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历经两年多的酝酿,瑞豹的全内走线碟刹气动车——SparkEvo,在今夏悄然到来。它是瑞豹三大车系中第一款“Evo”世代产品,迎合着如今瞬息万变的流行趋势。在高端公路车越来越趋向于整合的当下,它给出了完整而高效的解决方案。
14999元,就是如图所示这台落地整车的售价。它一方面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平台,另一方面划出了清晰的改装空间。
SparkEvo有何奥秘?最终市售版经历了哪些研发历程?且看本文简单概括。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在设计之初,就有考虑职业车队的使用。 瑞豹近年来赞助的澳洲圣乔治洲际队,以往都是在使用Super 5车型征战各大职业赛。不过,由于Super5的几何实际上是偏宽松的,而且产品调性不偏向于爬坡或平路,所以圣乔治很想要更纯粹的竞赛利器。于是Spark车系和Robin车系的迭代,都更加着重于满足职业赛的需求。
SparkEvo,就是一台适用于平路冲刺争夺的破风型战车。而SparkEvo上市的第一个涂装版本,也正是为圣乔治车队量身定做的车队版( 随着SparkEvo的正式市售,更多涂装选项也有待公布)。恰逢今年是圣乔治俱乐部百年纪念,SparkEvo无疑是一份绝佳的贺礼。
如今,这台车不仅已经交付给圣乔治车队,瑞豹作为器材赞助商的国内车队——iGPSPORT码表-泰山瑞豹中国车队,也将使用该款车型征战国内赛场。前不久,队长兼冲刺主将孔文生也已经拿到SparkEvo车架,并进行了直播装车。
大家买到的整车,也会完整装配与职业队版同样的车架组。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来看看SparkEvo的几何表。它一共提供了5个尺寸,从XS到XL有40mm 的Reach递进,可以覆盖较大的身高范围。5个尺码的STR(堆高-前伸量比值)从1.33逐步提升至1.39,均属于激进几何的范畴,这无疑会对使用者的核心力量提出较高要求。
XS码的头管角度只有70°,S码也只有71.2°,配合其偏大的拖拽距,车子的循迹性很好,操控偏向稳健。车子的前轴距保持在打脚安全线之上,对摇车操控亦有帮助。
5个尺寸的车架有着统一的410mm后下叉长度以及68mm的五通下沉,在真空宽胎时代,这个设定似乎比较保守,会对后轮宽容度带来一些限制。不过作为一台追求绝对速度的破风车,能完美兼容28c已经足够,短后轴也有利于加速。
值得留意的是,SparkEvo的座管角度是所有尺寸统一73°(而某C品牌一直因为这一设定而备受争议 ),而且标配的破风座杆是20mm后飘,这会让下肢比例偏小的用户需要把座垫推得很靠前。不过,瑞豹已经在开发针对SparkEvo的无后飘座杆,希望能早日面世。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都说SparkEvo是“腰椎杀手”,它到底有多激进?我们可以通过与两款经典气动车的对比来一探究竟。
CipolliniRB1000是公认的最激进几何市售公路车。它的7个尺码,STR最大值也不过是1.34,大码车的STR可以说是丧心病狂。SparkEvo和它比起来,简直能算耐力车。
而SPECIALIZED最新一代的Venge,中小尺码的STR与SparkEvo较为接近,座管角度也更偏垂直。随着尺码的增大,Venge会更加显得宽松。
初步认为,175cm以下的腰力【较好】的车友,都能hold住SparkEvo;而腰力【极好】的高个子车友,用SparkEvo也比较适合。为了降低普通用户的“腰力门槛”,SparkEvo也通过标配多个垫圈以及宽松的一体把(下文会详细介绍)来弥补堆高。当然了, 对于中自联单站冠军孔文生、环太湖总冠军迪兰·肯内特这类冲刺手,直接STS也不嫌低。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从设计到测试,再到最终上市,SparkEvo一直在改变。去年7月,我就曾带着SparkEvo的Prototype去法国骑行环法的经典赛段。在Prototype已经足够优秀的情况下,如今的市售版还有多项改进,实属难得。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去年我拿到这个Prototype车架的时候,下管位置还保留了机械变速进线孔,为机械套件外走线留了余地。当时与车架配套的全内走线专用碗组以及一体把尚未交付,我通过第三方一体把+3D打印垫圈实现全内走线。而Prototype的五通底部以及后下叉等细节,亦有待完善。Prototype车架(S码)的重量约为1200g,仍处于偏重的水平。
