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上汽大众决定告别“压库”模式,跟经销商一起搞“长期主义”,这事到底有啥门道?是不是装样子,是不是临时抱佛脚?说实话,这个“压库”问题,几乎每个汽车厂商都一直在干,见怪不怪。但为啥这次上汽大众突然决定不走那条老路,开始和经销商谈理想、谈未来,甚至“共建生态”?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先问一句:“压库”到底有没有好处?厂商往经销商头上压货,其实就是把风险往下游甩,账面销量上去了,报表好看,经销商呢,就整天被货压得喘不过气来,催着清库存,利润薄到能用牙签搅动。上面的日子是舒服了,可下面能不能活,再说。现在行业调整得比任何时候都快,你还在玩“把销售目标往经销商头上一丢就不管”,已经不是那个年代了。说句大实话,经销商其实就是你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真把他们耗死了,你厂商还能剩下啥?
有时候我想,搞汽车这行的人都盼着“以价换量”赶紧结束,好像只要不打价格战,大家就能挣钱了。真相是,昨天有价格战,今天有价格战,明天依然会有价格战。只是你能不能在内部把“赢利和销售的平衡”慢慢找回来,这才是活下去的道理。最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说主流合资品牌整体表现不太好,盈利能力给了4.2分,新车这块都没给到4分。行业的平均分是5.4分、他们只有5.2分,这些数字听着就让人替他们紧张。说到底,“光有销量没利润”的毛病,大伙都知道治不了。
上汽大众这回能在合资品牌里排名提升到第二,报告盘点说2025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6%,你不要觉得是多大的进步,但在大家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细节就很能说明问题。而且综合分拿到6.0,这不仅是靠厂家能力,也得经销商配合。尤其新能源这块,虽然大盘涨得乱七八糟,但他们还算能跟得上节奏,没有被时代抛下车厢。
讲到这里,很多人要问了,“那你说上汽大众到底怎么干的?”粗暴地说,就是不再靠压库,而是开始关心利润——不是那种“得过且过的利润”,而是能让大家“长期有肉吃、愿意跟着你干”的利润。厂家给经销商减负,考核不那么事事催着你完成任务,尤其那些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的零部件售后硬性指标,从指头掰到了拳头。“共建生态”,这词说得云里雾里,其实就是让经销商不是光为卖货而卖货,而是要有自家品牌的护城河,能活下去,能跑得远。
我就在想一个问题:大多数厂商嘴上说长期主义,其实心里还是短期主义。你想,一年、两年赚不到钱,他们立刻就调整策略,经销商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车卖不出去就拼命甩价。可这次上汽大众真刀真枪地减库存,还调整销量目标,这在行业里其实很罕见。讨好经销商的同时自己也不敢乱来,最底层的道理是什么?其实就是“利”字当头,但又不能把牌局搞烂,只能两边都让一点,各自能有盼头。
有人可能质疑,这是不是因为市场不好了才搞这些动作?这不能排除。行业重压之下,大家都浮躁,能多卖点是一点,能多赚点是一点。“长期主义”本质上就是“别自己给自己挖坑”,让合作伙伴活得长久一点。厂家盈利能力强一点,经销商也要能挣钱,用户不被乱价忽悠走,这才是三赢。
比如,报告里也说了,厂家的人员能力还有服务支持都得分很高,经销商认可。这说明厂家上至总部,下至一线,大家的沟通和配合确实比以前强了,不是那种“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而是有了“大家都是自家人”的那种团队气氛。车市不好,就指望一起扛,谁也不能掉队。
但我觉得,问题还没完。盈利满意度和信心度这么低,经销商还是没法真正松口气。行业没变,市场还是要“卷”,新车型、新能源不断推出来,你说是不是压力越来越大?厂家虽然表面上不压库了,各种返利、目标调减、库存管控都成了套路,但只要大盘风吹草动,考核和压力还是第一时间砸下来。
其实真正引发我思考的是,“价值共赢”这四个字,厂家到底落地了吗?你说你不打价格战,靠创新和用户体验,每个人都说得特别好听。可在中国车市这种环境里,你不给老百姓便宜,他们就不买你的车;你太便宜了,经销商就没有利润。上汽大众这次选择减少“内卷”,想从补贴、返利、产品创新几个角度挖掘新增长点,说到底是逼自己转型。只不过,这条路走起来比打价格战难太多,因为没人能保证用户一定会为“价值”买单。
比如现在国家有补贴政策,主流合资车企迎来窗口期,他们每一家都在琢磨怎么趁着这股东风能多补点漏洞。但补贴不可能永远,风头一过,真正考验的又是自己的盈利能力了。我注意到报告里还说,上汽大众开启ID.系列营销,开始针对新能源做战略规划,2026年还想“新能源强势登录”,这回是要把未来的“蛋糕”先抢占。但新能源市场“卷”得更厉害,谁都在搞创新、谁都在降价,你新产品能不能赢,靠的还是品牌和口碑,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下课题,给KPI”能做出来的。
大家都明白,经销商满意、厂商满意、用户满意三个方向,最后还是要靠产品力跟服务力。那些空洞的大词,放在饮水机上聊聊天还行,落到实际操作上,就是自己的货能不能卖得出去、利润能不能分得下去。长期主义是个好事,但行业根本还是要活得久、活得好。在风口下跳一场舞容易,可一旦风停了,你有没有能力“挺下来”,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上汽大众这次算是给所有同行提了个醒——别再靠压库过日子了,跟经销商一起谋长远。长期主义不是喊口号,而是每一步都为明天考虑清楚。“今天你让经销商喘口气,明天他才肯帮你拼命。”你要知道,汽车这个产业,变得太快了,谁都没有资格拿合作伙伴当炮灰。未来怎么走,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就是谁熬得住、谁能持续“共赢”,最后谁才是赢家。
到这儿你可能还在想,这到底能不能让上汽大众逆势突围,带领整个经销商队伍一起走到最后?其实最关键的还是那句话,厂家和经销商永远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压库、甩价肯定不是好办法,只有一起在用户、产品、服务、利益做真正的长远打算,才能在动荡的市场里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这才是属于所有造车卖车人的“长期主义”。
你怎么看?是嘴上的长期主义,还是实打实的下场改变?未来还会不会反复卷回头路?我不知道,但希望中国汽车行业真的能改变,不只是上汽大众一家,而是所有还在坚守“长期主义”的人,能一起把这个市场盘活。这不是故事,而是明天的饭碗。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