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啊~题面是为什么放黄油,我看之前的回答大家为什么都闭口不提呢~哎~
我先回答问题啊,加黄油是为了提高冷藏状态下卡仕达酱的硬度、稳定性和保湿性。
卡仕达酱不论用在什么产品上,保存的时候一定是冷藏环境里的,没人反对吧~?那不加黄油的卡仕达酱是不是都很软呢,别说多放点粉就不软了,多放淀粉的叫“稠”,不叫“硬”。冷藏状态下的黄油什么硬度都知道吧,加了黄油可以让卡仕达酱的硬度介乎于黄油和卡仕达酱之间,方便造型,比如挤一个蘑菇墩。比如下图。
如果没有黄油的添加,就算淀粉加的多,淀粉会老化的好吧,淀粉的老化也叫“液化”,会让成品严重变形的,这就是黄油在“硬度”方面的作用。
然后再说稳定性,卡仕达酱的食材你自己知道,里面主要成分是水,也就是液体,加黄油就是加脂肪,油水会分离,但蛋黄里有卵磷脂,是天然乳化剂,经过均质后,水油分布稳定。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缺了哪一个都不会太稳定。这是黄油的“稳定”作用。
最后是保湿,从微观看,乳化好的酱料会以油包水的状态呈现,薄薄的脂肪膜包裹着水分,这层油膜就是天然的保湿屏障,能让产品在货架期内的湿润口感保持的更久一点。你不想刚做好的甜品摆上午口感还湿润细滑,下午就被吹裂口了吧。
最后的最后,脂肪的化口性可以提升口感,也就是口感润滑,入口后被口腔温度迅速融化,这种口感谁都喜欢。因为乳化的好,还有有“浓稠”的附加口感。
那说说操作,加黄油什么时候加?教你的人有没有说?加黄油的时候一定要等卡仕达酱的中心温度降到40度以下才可以,一般我习惯35度的时候加,因为黄油的熔点是46度左右,如高温状态下加黄油,黄油会被融化(融化后的黄油失去稳定的乳化状态,乳制品都是天然的乳浊液,这是初中化学课的知识点)以液态的形式被均质。但降到35度的时候,黄油是以膏状质地被均值的。此时的黄油仍然保有完美的乳化状态。
最后,卡仕达酱就像中餐的炒土豆丝,越简单的东西越难。蛋白质变性的温度区间是74~77摄氏度,巴氏消毒是85摄氏度。如果你是做给自己吃,我一般至升到75度,这个温度的口感最好,就算拉肚子了,我能对自己负责。但如果用于生产售卖就必须85度,真赶上一个肠胃脆弱的消费者因为沙门氏菌拉肚子了(沙门氏菌最严重的案例真的会死),真的会告到你关门大吉的。
你用的是厚底锅吧,小火煮只是其中一部分,另一部分你要高频率搅动(紧贴锅底的部分),所有的地方都要搅到,糊的地方就是你没搅到的地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