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仑山脉超过6500米以上的山峰有258座,其中有几座山峰的名字很独特,它们是‘K6’和‘K12’,只有排序,并没有名字。
K峰的起因
“喀喇昆仑”为古代突厥语的音译,意思是黑色的石头山。‘喀刺昆仑山’的英文是‘KarachiKunlunMountain’,第一个字母就是‘K’,这就是‘喀刺昆仑山’中的‘K6’‘K12’排序的起因。
公元1856年,‘巴尔蒂斯坦’山国已经被英国控制下的‘克什米尔’吞并了16年,英国的登山爱好者纷纷来到‘喀刺昆仑山’,他们要在这里创造自己的登山历史。
有个叫‘蒙哥马利’的英军少尉就来到了这里。他可不管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字,因为他根本瞧不起山民,更不肖用山民为这些山峰起得名字,哪怕这些名字已经用了几百年。他要为这些山峰重新命名。于是他用‘K’字母开头,代表的是‘喀刺昆仑山’的山峰,为每一个被他考察过的山峰排序。
在巴尔蒂斯坦与中国新疆之间,有几个山峰的高度都超过了8000米,这是早已闻名天下的事情,‘蒙哥马利’要考察考察这些山峰,并为它们重新命名。
他考察的第一个山峰,叫‘玛夏布洛姆峰’,它是‘玛夏布洛姆山脉’的最高峰。‘玛夏布洛姆山脉’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其直线距离的长度超过52公里,拥有6500米以上的山峰19座,‘玛夏布洛姆峰’是其主峰,海拔高度7821米。
‘玛夏布洛姆峰’是当地‘巴尔蒂斯坦’人为它起的名字,‘玛夏’是‘女王’意思,‘布洛姆’或‘布鲁木’是‘山峰’的意思,因为这是‘蒙哥马利’考察过的第一个山峰,它的排序就成了‘K1’,简单、好记,于是这个‘K1’的名字,就出现在了英国的地图上,至于‘玛夏布洛姆峰’的老名呢?管它呢,反正英国等西方人不用。
‘K1’或‘玛夏布洛姆峰’,英文名称是‘Masherbrum’,海拔高度7821米,在‘喀刺昆仑山’中排名第11位,在世界山峰排名中列第39位。它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巴尔蒂斯坦境内,‘乔戈里峰’的西南边,离中巴边界线不远。
现在大家都知道,‘喀刺昆仑山脉’中,‘乔戈里峰’‘布洛阿特峰’等,它们的高度都远远大于‘玛夏布洛姆峰’,那为啥要把它排第一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当‘蒙哥马利’带领多人来到‘巴尔蒂斯坦’时,他们住在‘巴尔蒂斯坦’的首府‘斯卡都’,远望高大的‘喀刺昆仑山’,所看到的就是‘玛夏布洛姆山脉’,所看到的最高峰就是‘玛夏布洛姆峰’,‘乔戈里峰’‘布洛阿特峰’等虽然更高,但它们都被‘玛夏布洛姆山脉’遮挡住了,人们常说‘一叶障目’,一个树叶都可以挡住眼睛,何况是一条高大的山脉呢!