如今,市售版车架/整车已经提供了完整的全内走线解决方案,让所有普通用户都能享受到全内走线的凌厉(所有用户背后的技师都能受到折磨……)。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市售版SparkEvo,车架头管、上管以及下管不再有任何进线孔,凸显破风车应有的简约。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的头管长度非常短,S码只有100mm,这就是STR 激进的缘由。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的前叉S码实称434g(未截管),前轮宽容度尚可,实测能装30mm轮胎;如果按照某些气动轮组厂商的理论,前叉需要容纳更宽的轮胎和轮圈。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整车标配铝轮更大的作用是降低价格门槛,让更多车友能上车。相信入手该车的用户都会换上一对高框碳刀。这对铝轮的实用性也不错,作为训练/备用轮组是有必要的。
瑞豹未来也会发力碳纤维轮组等高端零配件,期待在高配整车上能见到。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采用截背式破风座管,未截管重量为265g。这款座管用料比较“扎实”,路感清晰(颠)。相信不少用户都在期盼无后飘版本,尤其是小尺寸车架用户。
座垫方面,SellaItalia的传统长座垫未必能入所有人法眼,大家根据自身习惯更换即可。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立管与后轮的配合紧密,包边同心度很好,后上叉采用气动车惯用的下沉式设计。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后三角很压缩,后下叉粗壮有力,以宽容度和舒适性换侧向刚性的做法。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Prototype的五通上部,管型均为截背式气动管型。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的最终版调整了模具,加粗了下管及五通位置,在将车架重量降至1000g以内(S码实称重量980g)的同时,增加了五通刚性。BB86五通在多款经典竞赛车型上均有使用(TCR、SLR01等),无一例外,它们都有上佳的踩踏刚性。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五通底部,没有外露的过线座。
一体把与全内走线系统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了解瑞豹的小伙伴都知道,他们是一家“车把制造大厂”,内部有众多一体把模具,也在为多个国际品牌做OEM。然而,在自家量产车型上搭载全内走线一体把,SparkEvo尚属首次。
SparkEvo搭载的这款一体把可谓精挑细选。它有着凌厉的气动外形,上表面平坦,但把立角度并不激进,把型又属于带外撇的“小弯把”,车把下方还留出了码表架孔,以上都是当今流行的元素。
不过作为一支追求刚性的冲刺把,它的重量在400g上下,爬坡手请谨慎购买。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短Reach风格的小弯把,带外撇,下把位的顺手度和刚性都非常令人满意。
目前这款车把一共推出了10个尺寸,所有尺寸都是6°的把立角度,58mm的超短Reach以及129mm的。
10个尺码的把立长度-上把位中对中宽度-下把位中对中宽度分别是:(单位mm)
80-380-400
90-380-400
100-380-400
90-400-420
100-400-420
110-400-420
120-400-420
110-420-440
120-420-440
130-420-440
值得一提的是,S码整车标配的【 90-380-400】规格弯把,上把位中对中实际宽度只有375mm;而孔文生实测他的【 120-400-420】规格,上把位中对中宽度也只有390mm,比标称宽度要窄一点。大家选择弯把尺寸时要留意。
不过对我来说,我更喜欢窄把+手变头内撇,375mm的实际宽度更合我意。
