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
比亚迪在巴西搞的这个第1400万辆车下线仪式,本质上不是一个庆典,这是一场精心策划、充满了暴力美学的行为艺术,是王传福老师写给全世界同行的一封战书,翻译过来就四个字:
我不过了。
你以为这是造车?不,这是在南美洲大陆上,当着所有老牌车企的面,表演一个原地起跳,直接把餐厅的吊灯给拽下来了。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在对手的后花园里开了一个传送门,然后蜂拥而出一群开了狂暴的兽人。
你看现场,巴西总统卢拉老师那个高兴劲儿,那个自豪感,真的只是因为拿到了一台宋Pro吗?是,也不是。这台车已经不是一台车了,它是一个图腾,一个绑定了两国利益、就业、能源战略的“压缩毛巾”,现在只是浇上了水,瞬间膨胀开来,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它本来的样子。
王传福把车钥匙递过去那一刻,我脑子里全是玄幻小说里的场景:一方宗主,当着天下英雄的面,把镇派法宝传给了新结盟的异域霸主,然后对着台下虎视眈眈的各路门派说:“从今天起,这片大陆的规矩,我们说了算。”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中二,但你仔细想想,商业竞争的本质,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吗?它从来都不是温良恭俭让,而是赤裸裸的“黑暗森林”法则。尤其是在今天这个时间点,电车这个赛道,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是你死我活的淘汰赛,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过去大家是怎么玩的?在欧洲搞研发,在美国讲故事,在中国卷价格。大家心照不宣,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假装岁月静好。但比亚迪干了什么?他直接跳出了新手村,没去跟你们挤热门服务器,而是直接跑去南美洲开了一个新服,自己当GM。
这叫什么?这就叫“不务正业”的降维打击。
当所有人都盯着欧洲市场那块难啃的骨头,为了一点点市场份额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比亚迪选择了一个看起来很远,但实际上是空白一片的战场。这就好像一群修仙者在争夺一个灵气充裕的主峰,打得天昏地暗,结果有个家伙直接跑到后山,发现了一条没人知道的巨大灵脉,然后默默开始筑基、金丹、元婴,准备直接飞升。等主峰上的人打完了,一回头,发现后山那个哥们已经准备渡劫了。
同行看了也得傻。
就问你怕不怕?
更有意思的是,工厂门口那条路,直接改名叫“比亚迪路”。
这个操作,堪称典中典。它重要吗?对当地交通可能不重要。但它的象征意义,简直是把“骑脸输出”这四个字刻在了巴西的地图上。这不是给巴西人看的,这是给大众、通用、丰田、斯特兰蒂斯这些还在犹豫要不要在南美all in电车的老钱们看的。
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肌肉展示,是一种精神上的“金钟罩铁布衫”。以后这些品牌的经理们,要去比亚迪工厂谈合作或者搞调研,导航软件会温柔地提醒他:“请沿比亚迪路行驶”。那一瞬间的心态,我想会非常值得玩味。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说实话,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我对这些宏大叙事已经有点免疫了。什么全球化,什么绿色转型,听多了耳朵都起茧。我昨天晚上点了个外卖,那个骑手小哥的电瓶车,那叫一个风驰电掣,感觉比很多车都快。有时候世界的真理就在这些地方。
但比亚迪这一套组合拳,我还是觉得有点东西。因为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出海逻辑。传统的出海是“产品出海”,我把东西造好了,运到你家去卖。比亚迪现在玩的是“生态出海”,我不光卖车,我还把工厂、供应链、甚至品牌叙事和当地的政治利益深度绑定。它不是在巴西卖车,它是在成为“巴西的比亚迪”。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战略。因为它让竞争对手的打击变得无效。你怎么打击一个已经成为当地经济一部分的企业?你怎么跟一个能给当地带来大量就业和税收,甚至总统都亲自站台的品牌去打价格战?你打的不是一个企业,你打的是人家整个国计民生的一部分。
妈的,太狠了。
所以,你看王传福宣布给COP30气候大会提供30台定制车,会后还送给当地机构。这是什么?这是在表态。他在告诉所有人,我比亚迪来这里,不是捞一笔就走的过江龙,我是准备扎根的本地虎。我是来交朋友的,是来一起建设新巴西的。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这场发布会是写给同行看的战书。它传递的信息非常清晰:
第一,价格战我能打,而且能换个地方,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打。
第二,技术壁垒我有,但我更擅长建立“生态壁垒”,让你想进都进不来。
第三,品牌玄学你们有,但我能创造新的“本土玄学”,让总统为我代言。
所以,比亚迪的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也许明天外星人就来了。但至少今天,他们用一场看似常规的庆典,给所有车企上了一堂生动的、关于“掀桌子式竞争”的公开课。他们让所有同行都感到了一丝寒意,一种发自内心的焦虑。
而让同行难过,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