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车14速、16速,会不会不够用?

齿比的选择有三个角度要思考。
第一个,齿比的范围,就是上限和下限是多少。以通常公路车的入门配置来讲,牙盘一般是50/34的压缩盘,飞轮是11-28。那么这个搭配的齿比范围就是从50/11到34/28。以公路车标准的90踏频来看,相应的速度范围是51.82-13.84km/h。一般8-10%的长坡,34/28的齿比也能对付了,但是15-20%的坡上起步就很考验大腿和控车能力了。山地车的齿比就不一样了,牙盘44/32/20也是很常见的,飞轮11-36都是基本的,最近几年11-42甚至11-50的飞轮都有了。这就要问骑行的习惯和环境了,是倾向高速还是爬坡?
第二个角度是齿比是否平顺,这个主要看飞轮。飞轮的齿轮越多,在同样的大小齿范围内就越平顺。比如常见11速11-28的飞轮没有16齿,那么搭配50的牙盘,从17齿的时速33.5到15齿的时速38,就是一个挺难受的体验。如果是12速的11-28飞轮,加上16齿的时速35.63来过渡一下,体验就好多了。
第三个角度一般较少提及,就是齿比的可用范围。骑公路车的,除非是电子变速,牙盘通常会保持在大盘上,爬坡时才会换到小盘。也就是说即便是公路车2x11的22速,常用齿比也是大盘所对应的11速加上小盘对应的飞轮最大的3-4速,总共差不多14-15个齿比。如果是山地车的三档位牙盘,其实也就是增加3-4个可用齿比。但是随着前拨档位的增加,也增加了重量和掉链子等故障几率。所以在需要适应多种环境的gravel,多采用1x11速或者是1x12速,采用40t左右的正负齿牙盘。比如40t的牙盘搭配11-42的飞轮,也能有40+的高速和征服妙峰山的爬坡能力,同时省去了前拨,也就去掉了一个故障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