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玩过国产山寨版的MD,不过MD游戏确实是真的好玩,至今我还念念不忘。
因为有这么个MD情怀,前段时间收了套箱说全的MD1,之前看照片只能判断是VA0到VA4之间的硬件版本。到手之后一看才发现是最早的VA0(内部图见题图,不过已经是全换了新电解电容的了),从机身序列号看,这台机器到现在已经31岁了…
考虑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电解电容的寿命估计都快到头了,索性拆了主板一一核对了电容的容值和耐压做了份清单,然后买了些质量信得过的全新电解电容全部换掉了,MD1/Genesis1的电容清单可以参考这个链接:(还好VA0和VA2区别不大)
主要选的是Nichicon的电解电容,大部分是FG系列,有几个1uF的小电容选的是elna的,这个是手头的存货。另外题图左下角有俩特别大的绿皮电容,那是nichicon的MuseESBP无极电解电容,也是手头的存货,耳机输出的耦合电容用这玩意也合适,就是体积大点只能弯着脚装了。至于换完电容之后的音视频主观感受嘛,我只能说新电容确实比年头久远实测容量明显减少了的旧电容表现要好一些,还好之前原装电容都没有漏电解液,清理被电解液腐蚀的PCB一直是个麻烦事…
顺便推荐下宝工的SS-331H数显电动吸锡台,这玩意拆直插器件焊盘感觉真挺方便的,不过屏幕显示的温度到达预设温度后,实际温度还需要等一会儿才能达到预设值…另外整体还是有点廉价感,不过这价格能买个恒温电热吸锡台已经挺划算了,之前EEVBLOG也评测过同一套设计挂其他品牌的同款电热吸锡台,评价还算过得去…有拆焊直插器件需求的朋友可以看看,黄花同价位那款虽然也还行,就是调温度没这么方便,另外真空泵吸力似乎也有差异…
不过早年日本电器都很喜欢用廉价的酚醛纸基PCB,挺不耐热的,稍微加热久一些就可能会把铜箔烫起泡起皮…这次换电容的时候遇到有些电解电容是先90度弯了腿再焊的,用电热吸锡台洗不干净焊锡,只能先剪断电容腿,然后烙铁加热焊盘再用镊子拔出来,有几个焊盘附近就因为加热时间略长鼓起来一点铜箔了…
关于从外观判断MD/Genesis硬件版本和相关区别,可以参考SEGA-16的这个帖子:
VA0版本是最初版的MD1机型,主板上安装在晶振上方的那块小板是其最醒目的特征,这玩意是在投产前为了解决小板旁边那块世嘉自己设计的ASIC的一点小问题才加上去的硬件补丁,不过倒是不影响游戏运行时的性能。
不过跟很多消费类电子产品一样,最早几个版本的MD1都有些音频电路上的bug。日版MD的VA0-VA2和美版Genesis1的VA2都有一个略烦人的问题,那就是虽然耳机输出音色不错,但是遇到音量较大的音符就会削波失真产生明显的爆音。
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我们先看MD1的原理图,下图是VA4的MD1电路原理图的音频部分截图,耳机输出前面是一片索尼的CXA1034。
CXA1034是一款内置前置放大器(Preamp)运放的耳放芯片。根据MD1的音频部分原理图和CXA1034的参考应用电路,不难看出CXA1034在MD1不止是做了耳机输出部分的耳放功能,其内置的前置放大器运放同时也是MD1的FM合成器芯片YM2612(也叫OPN2)和PSG合成器SN76489的模拟音频输出的低通滤波器LPF,其-3dB截止频率在3.4KHz。
不过这个LPF同时也有一定的电压增益,而早期的MD1VA0-VA2/Genesis1VA2都有一个共同的bug,那就是这部分电路的电压增益太高,所以才会在播放音量较大的音符时会削波失真。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换仨电阻就行了,把上面原理图中红色方框标出的R40\R41从47K换成之后版本用的10K,然后把原理图中电位器上方的R58从33K换成10K就行了。下图是给美版Genesis1VA2修正这个问题的参考用图,虽然不同板子布线有区别,但是原理图区别不大。(另外那俩电容其实没必要换,意义不大)
这部分的原理其实蛮简单的…原理图中的R40和R41是这个LPF的反馈电阻,学过模电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电阻的值会直接影响运放的放大倍数,将这俩电阻改小之后,自然就不会再出现削波失真了。
但是如果只改了这俩电阻,会有一个新问题,因为其他外围电路没动,而LPF的增益减小了,耳机输出的最大电平自然就会减小,为了补偿这个问题,需要将串接在CXA1034第五脚参考电压输出的那个电阻改为更小的值,这样一来,CXA1034第九脚音量输入电压得到的电压才足够大,最终耳机输出的电平才能基本接近改造之前的幅度。
折腾到这个状态,感觉这台MD1本体基本没啥需要再折腾的了,目前主要是用SCART扫把头线输出RGBS给OSSC接显示设备,音频输出直接用耳机口,音量开最大…
这台机器还带个原配的三键大手柄,不过一般我不用这个手柄,八位堂的2.4G无线版M30手柄接MD1还挺香的,MD1接投影和箱子系统用无线手柄确实挺方便…
预告下之后的新坑:
1、复刻一个GenMDM,包括自制MD卡带和MIDI口转MD手柄接口板。目标是实现用标准MIDI接口控制MD的YM2612和SN76489,让MD作为一个MIDI控制的FM合成器玩点chiptune音药。(年前就做了张对应的自制卡带,MIDI控制接口板还没空画咕咕咕)
2、给VGA输入输出的高清解霸(GBS8200)加个ESP8266跑带有WebUI的自制固件,这套方案成本就百来块钱,也就是OSSC的零头。目标是在原有的RGBS\RGBHV\色差输入并倍线VGA输出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比OSSC略差但玩起来区别不大的画质和输入延迟。
(其实今天拿到大部分必需的材料之后就已经跑通功能了,但是高清解霸还有些硬件bug需要改善,改完之后画质应该还能再强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