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加油站,看到那些浮动,总觉得心里一紧。去年,我一朋友说,他开着车在市区绕了几圈,油就快用完了,还在思考是不是该换新能源。这个是不是该换新能源,其实我也有点困惑——尤其在实际开车体验上,新能源车到底真省油,还是只是表面光彩?
刚才我翻了下笔记,发现平时陪同修车师傅聊的内容,似乎也能帮我理个头。这几年,燃油车的油耗数字日趋逼近六六大顺,但实际上,我们单位那几台车,油耗基本都在6.5升到8升/百公里。有人说,省油其实很难绝对,也没必要追到极致,毕竟每天开车来回城里,哪能那么省。你会不会觉得,实际驾控某个环节,可能比我们钻研什么最佳档位还要重要?
记得有次跟朋友拉开车,聊起她的一次换车经历:我觉得车不一定非得省油,省的多了,车一多麻烦。我反正觉得,放宽心态,有时省油就是个心态调整——比如我每天长时间堵在路上,开车那点小技巧,反而比那些所谓的最新节能技术中奖。
但说实话,同价位两款车的差别,确实挺让人琢磨的。比如我试驾那台合资SUV,乘坐平顺性不错,油耗偏高点,毕竟它的发动机调校偏向动力。而另外一款国产车,虽然动力不及,但油耗低了个几毛。开它时,我突然想到:车身重量、轮胎压力、空气动力学,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设计,真就能在你油箱上线的省钱。
这让我想起一件事:我有个老修理工,他说轮胎气压一低,瞬间油耗就升上去了。这条我都知道,但具体数值不知道。轮胎气压调节一致,这个简单动作,能省下百分之几的油我估算(体感,大概3-7%,估算不太准)?但每天早上,检查几分钟,确实省不了几个油,心里就觉得甜。
还记得前段时间,我修车的朋友跟我说:你开那么多年,有没有觉得,油耗最关键还是个人惯?这句话,我一直记着。比如平常开车的路面节奏,我自己试过开快点加速,虽然快但制度后续有点吃不消。带点耐心,踩油门要稳,少猛踩,真的能省不少油。有时在高速上看了一圈车,心里还是会泛起快点快点的想法。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有没有感觉,开车其实是个心理战?每一次踩油门,感觉像在跟赌。
我还曾经试过用空调节能。最操蛋的事情是,夏天开得太爽,风扇带来的风阻,几乎会把油耗拉上去。那会儿我也犹豫:开空调省油还是开窗户通风省油?后来发现,高速上开窗,风阻明显变大,油耗反而更高。这事儿挺符合常理,但很多人似乎都没细想过。
哦,说到车轮的微小差别——就我朋友那辆国产车,轮胎气压正常,油耗就是那样;而他遇到问题时,修车师傅羡慕地告诉他:你轮胎气压都调好,跑得比别人的车顺多了。我心想:这一点,在实际驾驶中,可能比我们花大心思改发动机设置还要重要。毕竟,减阻这件事儿,车身设计早就定好了,但平常自己调一调,可能就多省个几毛油。
自己在行驶中还有个发问——像,有没有觉得,避开那些频繁变道的部分地区,人家说多跑直路能少点油?我自己跑几次,确实觉得,频繁加速减速,油耗飙得快。尤其是在城市,这点省油观念听上去简单,但执行起来真不容易。你有没有试过,一边开,一边在心里算:这个路口前,尽量提前打好转向灯,或许能帮我节省点油?
我也注意到一个小细节:短暂停车时挂N挡。其实有点麻烦,总觉得挂N挡,会不会损伤变速箱之类的担心,总觉得不太安全。修理工说,挂N挡其实没啥错,只要注意不要突然挂回D挡太快。反正,这点我还是没彻底搞清楚,但我试了试,觉得比一直挂着堵车浪费油好多。
反正,开车不就是个细节堆叠的吗?任何一环,稍微调整一下,都能带来省油的效果。更别说,有些司机惯带点自我调侃——觉得自己不开空调穿毛衣,也走得还算顺。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质疑:是技术的原因,还是惯的变迁?
说到随机,或许有个不太靠谱的猜测:是不是新能源车的油耗比燃油车更难控制?我没细想过,但感觉——新能源的能量效率也许和温度、电池老化有关,某种程度上变数更大吧?这个猜测,我觉得还得再考察一番。
或许,最重要的还是那点心态: 不要想着用最快的速度冲过每个红灯,开快点得省点油,反倒省不成。这种攀比心其实挺贪婪,省油,更多是个胜利感。
这次写到这儿,心里突然多出来点思考:是不是,每天多关注点车内的小细节,空调不用太猛,轮胎气压调得合适,路段提前规划,都能帮我省出点油?但我又在想,真正省油的秘诀,是不是在意每一滴油到底花在哪儿?
谁知道呢?真想把车开到极致省油,却又怕变成精细到变态的油耗狂人。你觉得,自己在日常小惯里,最容易忽略的省油点,是哪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