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生产一线
发布时间:03-1914:00
上一期,小编给大家介绍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并且配套了相应的图片和理解记忆口诀。
今天,我们以铅酸蓄电池为例
1.看一下,在电池中存在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到底是氧化了谁,还原了谁?
2.带大家弄清楚什么是阴极、什么是阳极。
01阴极阳极
首先带大家温习一下,阴阳两极的知识点,当然这里不是搞玄学,搞八卦。而是化学中的定义。
1.阴极:得到电子的一极。(记忆:得到负能量,更加阴柔了)
结合上一期的记忆口诀来看,“降得还”,那么在得到电子的这个阴极一定是进行了还原反应,一定是把某一反应物(分子、离子、原子)的化合价降低了。
2.阳极:失去电子的一极。(记忆:失去负能量,更加阳光了)
结合上一期的记忆口诀,“升失氧”,那么在失去电子的这个阳极一定是进行了氧化反应,一定是把某一反应物(分子、离子、原子)的化合价升高了。
如果你把电子想象成钱
把阳极想象成爸爸(家中阳刚代表)
把妈妈想象成阴极(家中阴柔代表)
那么就是,爸爸(阳极失电子)把钱(电子)给到妈妈(阴极的电子)。
这么记忆可能会更加深刻一点,也不容易混淆。
02阴极阳极,电池正极负极,是一回事儿吗?
但是,一定要注意,在电池中,阴极不一定就是电池负极,阳极也不一定是电池正极。这个千万不要搞混了,很多四线小厂的电池工作人员,他们操作经验很丰富,可在这个知识点上面往往搞不清,要出洋相。要是这些知识点是在高考上,你搞不清楚,这个分数可是要白白丢掉的。卖电池生产设备的人员也可以学习一下,防止销售时候出洋相。
阴阳极:
是根据电子的得失来定义的。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阴阳极位置会发生变化。
正负极:
是根据电池放电的电流方向(对外电动势方向)来定义的。一定是从正到负。
所以,阴极阳极,电池正极负极,压根儿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回事儿。
03电池放电中阴极与阳极氧化与还原
04电池充电中阴极与阳极氧化与还原
05铅酸蓄电池中的关键Pb的化合价变化
在荷电状态时
正极为PbO2,负极为Pb,电解液为H2SO4
放完电以后
正极负极都变为PbSO4,电池中液体变为H2O
(由于平台编辑输入限制,分子式未作下标处理,抱歉)
从上图中,到底是谁被氧化,谁被还原,你看清楚了吗?
拓展资料:
正极和负极是针对原电池,而阴极和阳极是指电解池的。
电解池内电池正极接阳极,电池负极接阴极。
原电池是利用两个电极的电势的不同,产生电势差,从而使电子流动,产生电流。需要注意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设计成原电池。
构成原理1.电极材料由两种金属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由金属与其他导电的材料(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组成。
2.电解质存在。
3.两电极之间有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4.发生的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只要具备前三个条件就可构成原电池。而化学电源因为要求可以提供持续而稳定的电流,所以除了必须具备原电池的三个构成条件之外,还要求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化学电源必须是原电池,但原电池不一定都能做化学电池。
形成前提:总反应为自发的化学反应。
正负极判断通常情况下,在原电池中某一电极若不断溶解或质量不断减少,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此为原电池的负极(阳极,anode);若原电池中某一电极上有气体生成、电极的质量不断增加或电极质量不变,该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此为原电池的正极(阴极,cathode)。[1]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
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电解池
主要应用用于工业制纯高的金属,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构成: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而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氧化反应的过程。
电极反应1、电极反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
物质在阳极上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如上图装置中,Cl在阳极上失去电子转化为Cl2,阳极反应式:2Cl-2e=Cl2↑简记为阳氧。
2、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成为阴极。
物质在阴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如上图装置中,Cu在阴极是得到电子转化为Cu,阴极反应式:Cu+2e→Cu简记为阴原(阴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