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汽车闲聊汇
谈及碳中和目标驱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混合动力技术无疑是核心路径之一。吉利汽车推出的雷神EM超级电混技术(Electro-Mechanical Super Hybrid System)备受瞩目。其通过“EM-P”和“EM-i”双线布局,实现了性能与经济性的双重跃进。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混动系统的效率极限,而且融入AI赋能和冗余安全设计,为全球混动市场树立了崭新的标杆。
技术架构:双线并行的动力革新
雷神EM技术分为两大分支——EM-P(追求极致性能)与EM-i(追求极致节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 EM-P高性能混动系统:EM-P的3挡DHT Pro采用独特的P1+P2双电机布局(与EM-i的P1+P3布局不同)。它集成了3个物理挡位、双电机、双电控及液压系统,通过多挡串并联结构实现动力的无缝切换,使加速响应与高速巡航效率得以兼顾。传统单挡混动系统在时速超过120km/h时,发动机效率较低,而EM-P的3挡结构能够通过智能降挡补扭技术,使发动机在热效率≥43%的区间内持续工作。实测数据显示,搭载EM-P系统的领克08在150km/h高速巡航时,油耗仅比120km/h增加8%,远低于单挡混动车型的25%增幅。
2. EM-i高效节能系统:EM-i采用常见的P1+P3双电机布局的单档串并联结构。单档串并联技术的核心挑战在于高速时的失速风险,其根源在于电压、转速与功率之间的非线性约束。当电机反电势随转速升高而增加,与电池电压(受SOC影响)和反电势差值(ΔV)不足时,会导致电机扭矩输出受限。为解决这一问题,吉利通过自身技术模块实现了全链路控制,从预防到硬件补偿。特别是在电池与电机间嵌入碳化硅(SiC)Boost电路,通过动态升压使电机输入电压独立于电池SOC。即使电池电量接近耗尽,也能通过此技术确保ΔV的稳定。
3. SOC管理:借助星睿AI大模型,系统能预测通勤、山路、拥堵三种典型场景,并据此动态调整保电阈值。同时,通过学习用户的驾驶习惯和路况数据,提前规避SOC过低的工况,从根源减少失速的可能性。
核心创新:全球领先的技术参数
1. 动力性能的革命性突破:EM-i系统首次采用碳化硅(SiC)升压模块,这一创新解决了传统混动电池在低电量时动力衰减的难题,确保了车辆在满电与亏电状态下的加速性能无差异。以银河星舰7为例,它在155km/h的高速亏电测试中,连续行驶2小时性能不衰。在极限测试中,EM-i车型满油满电续航能力惊人,达到2390.5公里,百公里综合油耗仅2.62L,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先进的全局寻优算法:通过AI大模型的运用,融合驾驶习惯与环境数据,实现动力输出与能耗的最优化,电池寿命因此延长15%。该算法基于吉利“天地一体化智能网”平台,利用大数据模型动态调整油电分配策略。例如,系统可根据导航预判路况的坡度、拥堵情况,提前调整电量储备,提升能源利用率达5%,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创新。
雷神超级电混发动机EM系列介绍
雷神EM超级电混技术的核心构成包括高效发动机、双电机(P1和P3)、智能电控系统以及高安全电池组。设计理念着重于“动力冗余”与“全工况优化”。
1. 高热效率发动机:搭载有全球量产汽油发动机中热效率最高的混动专用引擎,其热效率高达46.5%。通过采用超高效燃烧技术,优化了进排气路径和燃烧室形态,减少了能量损耗。其中,EM-P的混动专用发动机采用高压直喷系统和大滚流比技术,实现了米勒循环与涡轮增压的深度结合。
2. 双电机布局:P1电机负责发电和动能回收,而P3电机则直接驱动车轮,拥有最大功率达160kW,确保在亏电状态下仍能输出稳定动力。此外,双电机的布局设计使得动力系统更为紧凑和高效。
3. 先进的电机技术:采用全球首创的双端X-Pin扁线绕组技术,使得电机最高效率达到惊人的98%。电驱综合效率和最高传动效率也分别达到了92.5%和98.8%。配备高速电机和智能寻优控制,扭矩响应速度低于100ms,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一系列技术创新使得雷神超级电混发动机在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能上均表现出色。
神盾电池系统实现全场景安全与能效完美平衡,得益于EM电混系统与神盾插混专用电池的完美结合。通过多级冗余算法和先进的电量管理策略,实现了以下三大技术突破:
首先,针对长坡和高原等复杂路况进行优化。通过导航预判路况,智能提前启动发动机储备电量,有效避免在高速爬坡时发动机高转速产生的噪音问题。
其次,精准SOC估算。结合电池温度、充放电历史等数据,提高电量估算的准确性,降低欠压风险。
最后,多重安全冗余保护。神盾电池系统符合欧洲最严格的安全标准,通过针刺、挤压等严苛测试,测试通过率高达100%,确保电池的安全性能。
未来展望:智能化与电动化的深度交融
吉利雷神EM超级电混技术,通过突破热效率、AI全局优化及冗余安全设计,重新定义了混动技术的极限。其双布局策略满足了消费者对性能与经济的不同需求,并为全球汽车行业提供了兼顾效率与稳定性的综合解决方案。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EM系统有望助力混动汽车从“临时选择”向“理想形态”转变,推动全球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目标。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