇到一次急刹,多亏主动安全介入才避免追尾事故。他回来后就念叨:以后买B级轿车必须带全套智能辅助,不为别的,就图个安心。新车型还给后排安排了侧气囊和主驾膝部气囊,这点在同价位很少见,对家里经常载娃或者老人出行特别友好。
关于动力,其实很多人纠结1.4T够不够用。我帮朋友试过280TSI那台发动机,在市区红绿灯起步完全跟得上节奏,高速巡航110kW功率也足够应付日常需求。如果喜欢推背感或者经常拉满员出远门,可以考虑380TSI 2.0T版本,162kW最大功率+350N·m扭矩,加速超车游刃有余,而且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之后平顺性提升不少。不夸张地讲,现在德系底盘该有的稳健与舒适,它都能兼顾下来。我们群里有人爱折腾,经常讨论底盘隔音材料怎么升级,但对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原厂水准已经非常安静扎实。
养护方面,大众系车型一直以保值著称。我亲戚前年置换二手迈腾的时候,同年份公里数下来的价格比某些竞品高出几千块钱。有时候大家觉得“省心”两个字,就是一种隐形福利:零部件容易找、小毛病少,用几年再卖掉也不会太亏。这一点,在咱们B级轿车圈尤其重要,因为很多人不是一年半载就换,而是真正陪伴家庭生活好多年。从维修工位师傅口中打听,新一代湿式双离合耐久度表现不错,只要按周期保养,很少遇到大修烦恼——这也是老用户敢推荐给亲戚朋友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分享,上次偶遇一个出租司机师傅,他开的就是上一代1.4T版,每天早晚高峰穿梭城市,各种复杂路况切换下来油耗还能维持在百公里7升左右。他笑着说:“不用天天惦记加油站,也不用担心突然掉链子的毛病。”对于需要长期通勤或频繁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人这样稳定可靠、省油耐造的属性,是决定是否入手的重要考量标准之一。
每个人对空间都有不同要求,我180cm身高坐进后排腿部空间绰绰有余,全景天窗让整辆车采光极佳,即使长时间乘坐也不会压抑。有段时间家里三口一起自驾返乡,把婴儿座椅装好,还能放下两只行李箱和一些杂物,没有出现“塞爆”的尴尬场面。在实际生活中,“一家四口轻松搞定”不是一句广告语,而是真真切切体现在每一次用车体验里面。如果你习惯偶尔请父母一起郊游或者短途旅行,会发现这样的空间布局真的很踏实安心——没有谁愿意因为空间局促而牺牲旅途愉快氛围吧?
最后想聊聊价格层面,两档售价分别是17.69万与20.69万,对照新增配置清单来看,相当于花不到两万元获得十几项升级,并且涵盖智能、安全与舒适多个维度。不止一次听老司机评价,“选B级轿车型不能只盯马力参数,更要看综合实力”。这一轮更新之后的新迈腾,又把均衡做到了极致。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坚持务实路线反倒成了一种独特优势,也难怪它多年稳居销量榜前列,被许多人视作“不踩坑”的选择之一——毕竟,无论首购还是置换,都希望下一辆可以陪自己走得更远、更久一点吧?
回想这些年身边人与大众之间那些或深或浅的小故事,总归绕不开信任两个字。从初入职场攒钱买人生第一辆,到成家立业需要兼顾更多需求,再到岁月沉淀后的理性选择,有些东西其实从未改变。当你再次打开新一季汽车发布会直播,看见熟悉却不断焕新的名字出现屏幕中央,会忍不住多停留几秒,为曾经共同经历过的一段旅程默默点赞。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该趁此机会入手,不妨约几个懂行好友,一起去店里摸摸方向盘,说不好哪一刻,就被某个小细节击中了软肋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