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的计时标准GTF、CVT、CVT-RB分别有什么区别和优势?

GTF:GeneralizedTimingFormula在1999年由VESA提出,在2002年被CVT所取代,主要是用模拟的VGA设备上.除了显示部分的内容外,在屏幕外还有着大概用于定时的区域.所以总体来说能够传输的数据带宽要远远小于线路所能提供的物理带宽.主要的意义就是兼容性好,大部分显示器的主控板都会支持这一计时模式。
CVT:CoordinatedVideoTimingsCVT->CVT-RB->CVT-R2这三个标准不断演进的主要区别是进一步的消除用户时钟同步的所需的额外开销.
显示器的计时标准GTF、CVT、CVT-RB分别有什么区别和优势?-有驾
以2560x1440@60Hz为例,假设传输的是RGB各8bit,理论的数据带宽是2560*1440*24*60=5'308'416'000,差不多是5.31Gbit/s.而CVT/CVT-RB/CVT-RB2的带宽利用率分别是:CVT:5.31/7.49=70.9%CVT-RB:5.31/5.80=91.6%CVT-R2:5.31/5.63=94.3%可以看到带宽利用率不断上升,当然对于显示器的同步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带宽足够的情况下,不同的计时标准没有本质区别.带有更多冗余定时信息的GTF/CVT可能会有着更好的同步和显示效果.
如果使用的是物理带宽有限的连接,那么牺牲一些同步性换取更高的带宽利用率,也是有必要的.前提是显示器本身能够很好的同步时钟,以及换用更好的连接线缆以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时钟抖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