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本小白对比亚迪海豚热管理系统架构做了详细的分析,整套水路系统极其简单,制冷剂系统相对比较复杂,但是比亚迪在制冷剂系统零部件做了高度集成来降低整车布置难度,接下来本小白就对这个高度集成的集成阀组结构进一步展开分析。
总成基本信息
下图是一个完整的集成阀组。海豚上用到的这个集成阀组,集成了制冷剂回路所有的EXV、SOV、Chiller、以及部分单向阀与传感器。总的来说包括三个电子膨胀阀(红色箭头所示)、六个电磁开关阀(蓝色箭头)两个温度传感器(橙色箭头)以及背面的Chiller(红框区域)。
从架构图上来看,红色圈所标识的零部件全部集成到了这个大的模块上,这样可以极大简化车上管路布置的难度。整个制冷剂系统小的部件也就只有一个单向阀在靠近蒸发器出口的空调管上。
冷媒流道板篇
海豚用到的冷媒流道板从外形结构上看,应该是分两层焊接到一起的。从图片上看起来,有点像钎焊工艺,上层通过锻造生产。
本小白试图对冷媒流道板的流道进行了还原,流道板与外部系统连接的接口如下图,与外部大部分接口都在侧面,正面只有一个蒸发器、一个冷凝器接口,背面也只有一个与电池连接的接口。(Chiller与冷媒流道板集成在一起组成了整个热泵阀组部件)
内部流道关系如下箭头,大概可以分成上下两层,其中蓝色箭头进截止阀可以认为在上层,红色箭头可以认为在第二层指通过截止阀之后联通到其他通道。黄色的箭头是跨了两层的通道,黄色箭头起点与红色的在同层,出口与蓝色的在同层。
整车上制冷剂管路示意如下,除了两根红色连线在流道板正面,其余连线都在流道板的侧面或者背面。
阀件篇
集成阀组上,总共有6个SOV阀(截止阀),用于制冷剂回路模式切换。6个SOV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其中5个是相同的,只有1个不同,大概是常开常闭阀的区别。
不同的那一个位于集成阀组的最左下角。
3个电子膨胀阀也有不同,有一个明显与另两个不一样,这里本汽车界小白实在是猜不到为什么了,如果非要说一种可能那笔者猜测可能是上层控制器驱动不够用了,所以用了一个LIN通讯的EXV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系统里面从上一篇分析的原理图上看有三个单向阀,其中两个集成到了阀组上,如下图蓝色箭头。但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红色箭头这个孔里看起来也好像也是个单向阀。
Chiller篇
集成模块还把Chiller也组装到了一起。Chiller体积很小,推测换热能力不大,热泵工况下余热回收的能力有限。所以有可能热泵模式下会同时采用室外换热器做空气源热泵,而且从架构图上看理论上也允许这种模式运行。
总结
海豚这个阀组设计非常巧妙,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基本上把大部分制冷剂系统部件都集成了,而且内部流道并不是很复杂,不存在流道交叉,而且从外形体积上看,内部流道的空间充裕,对于制冷剂流阻影响也可控,非常值得借鉴。
由于没有拿到拆解实物,只有一部分图片支持,所以有些信息纯属猜测,可能不是那么准确,没法给出更多的建议。
本篇所拆解阀组模块有售,如有需要请给本公众号发消息,管理员将安排渠道商与您取得联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