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要说现在的书单,有点像年初信誓旦旦的健身计划,规划时踌躇满志,执行起来嘛…还是先聊聊汽车里的那些电子玩意吧。
至少,在拥堵的车流中把玩手机,总比对着一成不变的仪表盘发呆来得有趣。
近来,汽车圈的书单又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什么“电子电气架构解析”、“功能安全开发实战”,看得人头晕目眩。
为何大家对这些专业性话题兴趣陡增?
还不是因为,现在的汽车,越来越像一个集交通、娱乐、办公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终端。
过去,引擎是汽车的绝对核心,机械结构的设计与性能决定了车辆的一切。
如今形势逆转,软件成为关键,电子控制系统则扮演着大脑的角色,掌控着车辆的各种功能。
这好比过去相亲,首要考量的是家庭背景,现在则要先考察对方是否具备编程能力。
这批书单中,前工信部部长苗圩的《换道赛车》和《志在超车》格外引人注目。
单看书名,就让人感到一股迎头赶上的冲劲。
作者结合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如何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实现突围,抢占技术高地。
说白了,就是告诫大家,我们不能再亦步亦趋,而要另辟蹊径,开辟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再看那些技术书籍,诸如《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详解》、《智能座舱:架构原理与车规级芯片》,初看或许让人望而却步。
但仔细想想,未来你的座驾,座椅加热如何实现精准控温?
导航系统怎样规划出最优线路?
甚至是自动驾驶功能如何保证安全运行?
这些都离不开电子电气架构和车载芯片的支撑。
这些书籍实际上在揭示,未来汽车的“思考”方式。
安全类书籍同样不容忽视,比如《智能汽车软件功能安全》、《一本读懂智能汽车安全》。
汽车智能化固然是趋势,但安全是所有功能实现的基石。
试想,自动驾驶系统一旦出现故障,或是车辆遭到黑客入侵,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些著作旨在指导从业者,如何在提升汽车智能水平的,同时构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汽车行业缘何如此重视电子与软件?
这与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密不可分。
正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未来的汽车也将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将转变为集出行、娱乐、办公于一体的智能化空间。
然而,挑战亦如影随形。
中国在汽车电子和软件领域起步较晚,许多关键技术仍受制于国外。
这好比我们建造了一栋富丽堂皇的建筑,但内部的精装修却不得不依赖进口材料。
以汽车芯片为例,它堪称车辆的“神经中枢”。
当前,高端汽车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一旦国际供应出现问题,国内汽车产业链将面临严峻挑战。
再说软件人才,目前汽车行业对软件工程师求贤若渴,尤其是既熟悉汽车技术又精通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部分车企为了吸引人才,开出令人咋舌的高额薪酬。
即便如此,软件人才的供需缺口依然巨大。
由此可见,汽车电子与软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课题,更关乎产业的自主可控。
要实现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务必掌握核心技术,构建本土化的软件人才梯队。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在我看来,一方面,国家应加大对汽车电子和软件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勇于创新。
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当然,作为个体,我们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多留意汽车电子和软件领域的动态,了解产业发展趋势。
再比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技能。
总而言之,汽车产业的未来,不仅掌握在工程师手中,也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
唯有戮力同心,才能让中国汽车产业真正实现崛起。
与其在日复一日的通勤中抱怨交通拥堵,不如静下心来,翻阅几本汽车相关的专业书籍,了解汽车科技背后的故事。
或许,未来的汽车行业领军人物,就潜藏在你我之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