‘蒙哥马利’就把‘玛夏布洛姆峰’当成了‘喀刺昆仑山’的最高峰,就有了‘K1’的称号;后来去了‘K1’,才发现还有比它更高的山峰,也就没有再更正,那以后的山峰就叫K2、K3、K4….好了。
K2乔戈里峰
在K1‘玛夏布洛姆峰’东北方向约26公里处,就是‘乔戈里峰’,它被‘蒙哥马利’命名为‘K2’,成为‘喀喇昆仑山脉’第二座被考察过的山峰,这个名字已被国际上公认,甚至取代了‘乔戈里峰’的名字。
‘乔戈里峰’是‘巴尔托罗山脉’的主峰。‘巴尔托罗山脉’是‘喀刺昆仑山’中最长、最高大的一条山脉,它也是西北--东南走向,直线距离长约80公里,拥有最多的山峰,6500米以上的山峰达69座,‘喀刺昆仑山’最高的7座山峰,都是在这条山脉上。
‘乔戈里’是当地‘塔吉克人’语言“高大雄伟”的意思。它海拔8611米,是‘喀山’的最高峰,也是世界的第2高峰,海拔高度仅仅次于珠穆朗玛峰。
1856年‘蒙哥马利’将其命名为‘K2’后,1861年又来了一帮英国人,其带头的叫‘奥斯汀’,他带队从喀喇昆仑山的南侧,对‘乔峰’的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考察,他们趾高气昂,即不使用原有的名称,也不理会‘K2’的新名,直接把自己的大名‘套’给了这座山峰,叫作‘奥斯汀峰’,还上了英国出版的地图。只是中外登山者均不买账,还是把它叫作‘K2峰’。
‘乔戈里’山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东南向的山脊为‘巴尔托罗山脉’的主脊,同时也是中巴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在这些山脊上还有‘乔戈里西南峰’海拔8580米;‘乔戈里西南II峰’海拔8134米;‘乔戈里西峰’海拔8230米;只是这些高峰并未进入世界山峰排序,否则,现有的‘喀喇昆山脉’8000米以上级别山峰,其数量和排序,都得重来。
‘乔戈里峰’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了雪崩的溜槽痕迹。山峰顶部是一个由北向南微微升起的冰坡,面积较大。北侧如同刀削斧劈,平均坡度达45度以上。从北侧大本营到顶峰,垂直高差竟达4700米,是世界上8000米以上高峰垂直高差最大的山峰。北侧的冰川叫乔戈里冰川,地形复杂多变。冰川表面破碎,明暗冰裂缝纵横交错。冰川西侧山谷为陡峭岩壁,滚石、冰崩、雪崩频繁。乔戈里峰两侧不远处,就是长达44公里的音苏盖提冰川。
这是一张K2、K3、K4、K5四座高山的“合影”像,它可以加深人们的记忆。但是细看以后,总觉得有些不妥。
其一是方位不对。K2坐标是东经76°30'49"北纬35°52'53",K3坐标是76°34'07"35°48'38",K4的坐标是76°39'11"35°45'28",K5的坐标是76°41'46"35°43'29",‘乔戈里峰’应该在四座山峰中的最西北方向,其他三座山峰应该依次在东南方向。不管是从‘喀刺昆仑山’的南坡拍照,还是从‘喀刺昆仑山’的北坡拍照,‘乔戈里峰’都不应该出现在东方。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拍照的像‘放’反了。
二是相对距离不对。K2与K3之间的直线距离是12公里,K3与K4之间的直线距离是9公里,而K4与K5之间的直线距离是5公里,而图像上K4、K5之间的距离,与K2、K3之间的位距离差不多,这缺乏比例关系。
图像可能没有问题,但人为的标识可能有问题,是有人把它张冠李戴了。
K3布洛阿特峰
在‘乔戈里峰’东南方向12公里处,是‘布洛阿特峰’,它被‘蒙哥马利’命名为‘K3’,成为‘喀喇昆仑山脉’中第三座被考察的山峰。
‘布洛阿特峰’海拔8047米,是‘喀山’的第三高峰,也是世界第17位的高峰。它有三条主要的山脊:北山脊、南山脊和西南山脊。在三条主山脊上耸立着众多的山峰,除主峰(8047)外,还有北峰(8011),中央峰(7490),这样人们从远处遥望可以看到的是三座山峰。
其实‘布洛阿特峰’原有的名字是‘佛洛青岗日’,这是‘塔吉克’语,意思就是“三座尖山”。这是它的外观形象,若走进去就会发现还有众多的山峰,位于北山脊上的‘1号峰’(7550),‘2号峰’(7338);位于南山脊上的‘2号峰’(7311),‘3号峰’(7278);位于西南山脊上的‘1号峰’、2号峰’(7050);这些山峰都被‘三尖山’给遮挡住了,从远处就看不到它们了。
