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拐点:18个月连增终结,市场迎来分水岭
2025年10月8日。比亚迪发布9月产销快报。一组数字引发行业震动:当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 5.52%。这是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下滑。连续18个月的同比增长纪录就此终结。
生产端早已亮起警示灯。7月产量率先出现同比下滑。比销量转负提前整整两个月。8月、9月延续跌势。产销节奏发生重大变化。真的。很明显。拐点已至。
增速收窄直至转负。这是比亚迪近期销量的真实轨迹。从年初开始。同比增速逐月放缓。就像慢慢泄气的皮球。最终在9月陷入负增长区间。
01 行业热火朝天,比亚迪独陷负增长困局
当比亚迪销量出现同比下降时。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活跃。甚至可以说是火热。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零售预计达125万辆。渗透率高达 58.1%。
多家车企创下历史新高。零跑交付66657辆。增长97%。小鹏增长95%。小米突破4万辆。蔚来、岚图增幅均超50%。市场一派欣欣向荣。
但比亚迪却逆势下滑。不仅如此。理想汽车同比下降36.76%。广汽埃安下降18.6%。市场分化加剧。强者恒强。弱者承压。
02 “反内卷”政策成销量下滑的隐形推手
无序的“价格战”曾席卷整个行业。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产业链上下游承压加剧。
2025年5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倡议。明确反对“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工信部也表态整治“内卷式”竞争。
6月。十余家主流车企签署承诺书。明确规定“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督促落实。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账期和压库都是针对整车企业的限制行为。自然对整车企业压力大”。比亚迪等依赖传统竞争模式的车企首当其冲。
03 四面楚歌,比亚迪腹背受敌
竞争对手正在全方位蚕食比亚迪的市场份额。吉利、奇瑞、长安等传统对手强势追赶。1-7月。吉利新能源车交付量同比大增 106.15%。长安新能源车型交付占比率先迈过50%大关。
新势力品牌更是黑马频出。零跑1-7月交付27.18万辆。增长149.8%。小鹏M03在10-15万价位区间交付超10万辆。华为鸿蒙智行携全栈智能化方案抢占经济型市场。
合资品牌也在加速反攻。大众计划推出低于2.5万欧元的电动车型直面比亚迪。丰田今年将在欧洲投放9款纯电动车型。
04 高端化受挫与智能化陷阱
王传福曾表示高端化是必须打赢的硬仗。但现实并不理想。2025年1-7月。比亚迪20万元以上车型交付量同比下滑 12.97%。
“全民智驾”战略同样收效甚微。1-7月。比亚迪前装标配NOA交付90.37万辆。但销量仅增长25.99%。硬件配置的堆叠反向拉低了毛利率。
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区NOA标配车型交付均价为29.62万元。而比亚迪品牌城区NOA标配率不足3%。智能化升级未能带动品牌向上。
05 战略调整与未来迷局
面对困局。比亚迪已启动战略调整。推迟宋L GT车型上市。将腾势N8L发布时间延后至2026年。
未来一年。比亚迪将严格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集中资源打造四款战略车型:U8 L、U7、海狮06和钛7。
同时。比亚迪以前9个月累计销量321万辆的市场体量。仍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要实现500万辆的年度目标。第四季度需完成179万辆销量。平均每月近60万辆。
这可能吗?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选择了“慢下来”。这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比亚迪的销量下滑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整个行业变革的缩影。当野蛮生长时代结束。精耕细作成为必然。对于比亚迪和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来说。一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