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能源汽车圈又爆了个大瓜。
小米,那个曾经靠“为发烧而生”口号席卷手机市场的品牌,如今也要来汽车圈“搅局”了。
他们的首款车型YU7,还没正式上市就自带话题,最近关于它车窗玻璃镀膜的讨论,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这事儿的起因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担心现在流行的汽车玻璃镀膜会影响车内信号。
毕竟,谁也不想开着智能汽车,结果手机信号像“老太太过马路——慢慢吞吞”,导航也跟着“犯迷糊”。
小米这次算是站出来“辟谣”了,说他们的YU7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提前给信号“留了扇窗”。
那么,小米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咱们得从YU7的玻璃用料说起。
这车用的是“组合拳”策略:前风挡和天幕用的是透光性最好的白玻,方便后续镀银;后排侧窗和三角窗用的是隔热性最强的灰玻,保护隐私;前门窗则是绿玻,兼顾视野清晰度和隔热。
重点来了,为了隔热,YU7还在玻璃内层“刷”了一层又一层的银膜,这可是隔绝红外线的“秘密武器”。
前风挡镀了三层银,隔绝了97.6%的红外线;天幕镀了两层银,再加上Low-E工艺,直接把红外线隔绝率干到了99.1%。
说白了,就是要把车内打造成一个“冬暖夏凉”的舒适空间。
但是,镀膜这玩意儿,搞不好就会变成信号的“拦路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小米的工程师们也是“绞尽脑汁”。
他们在设计原厂玻璃的时候,就预留了信号区域,像是ETC、导航GPS、通信用的5G信号,都提前规划好了“专属通道”。
不得不说,小米这波操作还是挺“秀”的。
既要保证隔热效果,又要兼顾车内信号,这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考验的是车企的技术实力和设计功底。
不过,话说回来,消费者也不是“傻白甜”,光听车企“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肯定不行。
YU7的实际表现到底如何,还得等上市之后让市场来检验。
但至少从目前来看,小米在YU7上下的功夫,还是能让人看到他们的诚意。
至于最终能不能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那就只能“走着瞧”了。
毕竟,汽车这玩意儿,可不是光靠“发烧”就能搞定的。
它需要的是真材实料、经得起考验的品质,以及真正站在用户角度考虑的用心。
小米,你准备好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