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张骁公布i8交付进展已有超4600位用户提车,交付流程详解及等待时间情况令人关注

我今天一大早去看了一眼理想的展厅,那辆i8还在原地,光线照在车身上有点败了,遮阳棚都盖得快盖不住了。销售小哥见我过去,笑着说:这辆车很受关注,提车的用户都很满意。他还补充:实际上,今年到目前为止,似乎提车的速度快了不少。

我翻了下自己手机上的理想官方消息,数据显示,截至昨天晚上8点,提车人数刚好4653个,估算这批车出货基本在一个月之内。听他说话时,我摸了摸方向盘,感觉那手感还不错,座椅比我去年试驾时更软了,配置也更丰富了点。

理想张骁公布i8交付进展已有超4600位用户提车,交付流程详解及等待时间情况令人关注-有驾

不过你知道我在想啥吗?这个数字,不算特别大,也不能说是爆款,毕竟市场上那几款SUV,哪一款不是堆城里堆到爆?但话说回来,理想的匹配流程,我觉得还挺顺的。你提个订单,App里会显示运输中,交付啥的,都按流程走,不算太多突发状况。我记得去年试驾的那款,提车起来比我想象的还顺滑,挺有组织的。

这让我想到,理想的生产线其实不像那些传统厂大规模流水线的鸡娃作坊,更像是温差调节的锅炉,每台车像是个个性调控的锅底。车子一炉热下去,那温度不能高得太快,也不能太慢,否则烧焦或冷掉都得麻烦。供应链的博弈,也差不多如此——要的就是平衡,不能追求快到失控,把零件堆成山,否则后续整改麻烦。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那辆车正静静站在车间。一个微小线束断开后,焊的工人说得再检查一遍,就像是厨房里加点盐,不细看就容易错。其实我只在意一种细微差异:看车时,发动机盖的缝隙比我以前见过的都要匀称不少,像是经过精准模具调整过了。说到这,我突然卡壳——其实我没细想过,不知道这是他们生产中的机器调校还是人手轻微修饰,反正看着顺眼。

对比两车:一辆是刚刚上市的i8,销量看似火热,但价格高一点。另一辆是它的前辈或竞争品牌,比如某某B,要便宜20万,但实际用起来,差别真不只一点点。比如说,便利性和日常实操:你开到停车场,要进地下车库,哪个空间更好开?我觉得理想i8在空间设计上优点明显——别的车特别容易碰头,但理想车的车身尺寸经过精雕细琢,这个差别其实挺明显。

理想张骁公布i8交付进展已有超4600位用户提车,交付流程详解及等待时间情况令人关注-有驾

我曾问过聊的朋友:你觉得空间大能买的舒服吗?他回:本来还以为不差,结果一进地下车库就差点刮边。这也是我经常担心的点:再好的车,别的车越开越放倒,车主的心想:这空间真能省事。

说到操控,我总觉得,理想i8那套底盘调校,实际上比起别的同行硬拼,扎实感更能打动我这个惯用手。它不像国产车那样,硬梆梆的冲,反倒像是随时温柔的老师。但我又在想,花了那么多心思在悬挂调校上,供应链是不是也相对应调整了?生产线上的流程变了吗?我觉得,有点像我家后厨,调料放多或少,就是味道的差别。

讲真,订单越搞越积压的事情我也在担心。一个我怎么知道了句:是不是市场太火,生产跟不上?还是供应链突击出现了多少点问题?估算一下,按目前产能来看,可能还要再等1-2个月才能大范围提车。估摸着平均每个月新交付约1500辆的话,但这个数据完全是我感觉的,体感有限。

我记得有个销售跟我说:你看,现在越靠近年底,排队时间越长。其实我心里知道,理想这一批车,排队就几千名用户,绝大部分还是有耐心的大城买家。这是心理预期的问题,你不排队就会觉得奇怪么?还是他们真的没有那么多新车可以供应?我总觉得,生产的节奏和市场需求似乎存有不小差距。

理想张骁公布i8交付进展已有超4600位用户提车,交付流程详解及等待时间情况令人关注-有驾

说到等待,不得不提一个问题:理想是不是对产能估算太乐观了?(这段先按下不表)我总觉得,似乎看他们的节奏,交付时间还得再放宽点,也可能是我太悲观了。

突然想到,理想的渠道布局是不是沿着人口密集区 best ?比如说,像我这边,距离交付点只有不到40公里,但还是得预约时间,预约也不太灵光。有时候我就想:要是能直接去车厂提车,是不是流程会快点?但实际上,这牵扯到的供应链、物流、甚至仓储调度,哪个环节都得拉长进度。

我在想:你觉得他们未来会不会还搞个自己工厂?如果能内循环,不让生产线太依赖外部供应链,可能交付会再快点。反正我猜测,理想想必也在调整中,但对消费者来说,就是等得越久越挑心。有的用户还缠着客服:什么时候能到?我都等半年了。

这让我联想到过去修车师傅说:你这辆车,零件到了,但还需要调校一周。其实说白了,供给链像个橡皮圈,拉太紧就容易断。你看那些传统车企,早就内造关键零件,比如电池包,可惜这事成本高,也不一定效果好。

理想张骁公布i8交付进展已有超4600位用户提车,交付流程详解及等待时间情况令人关注-有驾

说完这些,我又想,理想的车内配置,真的值这个价吗?听说,部分用户抱怨配置和售价不符。价格差个20万,换个别的竞争车型,差别可能不仅是后座空间,还涉及到用料和驾控体验那一块。

很折腾,反正我刚才还挺犹豫买不买i8。虽然看起来不错,但那等待时间、空间体验再加上我自己的预算,真得掂掂。明明线上关注度那么高,怎么生产节奏还这么难把控?这是我最迷惑的一个点。

你说,理想会不会自己建立个车厂文件夹——其实工序应该比我想得复杂得多?还是他们其实已经把供应链调得挺顺畅了,只是市场火爆让交付变慢。

这车的细节,其实最打动我的是座椅填充味道——像是小时候老家那种麻布垫子,透着一种熟悉的温暖。你说,好车到家,超过我们想象的,就是这点细腻小温度吧。

理想张骁公布i8交付进展已有超4600位用户提车,交付流程详解及等待时间情况令人关注-有驾

这辆车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成为我们日常的日常车?我没点透。剩下一句:等车的那天早上,我是不是还能闻到点车库里淡淡的油墨味?这,就够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