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我最近盯着零跑的D19这个三排SUV,真是越看越觉得有料。尤其是它采用的技术,基本上在国产车里走在前面。就说这台车的纯电续航,这个数字真挺吓人的——官方说能到500公里。你去年我还在数普通纯电SUV的续航,一般都在300-400公里左右,能到500,差不多是翻个倍。
我翻了翻资料,发现零跑用了个特别大的混动电池(80.3度?我估算大概正好是80度出头吧,不一定很准),纯电续航能达到这个档次,除了电池大,电脑也是关键,别忘了今后D系列全部搭载80度大电池,规模化了,成本能摊得更薄。说实话,这个将来都用大电池的策略挺稳的——因为体积大、电池容量大,续航自然就没得说(这段先按下不表,后面可能转个弯再说)。
别的车企都在追轻量化或技术革新,但你看零跑敢在电池容量上放大招,的确可以快速带来续航的提升。用个比喻,好比我早上泡的牛奶,越久越浓,续航也一样,容量越大,跑得越远。
但其实我还注意到一点:他们这次的纯电版采用了宁德时代的115度磷酸铁+三元锂混合电芯。这个搭配挺有意思,能兼顾能量密度和寿命。多问一句,老司机会说:三元锂续航长,磷酸铁寿命长,你放一块,大概是折中之选吧。其实我觉得他们也在试图平衡性能和耐久,毕竟运维成本也是硬指标。
对比市面上同价位的车型,我敢说,零跑这次用料和技术上,确实是有点意外之喜。别的品牌大多还在用单一电芯,这个混合用料确实给车辆带来了续航+寿命的双重保障。你想想,一辆车能用几年不掉价,才是真本事。
我也得自我更正一下之前的想法:不是所有车都能用大电池配置。体积变大也带来空间和重量的考验。零跑这次做得不错,把容量做上去,又没有明显牺牲车内空间(实测大前备厢,挺实用的,就是空间可能要小点),这点做得挺用心。
除了电池,零跑还用了ZF的驱发电一体机。这东西也挺新鲜——其实就是把驱动和发电的部分融合在一起,类似我们开车踩油门,变速箱自动帮你调节动力输出,但它是个带电机的复合体。我当时还翻了下笔记,看见它类似某些混动技术,省了个电机,体积小,效率高。真要说,这是个变通的办法,也能帮助减轻重量,优化驾乘体验。
对了,你知道这车也配了全新的LEAP4.0中央域控,算力1280Tops,这个数字挺高的,相当于跑高速的视频处理能力。它还采用了高通的双SA8797芯片,算得上全球首发这个名头。
这个技术的重点在于:提高自动驾驶和座舱的智能化体验。说白了,就是未来你在车里,不是在开车,而是在跟这个智慧大脑打交道。
小插一句,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车内这个中控屏,真够大,屏幕从仪表到中控全部一体,反正我个人觉得,未来大屏会成为标配。
再说到一些贴近实际的细节,比如空悬和CDC减振技术。你知道吗?我曾经试过某老款SUV,悬挂特别硬,过坑就像坐火车。现在看零跑用的双腔闭式空悬,像那叫魔毯模式,震感小了不少。虽然在市区行驶,这个细节才最能体现出来——毕竟谁喜欢坐车像坐飞机?
讲点趣事吧:那天我跟朋友聊天,他开了辆豪华BBA,问我这车啥感觉。我说:别看价格差不多,但配置和用料,真心不输人家。他说:够用就行,操控怎么样?我答:挺灵活的,转弯半径才3.6米,怎么说呢,车转弯像把剪刀,特别灵活。
这里插一句:你有没有觉得,做家用车的,真的要考虑转弯半径?因为我见过不少朋友,最嫌麻烦的就是找车位,转弯才是大问题。
零跑还在主动安全上下了不少功夫。这次配了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从80到130公里时速的区域都有覆盖。还可以主动避让。听我一个修理工说:这车刹车感觉挺灵的,几次差点撞到前车,也都很及时。我心里想,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大意。毕竟,安全还是最重要的。
顺便,他还提到:车的车载制氧机技术—是真的在车上装个氧气发生器——最大产量8L/min,是真有点科幻味。支持弥散和鼻吸,咱们不都觉得汽车就是个移动的呼吸机嘛。
对了,还贴心地待意:纯电版还能装大前备厢,这点挺实用。毕竟,谁不想多点存放空间?拖个行李箱,或者放个备用轮胎,不然出门还真担心爆胎。
话说,零跑的全系都用了米其林静音胎,静音这个事,说白了就是解放了耳朵。试驾过几次,噪音的确能感受到减弱不少,车里比上次的体验还安静。静音胎也不是特别贵,但这确实让日常驾车舒服了不少。
零跑这个品牌,去年销量就超过了全球第7名。挺意外的吧?都说中国车企没啥技术,但这次我看,他们玩的不输国际品牌。
我在想:未来零跑还能搞出什么大招?总归这个行业,除了比拼技术,还是比拼耐心和心思。你有没有觉得,这种研发上的小反复和不断迭代才是真正的核心?毕竟,一款车的好坏,不只是说得漂亮,也得真用得长。
你觉得,这样的技术布局,能让大众接受吗?还是说,真正决定的,还是价格和品牌信任?这么说吧,这个市场,变数太多,一个点的突破,可能就能崛起,也可能被掩盖。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