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推司机自主定价,油费养车成本高,行业恶性竞争加剧

这几年,网约车平台给人的感觉一直在变。有时候觉得它在革新出租车行业,把大家带进一个透明、高效的新时代;有时候又觉得它把司机和乘客都变成了一个算法里的小数点,要什么人情味?最近,一个新鲜事儿浮出水面:平台让司机能自己定价了。表面看,司机终于多了点自主权,价格随自己喜好来,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司机能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了?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

想一想,以前出租车行业有明确的计价标准,政府说了算,每公里多少钱,车费怎么算,全城就那么一个章法。后来网约车来了,开始能通过平台订车,价格也有弹性,但基本还是平台拿主意,乘客和司机更多只是按规矩办事。“自主定价”的这一步,让人看着像是松绑了,说司机也能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价格。你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吗?还是只是换了个名字,玩法依旧?

再看看那些大家晒出来的截图,一公里0.9元,最高给到1.2元,这价格真让人心凉半截。不说别的,现在车油费、保养、保险,还有时间成本加在一起,一公里顶多也就赚回饭钱。这“自主定价”,是让司机能随便要价吗?不是,是给定了一个极窄的区间,只在一个相当低的位置上晃悠。甚至广州那些能设置得稍微高点的,1.3到1.9元一公里,算下来和早些年出租车的价格还是相差不少。司机手里的权力其实有多少?平台告诉你可以“自主调节”,但其实就是在玩文字游戏:你想涨价,不行;你想降价?随便。最后自由变成了“你可以选择怎么委屈自己”。

可能有人觉得,这也是市场化的一种趋势。反正市场竞争,谁便宜谁能接单,司机自己看着办呗。但问题在于,现在订单本来就不多,没有一个足够健康的需求支撑。订单少,司机多,想接单只能拼价格。有些司机老实按平台给的正常价跑,有些司机心一横,价格压到最低,哪怕就是糊口,先拉活再说。这一来,原本还能互相维持的收入水平就被打破了,卷成了一锅杂烩——最后谁都得不到好处。恶性竞争,你见过的,肯定比我多。越卷,越没人赚到钱,行业只会越来越寒碜。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的平台“创新”,到头来经常是两头不讨好?司机觉得自己没真正得到话语权,乘客其实也看不到什么太大的实惠。降价一开始可能有些人开心,等普遍都降到成本线,服务体验越来越烂,谁还愿意用?司机心思都在怎么节省成本,乘客你也是靠运气,指不定下回遇上什么奇葩事儿。但平台呢,他们稳赚不赔,抽成只要有订单,怎么便宜都能分钱。司机和乘客在一边卷,平台在另一手机算账。这公平吗?说到底,这种“自主定价”更像是一纸糊墙,把责任全扔给司机,自己当甩手掌柜。

你问,到底是不是让司机活得好一点了?我觉得,不仅没什么改善,反而更容易让司机陷入困境。你要想维持正常运作,油费、保养、保险、车辆贬值,都是实打实的钱。平台小范围的“自主权”给得很有限,无非是让大家选择怎么自己饿着肚子开车。司机的底线很快被试探出来,等每个人都没底线地降价,“活下来”成了最大考验。

这也不只是现在才有的事。早些年一些小平台做过这样的试点,结果遇到都是老掉牙的问题:司机自己拉低价格,想多接单,结果大家一起亏钱。乘客习惯了低价,遇到正常价格就嫌贵。最后平台看市场数据,觉得还是统一价更稳,不玩了。所以这次改变,说白了就是老瓶装新酒,折腾一圈还是那点事。

网约车平台推司机自主定价,油费养车成本高,行业恶性竞争加剧-有驾

其实你回头想想,网约车这一行一直都有很多“自由”,但多半只是表面上的自由。司机能选价,可价区只有那么一点点。平台说订单都让你抢,实际算法里谁接单多谁有权;平台说保障司机利益,下一秒就想办法让成本增加。乘客呢?以为越便宜越划算,但安全、服务、体验却慢慢缩水。久而久之,变成了大家一起消耗彼此的底线,谁都不好过。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说来简单,网约车平台最初强调市场调节、资源合理分配,现在变成了价低者得,谁都想抢活儿,谁都不敢厚脸要高价。只有平台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以收割双方。他们不怕司机亏钱、不怕乘客不满,只要业务量够大,抽成就能收,平台就赢了。司机跟乘客只能在剩下的空间里自救。这种局面下,“自主调价”严格说可能不是权利,而是包袱。

网约车平台推司机自主定价,油费养车成本高,行业恶性竞争加剧-有驾

还有另一个问题,很多司机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内卷”得更厉害?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大家都在拼命压价,还能活多久?你让司机定价,收入本来就不高的人,为了抢单愿意更低;有点积蓄的也只能等着全市场一起随潮流下跌,一步步把行业卷到底。等价卷到没人愿意干的时候,平台还能轻易找下一个替代。司机成了一次性的“消耗品”,谁还能有奔头?

再说,很多司机本身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光靠这几毛钱一公里,能不能活都难讲。连累整个行业,服务质量也会被拖下水。低价没好活不说,安全和稳定还都打上了问号。平台到底有多在乎司机?有多关心乘客?看他们每次推新模式,好像很关心体验,但最后都是数据和抽成说了算,实打实的事从来不碰。等到司机实在熬不住,退场的退场,换一批人继续卷,恶性循环。

网约车平台推司机自主定价,油费养车成本高,行业恶性竞争加剧-有驾

其实仔细想,司机的“自由”并不真正存在,就像游泳池只开放半米深,任你自由游也起不了啥浪。市场本来该是公平的,能靠自身能力生活。现实是,平台把所谓的自由变成了限价折腾,在安全成本空间压榨司机。行业要想变得健康,大家的底线至少该有,不是比谁更能亏本。

你可能会问,那有没有解法?要我说,这种模式归根到底得回头看行业治理。司机要能挣上体面钱,乘客也愿意付出合理价格,平台才有可能长期发展。现在这样无限“自主调价”,结果只会让低价常态化,行业服务降低,司机生存艰难。市场该有更多公开透明的规则,监管别老光看数据,好歹要守住基本的公平和秩序。真正的自由,是成本可控,收入有保障,而不是谁都能随便玩命降价。

你不觉得,过去那些“运价标准”其实也有它的好处吗?最起码大家知道底线在哪里,不用把每天都当最后一天来抢活。网约车做大,确实给了大家很多便利,也让行业更透明,但不能为了跑量,把司机和乘客都丢到悬崖边上。行业是大家的,不是平台一家说了算,司机有话语权才能有未来。否则,平台越创新,司机越焦虑,最后输的还是大家。

最后再问一句,你自己会愿意在这样的模式下当司机吗?这模式看着好像很人性化,实则是套着自由的马甲,把风险分摊到每一个司机身上。司机要有选择,但不能只在底线里自相残杀。平台要挣钱,也要为长期稳定考虑,别总把人当数字算。说了这么多,其实开车不容易,挣钱更不容易。如果这个行业只剩下一地鸡毛,到底谁还敢说有未来呢?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