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移动情况简介
从中国移动招股书可以了解到:
主营业务:
营业收入:
人员构成:
截止2021年6月30日,中国移动拥有员工总数44.69万人,其中技术类员工13.33万人,占比接近3成。市场类员工228386人,占比51.1%。管理类人员34128,占比7.64%。
学历构成中,中国移动拥有硕士学历的员工达到5.16万人,占比11.55%。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中国移动公布了员工年龄构成,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为6.8万人,占比仅有15.25%;年龄在30岁~50岁的“中年人”为35.3万人,占比达到79%,接近八成。
不管从市占率、营业收入还是人员数量上看,中国移动都是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型企业。
二、2022-2024集采概要
中国移动是集采的先锋,培训领域的集采已经进行了多年,一般每3年集采一次。上一次集采是2017-2020年;因疫情原因,本轮培训服务集中采购从2020年推迟至2021年,培训服务采购包划分如下:
按照专家人才、中层管理、基层管理、一线人员,分了4种颜色。
本轮集采共24个包(从今天公示来看,提到了包25),涉及未来三年84525天、金额高达17.3亿的培训盛宴。按44.69万员工计算,未来三年人均培训费用3873.5元(毛估,不是所有员工都会参与培训),人均1291元/年,相对于我前面调研2015-2019年的2400元/人/年来说,可能并不高,但考虑到移动庞大的员工基数,这个投入还是相当不错。当然,还有一些特定项目的培训费用是不计入集采的。
从人员岗位来看:
从人员岗位统计情况来看,一线人员的投入是最大的,天数占比比前述的人员构成(51.1%+10.77%+29.82%/2=76.78%)要低;而且单价是最低的。管理人员的培训,从天数来看,占比23.1%,远高于前述的人员构成占比(7.64%),而且单价也是最高的。专家人才按照技术人员一般人数的折算,培训天数、金额占比基本上和前述的人数占比相当(29.82%/2=14.9%)。
从能力技能来看:
管理素养类,培训天数占比42%、培训预算金额占比46.8%;是培训中占比最大的。营销运营培训天数占比35.8%,培训预算金额占比32%;技术类培训天数占比22.2%,培训预算金额占比21.2%。如果从通用管理的角度来看,包括了管理素养、营销运营,培训天数及培训预算金额占比高达80%。
三、2022-2024集采中标情况
12月25日,移动公布了中标名单,历时近5个月,终于尘埃落定:
据传,参与投标的有近200家,最终中标的有22家:
按最终公布情况来看,包24终止采购了,包25变成公共包。
因为没有公布具体的中标课程方向,上述中标天数、中标金额,都是按照包为单位来毛估的。
在运营商培训领域,座第一把交椅的是深圳傲举,据传年培训量可能高达20000天,但这次集采并不突出;行业内的第二梯队是博硕、康裕,据传年培训量可能达7000~8000天;北京天地思维、中通服、深圳爱德、北京无忧创想、思腾博宇、厦门希尔等也是业内实力很强的机构。
四、趋势
首先,集采是大势所趋,移动是行业的标杆,联通、电信都有逐步跟随的趋势;其他大型央企、国企可能也会模仿;比如联通按省投标,并且也搞了一个联通众筹。
其次,据和几个合作伙伴的交流来看,这几次集采价格都比较稳,在物价飞涨的今天,稳就意味着成本压缩、意味着背后残酷、激烈的竞争。
企业培训领域,随着市场规模快速向万亿迈进,市场规模虽然在增加,但是整个行业逐步由蓝海过渡到红海,竞争日趋激烈。
伴随着新技术及新平台的应用、金融资本的加码,后进入者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必然会发起猛烈的攻势!
据我了解,金融资本青睐的新贵:云学堂、开课吧、三节课等已经大幅开拓了企业培训市场,而且已经借道进入了本次集采并中标。可以预见下一次的集采会较为惨烈。传统的企业培训大佬们如果不积极变革进取,可能还等不到AR\VR技术来颠覆,就会有被云学堂、开课吧、三节课等资本宠儿革命的风险。
五、寄语
本次和几位合作伙伴通力合作,间接参与并见证了本次移动集采,立贴纪念,希望大家越来越好。
续篇: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移动2022-2024培训服务集采复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