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着疫情、缺芯、原材料成本上涨这些诸多不利的因素,但这两年新能源车的涨势依然喜人。
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21.6%。但是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增加,其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在增加,而且是成批量的增加。
数据显示,整个上半年,新能源车召回数量已经超过了31万辆。而今年7月份国内共有14家车企、42款车型进行了召回备案,涉及汽车总量达38.6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召回数量达到11.24万,更占了召回总量的将近三分之一。
新能源车召回数量与日俱增
卖得越多,召回越多,而且,召回的覆盖面已经把高中低端各路品牌一并囊括。
卖得最多的顶流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总共发布了4次汽车召回公告,累计召回275809辆缺陷车辆,包括
保时捷的纯电动车
同样是豪华品牌,奔驰的EQC因为电机的安全隐患,在上半年也召回了超过一万辆,这个数字几乎是
主流品牌方面,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丰田对才上市不久的bZ4X进行全球召回。虽然因为刚上市不久,召回的数量并不多,而且尚未波及到国内,但直接导致了国内bZ4X的上市计划不得不推迟进行。
长安福特的纯电动车
自主品牌方面,销量最大的比亚迪在上半年召回了将近一万辆唐DM之后,又在7月底再次召回了5万多辆唐DM。奇瑞在6月份召回8067辆
新能源车召回数量增多,原因何在?
为什么新能源车的召回数量持续增多,其实不外乎是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销量基数越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会越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新能源车召回数量增多,其实也说明了是目前新能源车的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成熟。
其次,与传统燃油车以机械构造为主不同,新能源车的电气化、智能化架构决定了它在软硬件方面都比传统燃油车更容易出现问题。就好像我们的电脑和手机,哪怕配置再高都难免会出现宕机的情况。而新能源车一旦出现问题就有可能是重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一些新功能、新技术的应用上,比如新能源车的三电、自动驾驶。因此召回频次也会增多。
第三,部分在新能源转型上落后的品牌,急于追上时代的步伐,仓促上马新能源车型,又或者是在新能源车的设计上缺乏经验,导致可能在设计制造之初就忽视了一些隐患,这些问题在上市之后爆发,像丰田的bZ4X、奔驰EQC就是这类的典型案例。
第四,新能源市场的爆发,让车企的产能吃紧。像特斯拉、比亚迪这些势头正盛的品牌,此刻手上都还积压了数万辆订单不能交付。为了赶交付,在生产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装配、做工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可能在软件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测试,导致交付后出现问题。
现在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
既然新能源车召回这么多,那现在到底还能不能买新能源车?小编认为,新能源车尽管目前在便利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是市场的大势所趋。在家里有一辆燃油车的基础上,把新能源车作为家中的第二台日常通勤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在购买新能源车上仍有几个小建议提供给大家。
不要冲动追新。现在的新能源车品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饭圈文化,许多新车型都在上市前就开启预售、盲定等多种活动,吸引用户下单。但是以目前车厂的产能,供应链保障来看,并不一定能够确保交付,如果仓促交付,后期出现问题的概率也会增大。
不要过度追求和相信新功能。车上电子类功能越多越繁杂,出故障的概率也会越大,这个道理在燃油车时代就已经得到了验证。而像自动驾驶这类酷炫的功能,严格来说都还没到可以大范围应用的时候。这些技术功能都还在不断迭代、测试、验证当中,必定还会有很多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所以最后不要以新功能新技术作为选择一台新能源车的理由。
不要盲目相信海外品牌。时代变了,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都领先于海外品牌。海外品牌虽然在品牌、用料做工上仍有优势,但这些优势也可能在追赶中国品牌的过程中犯错而丧失。
最后一个建议,在目前这个从燃油到电动的过度阶段中,相比较而言,混动会是一个比纯电更务实,出问题概率更小的选择。(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