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产品”、“内卷之王”、“性价比无敌”…
最近看见各种自媒体账号写的文章,都是这么评价「达尔文7号」的
但是有人告诉你,它的坑点在哪里吗?
被保人年龄:0-55岁
保险期限:至70岁,终身
缴费期间:5年,10年,15年,20年,30年
等待期:180天
·
轻症:40种,3次,30%保额,保费豁免
中症:35种,2次,60%保额,保费豁免
重症:110种,1次,100%保额
·
身故全残:18岁前max(现金价值/保费),18岁后赔付保额
重大疾病扩展保险金:1次,间隔期1年后,从2-5年,赔付20%~100%
恶性肿瘤或原位癌扩展保险金:恶性肿瘤-轻度与原位癌二次赔付二选一,30%,恶性肿瘤-重度二次赔120%
疾病关爱金:60岁前,重症额外60%,中症额外30%,各1次
特定心脑血管疾病扩展保险金: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二次赔,120%
ICU住院保险金:满7天,30%
|看条款▼
|解释▼
如果第二次重疾,不是在60岁前,那该责任就终止了
而即便第二次重疾在60岁前,还要看间隔期,间隔1年只能拿到20%,要拿到100%,必须间隔5年以上!
「其他重疾险」的重疾二次赔付间隔1年,就可以赔付至少100%,高的可以达到200%
所以,这项责任非常鸡肋!
·
|看条款▼
|解释▼
恶性肿瘤-轻度二次患病必须与初次确诊时所位于的器官不同
因为恶性肿瘤是最高发的疾病,二次赔原本可以提高赔付率,「其他重疾险」会把再次患恶性肿瘤的4种情况全部罗列出来,分别是“新发”、“复发”、“转移或扩散”和“持续”
「达尔文7号」这直接把“复发”、“持续”和原部位“新发”的3种情况给忽视了啊
这样患者的赔付可能就大大降低了
·
|看条款▼
|解释▼
原位癌患病必须与初次确诊时所位于的器官不同
这和恶性肿瘤-轻度一样,直接把“复发”、“持续”和原部位“新发”的3种情况给忽视了
果然不给消费者一点希望!
·
|看条款▼
|解释▼
虽然特定心脑血管疾病有10种:
看起来很多!
但是条款写的很清楚,必须第一次和第二次得同一种疾病,才能赔!
比如第一次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第二次得了较重急性心肌梗死,那是不赔的!(是不是从来没人跟你说过...
·
|看条款▼
|解释▼
ICU责任,在轻、中、重症时无法赔付
想想看,一般什么情况会进ICU,是不是大部分都写在疾病条款上了?
但是因为这些病进ICU是不赔的
那这个责任的赔付可能...
呵呵...
·
慢性肾功能衰竭
|看条款▼
|解释▼
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其他重疾险」中都会被定义为中症
但是在「达尔文7号」被定义为轻症
如果保额是50w,赔付直接少了15w
·
尽管高发的28种重疾都是囊括的,但是相比较其他重疾险,「达尔文7号」还缺失了十多种重大疾病
因内容较多,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持续更新中...):
成骨不全症第三型、严重心脏衰竭、严重肺结节病、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肺孢子菌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肠系膜上动脉梗塞致严重肠坏死、严重的结核性脊髓炎、闭锁综合征、艾森门格综合征、头臂动脉型多发性大动脉炎旁路移植手术、严重巨细胞动脉炎
·
「达尔文7号」最大的卖点就是“重症赔付完后还能再赔轻症、中症”
嗯,听起来不错,可实际上呢?
我们把责任带到场景中,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
重疾险中赔付占比最高的就是“恶性肿瘤”,占到了70%。
如果赔付完“恶性肿瘤——重度”后,最有可能需要赔付的轻症是什么?
当然是“恶性肿瘤——轻度”和“原位癌”
可是看条款▼
“恶性肿瘤——重度”与“恶性肿瘤——轻度”和“原位癌”在同一个分组
而同一个分组之间,是不能进行重症之后继续赔付的
因此现实情况是,这个责任根本不实用!
可能会有人说因为是「达尔文7号」是网销保险产品,省了很多成本,就像淘宝的商品比实体店便宜
其实这是比较片面的解释,今天我说一下它们保费便宜的底层逻辑...
网销保险产品的定价受三要素影响:预定利率、预定费用率、预定赔付率
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主要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和预期投资收益率来设置的。
预定利率因为市场的自由竞争关系,各家差异都不会太大。
·
预定费用率是保险公司在确定人寿保险保费时预先确定的用于保险公司运营所需支出的费用占全部保费的比率。包括新业务成立的费用支出,业务持续期间的维持费用。这部分各家公司因为自身组织管理能力、培训能力和规模效应,开始产生一定差距。
简单点说,销售、管理、培训、宣传、场地等一系列为保险销售服务的活动和人员都要花钱。
当然不是!
当年戴尔电脑通过网络直销战略取得的成功是因为戴尔电脑本身是实物、是货物,多加减少100个人,这电脑也仍然是这台电脑,没差别。
但是我们现在在说的是保险,保险是货物吗?不,保险是服务,服务靠的是什么?人!
