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知识宝藏 开启智趣人生
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头,一盏红绿灯静静闪烁,指挥着成千上万的车流与人群。
但你是否想过,这盏简单的灯,背后藏着一段怎样的故事?
今天,带你回顾红绿灯的进化史。
第一盏红绿灯:煤气与手臂信号
时间要追溯到1868年的英国伦敦。
那时马车如潮,行人穿梭,交通混乱不堪。
为了解决问题,铁路工程师J.P. Knight发明了第一套红绿信号灯系统——
白天用机械臂指示(横摆停车,竖直通行)
夜晚用煤气灯照明(红光停,绿光行)
但不幸的是,没过几周,煤气装置发生爆炸,炸伤了值勤警察,这场早期尝试宣告失败。
红绿灯,第一次登场,就付出了沉痛代价。
汽车的崛起:电动红绿灯诞生
时间来到20世纪初。
随着汽车普及,交通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1914年,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率先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套电动红绿灯。
特点很简单:
只有红灯和绿灯
中间配一个蜂鸣器提示灯即将变换
需要警察在旁边手动控制
虽然简陋,却开启了电动交通信号管理的时代。
第一次标准化:三色灯出现
仅有红绿灯,容易造成误判。
于是,1920年,在美国底特律,警察发明家William Potts引入了黄色信号灯。
三色灯正式诞生:
红灯:停车
黄灯:警示(准备停车)
绿灯:通行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大大提高了交通效率,也成为后来全球通行的标准。
为什么是红黄绿?
红色:波长长、最显眼、最能引起警觉
黄色:警告、过渡
绿色:平和、通行信号
至此,颜色标准也基本定型。
自动化时代:红绿灯越来越聪明
随着城市扩大、车辆增加,人工控制已远远不够。
1920年代末,出现了基于定时器的自动红绿灯。
到了1950年代,技术进一步发展,发明了感应式红绿灯:
地下埋磁圈,检测是否有车辆经过
根据实时车流调整红绿灯时长
这一代红绿灯,大大提升了道路利用效率。
进入智能化:红绿灯也联网了
进入21世纪,红绿灯不再只是孤零零的信号装置。
与城市交通管理中心联网
接入摄像头、大数据、AI算法
实现实时动态调控
比如,在车流高峰时段自动延长绿灯时间,在空旷路段快速切换,甚至还能为急救车开辟绿色通道。
红绿灯,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懂我们。
有趣的小知识
日本的绿灯叫“青信号”(因为传统日语里“青”泛指蓝绿色)
德国有可爱的“小绿人”图案(Ampelmännchen),成为城市文化符号
有些城市开发了盲人辅助红绿灯,加入语音提示与震动按钮,兼顾无障碍出行
一盏小小的红绿灯,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小结
从煤气爆炸的第一盏红绿灯,到今日AI智能联控系统,红绿灯见证了人类社会交通秩序的建立,也映照着科技进步的脉搏。
下一次在街头抬头,看着红灯停、绿灯行,不妨想一想:
这盏普通的灯,是人类管理复杂世界的一次伟大尝试。
参考书:
1.《车轮上的历史》 – 汤姆·斯丹迪奇
2.THE DAWN OF THE MOTOR AGE IN THE AMERICAN CITY
Peter D. Norton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科普故事,欢迎关注加星“书海星航”,点亮下方和
,让更多的人和你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知识世界!
——传播知识 传播力量——
求电子书可加微信号“fengpu1976”或“书海星航”加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