前文提到,SparkEvo车架的STR是偏激进的,但是标配的一体把弥补了这一点。一体把无论是6°的等效把立角度还是短Reach/小,都能有效回收整体前伸量和落差。也许一些用户会稍嫌一体把的把立长度设置较短(380宽最长只有100mm把立),毕竟气动型公路车需要长把立来稳定摇车冲刺;不过考虑到车架本身的拖拽距够大,循迹性已经有所保证,所以普通用户不妨试试使用比习惯长度短10mm的把立配置。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拆开把带,发现把横位置有个台阶。一般来说这种破风把更适合从上到下缠把带,这样可以让把横更加平整,趴上把更舒服(只建议骑台子时趴上把,不建议真实路面骑行时这么做,大PRO另当别论)。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想要实现全内走线,光一体把是不够的,还需要碗组、垫圈和车架等环节的配合。SparkEvo整车的出厂设置是40mm垫圈(3个10mm和2个5mm),这些垫圈都是左右镶嵌的,可以在不拆卸线管的情况下增减。
当然了,由于全内走线车架对线管的长度也有严格要求,如果你要大幅度增减垫圈,还是要重新走线/截线的。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全内走线系统的“秘密”其实也很简单,这种解决方案源于Token。该车采用了上下1.5寸头管内径——更大尺寸的培林与1.125英寸前叉舵管之间的空隙,足够为全内走线做文章。 它在金属迫紧环的前方挖了个洞,留出了足够让4根线管穿过的空间,于是即便是搭载机械油碟套件,一样可以实现全内走线。
这个系统相比于FSA的ACR,最主要区别在于无需将前刹车线通过舵管顶部进入,为把立上方留垫圈留出了余地(但需要在舵管中间钻一个孔)。对比新超六,后者只能实现刹车线/电线全内走,用机械变速时仍然需要通过下管顶部外走机械变速线。而BMC、Ridley等品牌的解决方案,则涉及到非圆形舵管,稍嫌复杂,倒不如1.5寸头管大法解千愁。
当然,无论是哪种全内走线方案,缺点总是有的,比如转向角度受限,安装费劲等等。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按照出厂配置称了一下重量,不含脚踏,装上一个水壶架是8.11kg。
这台整车的主要升级空间在于轮组和座垫(ShimanoR8020套件往上升到8070或者9120成本较高,建议保留),加上截管,它大概还有200~400g的减重空间。对于一台碟刹气动车来说,这个重量尚且可以接受。
试骑体验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的原型车曾登顶冯杜山。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SparkEvo的定位是纯粹的平路。它的巡航稳定性已经达到同类车型的平均线之上,从起步到35巡航,车头都不易偏摆,摇车时可以十分畅顺的走直线。它的高速稳定性是所有冲刺手都会喜爱的类型。
在垫上40mm垫圈之后,它的Stark+在590mm,与我的飞艇报告接近,但垫圈过多的副作用是明显的,它会让车头的摆动趋于迟缓。一般而言,公路车的垫圈数上限也是40mm,再高就影响舵管强度了。这台车要充分发挥其水准,最好还是少于15mm垫圈甚至STS,并且配110mm长度以上的一体把。
SparkEvo的短后轴带来了良好的侧向刚性,摇车很跟脚,不过副作用是垂直顺应性较差,粗壮的立管及座管设计也加剧了颠感。试试用这台车过连续减速带,你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尽管SparkEvo的五通下沉不算大,但是整台车的重心是偏低的。在高速过弯时,你需要更多的用身体倾斜来获取向心力,不然容易转向不足。在碟刹时代(SparkEvo没有圈刹版本),气动车的制动力也无需过多担心了,如果标配的R8020都搞不定你日常骑的下坡,建议换山地碟片并且前后160mm。
作为一台气动车,SparkEvo的爬坡体验很差吗?非也。即便是重量更重的Prototype,在爬长坡时也没有乏力,因为其侧向刚性够好。只是因为车头欠缺灵活性,在陡坡路段会比较费手力。如果它的配置足够高,把重量降到7.4~7.5kg左右,爬缓坡一定不会比传统爬坡车慢。
优点:
性价比高
车架外观简约美观
巡航好
侧向刚性好
全内走线,兼容机械变速
碟刹制动力好
一体把的把型设计符合国内市场主流
缺点:
轮组配置低
一体把尺码可选性有待提高
73°立管角度,目前只有20mm后飘座管
几何激进,对普通用户不友好
略重
PARDUS瑞豹Spark Evo全内走线 为冲刺而生-有驾
结语
如今的国产品牌越来越强大,产品也越来越好,登上的舞台也越来越高。在新一代产品经理对产品、市场以及竞赛越来越精通的时代浪潮中,单个产品亮点已经不能满足于成为“惊喜”。品牌需要将这些亮点组合出来,作为常规操作,呈献给终端消费者。
瑞豹在背靠强大的制造工厂的基础上,如今正逐渐释放出R&D方面的能量。在气动车Spark之后,无论是爬坡车Robin,还是古典车Super5的“Evo”版,都相当值得期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