至于"布洛阿特"这个名字,则是因为1892年有一支美国登山队到达了这里,这些洋人狂妄的以他们领队的名字"布洛阿特"为这座主峰命名,这充分显露西方人的霸权嘴脸。
对登山界人士来说,"布洛阿特峰"还是比较容易攀爬的一座山峰,从1957年,奥地利队首登该峰以后,波兰、意大利、韩国等登山队先后登顶。2001年8月,“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也第一次登上了这座高峰。
2012年7月31日,作为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的张梁,也登上了"布洛阿特峰"。这位中国的业余登山家,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14+7+2”的人类登山探险终极梦想,成为中国完成这个梦想的第一人,这是我们深圳人的骄傲。
张梁是实现“14+7+2”人类探险终极梦想的世界第二人、中国第一人。‘14’是指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它们都在亚洲,‘7’是指七大洲的最高峰,‘2’是指南北极点。一起从事登山梦想的人先后有十几人遇难了,张梁也是九死一生。他活下来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适可而止。
深圳的企业也来‘凑’热闹,2009年华为海思旗下第一款智能机芯片从无到有横空出世,公司将其命名为‘K3’,其来源就是‘喀喇昆仑山’的K3峰——‘布洛阿特峰’,可能也是为了表示要不断攀登世界高峰的意思吧。
K4峰与K5峰
在K3‘布洛阿特峰’东南方向9公里处,是‘加舒尔布鲁木II峰’,在‘加舒尔布鲁木II峰’再往东南5公里处,是‘加舒尔布鲁木I峰’,它们分别被‘蒙哥马利’命名为‘K4峰’和‘K5峰’,表示它们是被‘蒙哥马利’考察过的第四座和第五座山峰。
‘加舒尔布鲁木’是巴尔蒂语,‘加舒’是“漂亮”的意思,‘布鲁姆’是‘山’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漂亮的山”“美丽的山”,这好像不是个名词,倒像是个形容词。
‘加舒尔布鲁木山’属于‘巴尔托罗山脉’中一组山峰的总称。K4‘加舒尔布鲁木II峰’是‘加舒尔布鲁木山’的副主峰,它海拔8035米,只比主峰矮33米。它是‘喀山’的第4高峰,也是世界高峰的第18名。而K5‘加舒尔布鲁木I峰’则是主峰,·海拔8068米,是‘喀山’的第2高峰,也是世界高峰的第15名。
‘加舒尔布鲁木I峰’有四条山脊,其中的西北山脊和东南山脊属于‘巴尔托罗山脉’主脊线的一部分,山脊线上超过7000米的山峰还有东南峰(7817)和南峰(7069)。
而‘加舒尔布鲁木II峰’更有6条山脊:西北山脊、西山脊、西南山脊、东南山脊、东山脊、和东北山脊。西北山脊和东南山脊是‘巴尔托罗山脉’主山脊的一部分,中巴边境线上就沿着这两条山脊线画向东南。
在‘加II峰’西北方向的一条山脊上,竟有6座高度超过7000米的山峰,它们是西北1峰(7591)、2峰(7702)、3峰(7328)、4峰(7476)、5峰(7430)、6峰(7300)。在‘布洛阿特峰’与‘加舒尔布鲁木II峰’之间9公里长的主脊线上,有连续8座超过7000米的山峰,平均1公里1座,可见高峰的密度之大。
其实,‘加舒尔布鲁木山’不止有‘加I峰’和‘加II峰’,还有‘加Ⅲ峰’(7952米)、‘加Ⅳ峰’(7925米)、‘加Ⅴ峰’(7147米)、‘加Ⅵ峰’(6970米)等。
在方圆不到15公里的山区内,竟然有23座山峰,还都叫作‘加舒尔布鲁木’,‘加舒尔布鲁木’成为‘巴尔托罗山脉’,也是‘喀刺昆仑山’中的最大家族。
需要说明的是,1856年‘蒙哥马利’在考察‘加II峰’时,他考察的山峰却是‘加VI峰’,并把它命名为‘K3’,但‘加VI峰’仅高6970米,比‘加II峰’低了1056米。可能低的太多了,后来有人把‘K3’的排序,由‘加VI峰’改成了‘加II峰’。
有趣的是,登山的难度不仅在于‘高’,更在于‘险’,‘加VI峰’的攀登难度,远远大于‘加II峰’的攀登难度,因此,在登山界的人士中,它享有最难攀登的山峰之一的名声。
当年‘蒙哥马利’排出了K1—K5,其中K1位于‘玛夏布洛姆山脉’,而k2—k5位于‘巴尔托罗山脉’,它们本来就不在一条山脉上。
其实,后来排出了更多,要知详情,请看下篇【杂谈喀刺昆仑山(6)以‘K’字母起头的山峰(下)】。
(本文图表均取自网上,或稍加改动,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