我客户梁小姐,通过某平台购买了一款当红的线上重疾险,投保3天后,被拒保,保司客服电话打给梁小姐,告知拒绝原因是“体检报告提交时缺失了一页”。
梁小姐想回播询问具体是什么材料,但是找不到对应客服。无奈,只好整理完她所有的体检报告,再次提交,没想到3天后再次被拒,保司客服电话打给客户告知因为缺少近半年的乳腺B超。
后来她找到我,才顺利完成了投保。。。
其实客户不知道保险公司要求,是很平常的事情。
如果是投保线下保险,一般会提前与保司人员沟通,确认材料完整,就算不满足要求,也会下发补充照会材料和体检照会,客户补充提交材料或者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做指定项目的体检就结束了,绝对不会弄的如此麻烦。
而如果投保人因为怕网销保险产品的流程太麻烦,而简化健康告知流程,后果则会更严重
【拒赔案例】健康告知稍有瑕疵,保险公司就拒赔
·
预定赔付率是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据统计出来的赔付概率
理论上,不同的保险公司在责任相同的情况下预定赔付率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但实际上,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责任描述,甚至只有几个字,赔付率就会发生巨大变化。
同样是增加了「重疾二次赔付」责任,线下产品保费要加20%,
「达尔文7号」却只增加了4%,这是为什么?
因为「达尔文7号」的「重疾二次赔」不含整个保险周期,其规定必须在60岁内才能赔付,且必须间隔5年才能满额赔付。这样整体赔付率和赔付费用就降下来了啊!
很多同学买保险根本不看条款,看看产品介绍就直接购买了,那到了赔付的时候会怎么样可想而已。
·
所以,「达尔文7号」的便宜是建立在“预定费用率”和“预定赔付率”降低的基础上的。
不得不说,「达尔文7号」的确便宜,责任看起来也还不错
这对于25岁左右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说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但是,它的坑也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有3类人是不适合买「达尔文7号」的
·
「达尔文7号」首先是智能核保,极个别情况才会进入人核
而智能核保意味着2个问题:
1、核保不够宽松,不适合有部分需要人工判断的场景和复杂体况
2、投保人容易忽视自身的小问题,造成健康未告知
一般线下产品会要求投保人将完整体检报告上传,这样投保人的身体状况可以整体呈现在核保老师眼前,做出对投保人更负责的核保结论。
·
因为「达尔文7号」在第二次重疾赔付上有重大缺陷
而年轻人购买这份保险,却要保障终身,这时间至少在50年以上,缺少了重疾二次赔付,保障是非常缺失的。
真的吗?
1、并不是所有的重症都是得了之后,就快挂了。比如说终末期肾病,我们称又称之为慢性肾病尿毒症阶段,那在尿毒症的这个阶段的时候,其实我们的大部分治疗手段是透析治疗。以现在的医学水平,透析治疗能够保证客户生存10到20年左右,所以他并不是得了这个病,他就会挂的,但他仍然是一个重症。
然后我们在透析治疗之后,两三年排队等到了匹配的肾,那就可以换肾,那换肾,实际上是另外一种重症,叫做重大器官移植术,如果咱买的是一个重疾多次赔付产品,它也是可以赔到的。透析治疗,可以活10到20年;再换一个肾,还能再多活10年以上,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一些疾病,它其实赔完重症之后还能有再次赔付的可能。
所以重疾二次赔,是可以赔到的,并不如有些业务员所说重疾二次赔赔不到。
2、我们买一款保险的时候,实际上不是看当前的医疗水平,而是看将来的医疗水平。
一般年轻人买重疾险,至少还能保50年。这50年里面医学的进步会怎么样?如果我们想不出来,那就把时间往回推50年,那是1972年。1972年的医疗水平是什么样,现在的医疗水平是什么样,它的进步程度到底怎么样,一对比,结论是不言自明的。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的重症,将来都是有可能治愈的。我们现在选择重疾单次赔付还是多次赔付产品时,要去考虑到医疗水平的发展。
保险买的是未来和希望,不是买的当下。
·
性——指的不是保额,也不是责任条款,而是理赔
线下保险因为在投保人当地有分公司、有确定的对接人,投保人一旦遭遇拒赔,是可以对结果复议协商,并且可以修正的,比如:
【真实案例】从“不赔”到“100万到账”?
但是线上网红产品,都是在当地没有分公司、没有对接人的,所以唯一的解决办法大概率都要闹到法院
试想一下,因理赔而闹上法院恰好是你在生病的时候,一个患了重疾的病人,还要为此去找律师,搜集证据,翻看条款,协商方案,等法院排期,出庭...
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候愿意花大量精力再去给自己添这些麻烦?这种折磨反而会加重病人的病情。
因此,高性价比的产品,一定是在赔付上给人带来良好体验的产品
如果追求性价比的人,就一定不要买「达尔文7号」这样的线上网红产品
·
买保险,不要只听业务员怎么宣传ta的好,一定要多看、多想、多比较
别人不敢讲的实话,我讲
别人不敢说的真相,我说
我是@马小超,一个只说真话的保险经纪人
延伸阅读:
1、「中产家庭」如何避免“一夜返贫”?
2、怎么买「重疾险」最划算?
3、怎么买「百万医疗」最划算?
4、买保险的这20个坑你一定要知道!
5、孩子“卵圆孔未闭”能买保险吗?
6、有“中耳炎”就不能买重疾险了?
7、有乳腺结节能买重疾险吗?能!
8、甲状腺结节能买保险吗?能!但不能乱买!
9、大三阳凭什么就买不了重疾险
10、保险理赔到账100万是什么感觉?
11、养老,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12、怎么抵御“延迟退休”带来的养老风险?
13、我是怎么在30岁时,存好了100万养老钱
参考案例:
1、年收入40万的中产家庭的潜在危机
2、100万现金如何理财年化能到4%?
3、用300万为海归小姐姐“量身定制”的一份终身保障
4、50岁就开始领养老金,互联网大厂同学的自在人生
5、怎么抵御“延迟退休”带来的养老风险?
6、一次中产家庭的资产优化方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