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2022-5-15《愚者空谈》公众号)
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新冠后遗症的“辟谣”,总体说来就是新冠后遗症不严重或是基本没有,不用担心。如果把这个结论放在目前的中国,没有问题,毕竟中国目前感染人数不多。但是放在国外应感尽感的情况下就不太一样了,所以新冠后遗症的研究主力不在中国,而在欧美。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新冠后遗症目前是什么一个情况。
一、新冠后遗症(LongCovid)是什么?
LongCovid(长期新冠)最开始是由患者群体自行命名的,也有人称之post-COVID-19syndrome(新冠后遗症),post-COVID-19condition(后新冠状态),post-acutesequelaeofCOVID-19(新冠急性后遗症),orchronicCOVIDsyndrome(新冠慢性病症)等等。目前对于该症状英文命名以LongCovid为主,而中文则为新冠后遗症。
它指代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后持续一定时间的(以及复发的或新发的)所有症状、病征和不良反应的统称。这个持续一定时间不同组织口径不一,按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定义是急性感染期后4周以上,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则是2个月以上。总之,就是新冠急性感染结束(一般10-14天)之后,还长期持续的各种除新冠外不能解释的让人不舒服的症状就叫新冠后遗症(LongCovid)。
二、新冠后遗症的早期研究
最早对新冠后遗症提出预警的是来自《纽约时报》的记者FionaLowenstein。她在2020年4月发表了相关文章。
这篇文章提到了她本人感染新冠的经历:这位记者即年轻又健康,但在感染新冠数周之后,她仍在经历疲劳、气促、咳嗽不止等诸多症状。
这篇文章激起了来自其他类似病例的反响。患者群体自发组织起来开展了对新冠后遗症最初的研究,他们对自己展开了调研,并发表了调研报告,并提到:“患有LongCovid的成员,在急性感染期数周之后仍有持续疲劳、无力、脑雾、肌肉疼痛以及其他一系列长期症状。”
随后,科学界也开始注意到新冠后遗症的普遍性,开始了更为深入的研究。
三、新冠后遗症的科学研究
Al-Aly老师是圣路易斯退伍军人医疗保健系统临床流行病学中心主任和研究和教育服务主管。他意识到有很多患者在感染新冠之后并没有完全康复,开始利用退伍老兵的医疗档案(几百万的病例数据)开展了病例规模庞大的新冠后遗症研究。他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High-dimensionalcharacterizationofpost-acutesequelaeofCOVID-19》(新冠后遗症的高纬表征)显示即使是新冠的轻症患者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而后遗症的症状也是五花八门,零零总总算下将近有200多种。
和流感相比的话,流感的后遗症就是个小弟弟,如论是风险还是涉及的器官症状,两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在Nature上发表这篇大作之后,Al-Aly老师有针对各个症状展开了一系列研究,篇幅有限就不在这详细介绍了。有些的小伙伴可以查看拍老师的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487753782),或是三个爸爸实验室(https://space.bilibili.com/301317612/video)自行了解。
而耶鲁女神岩崎明子老师主功后遗症致病机制方向,然而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致病机制实在是太复杂,不同的症状可能对应不同的机制,目前对于治病机制有几大假。咱也看不明白,只能勉强放一张图来解释一下。首先呢无论是无症状、轻症还是重症都有机率中招。当年龄大于65岁时,有50%的机率中奖,男性的中奖机率更大。在20-60岁之间,有5-30%的机率中奖,女性的机率更高。后遗症的治病机制主要有自免反应、菌群失调/致病菌重激活、病毒休眠/残留、组织损伤等等。
关于新冠后遗症的研究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借用岩崎老师的一句话来说:“这可能是进行的另一场大流行!”。
四、欧美政府对新冠后遗症的态度
目前,欧美政府都十分重视新冠后遗症。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全球最NB的公立医疗系统)NHS就有关于新冠后遗症的介绍。简单来说,只要得过新冠就有机会中奖,而且中奖之后症状还有可能持续开盲盒。
美国的疾控中心也有相关介绍,而且在美国新冠后遗症可被视为一种残疾。其他具体情况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前往了解,有中文界面,对中国人来说十分友好(https://chinese.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long-term-effects/index.html)。
美国政府问责局在今年3月份发表了新冠后遗症的相关研究报告,简单来说新冠后遗症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专门对此制定相应的政策。
五、英国新冠后遗症调查数据解读
英国统计局ONS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自2021年4月起ONS就一直坚持调查大英帝国新冠后遗症流行情况(对应上面岩崎老师的话),到现在已经有14期了。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新冠后遗症的概括和趋势。
首先来看一下新冠后遗症的整体趋势。后遗症患者的总人数自2021年8月开始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截至2022年5月共有179.5万的后遗症患者,占确诊病例的8.11%,占英国人口总数的2.68%。
从最近4个月的趋势来看,日常生活受新冠后遗症影响(包括alittle和alot)的人数占比在提高。
新冠后遗症在所有的职业中占比都在逐步升高,其中教师、医务人员和公务是“高危”职业。
这个持续时间就有点不讲道理了,44.1%的人已经遭罪1年以上了(奥密克隆这波才刚刚开始),长期患者不在少数。
自从4月开始,这批调查数据增加了感染变异株的情况。我们来看看不同变异株导致后遗症的情况。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尔法之前和阿尔法导致的后遗症人数变化不大,感染德尔塔的后遗症人数有所下降,但奥密克隆导致的后遗症人数有大幅度的上升。
奥密克隆导致后遗症的情况不仅我们关系,大英帝国也很关心,特意出了一份《Self-reportedlongCOVIDafterinfectionwiththeOmicronvariantintheUK》(大英帝国感染奥密克隆之后自查新冠后遗症的报告)。结果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感染了新冠,后遗症的中奖机率基本不变。奥密克隆的2种变异株BA.1和BA.2的机率在8-9%之间。
总结:
新冠后遗症已经开始对社会开始展现出影响,而由于其复杂的致病机制、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带来了具体的困难。由此引发的对健康和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未知,但其影响必然是非常显著的。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只要是得过新冠都有一定的机率患后遗症,即使是无症状居多的奥密克隆也无法避免,大英帝国的数据为8-9%的奥密克隆患者会患有后遗症,且有将近2/3患者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后遗症的影响。
作为目前还在“动态清零”的中国,我们不必以恐慌的心态看待新冠后遗症,但是必须科学的看待它、重视它。
PS:未知病因儿童肝炎与新冠脱不了关系(虽然还没最终实锤),这也有新冠后遗症。再加上之前提到过的MIS-C,已经有2种非常严重的儿童专属新冠后遗症了。国内感染过新冠的儿童还是要多留意。
参考文献:
英国统计局:https://www.ons.gov.uk/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https://www.nhs.uk/
美国政府问责局:https://www.gao.gov/
美国疾控中心:https://www.cdc.gov/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得了新冠。https://zhuanlan.zhihu.com/p/487753782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